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龙吟壮歌 > 第315章 慷慨为国入虎穴

龙吟壮歌 第315章 慷慨为国入虎穴

作者:张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2:14:38

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已经动了杀心,那么当今大宋朝的皇帝陛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可虽是徽宗之子,却并不受父亲的宠爱。而高宗的母亲韦氏,本是一名宫女,出身卑微,只因与乔贵妃曾是姐妹,被后者推荐给徽宗,受了宠幸,得了赵构。

生下了皇子,韦氏从宫女成了皇帝的妃嫔。可是,徽宗并不喜欢韦氏,因此到头来也只给她做了个修容。

徽宗平日里很少到韦氏的宫中去,甚至一年也不曾去几次,这母子想见徽宗一面都很难。得不到皇上的宠信,在后宫之中自然是人微言轻,倍受轻蔑和冷落。

身为皇子,却得不到任何父爱,在众多皇子中,也是最被忽略的一个。而母亲韦氏又终日郁郁寡欢,难见笑容,正是因为这些,在赵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即便如此,少年赵构并没有自暴自弃,这样的成长环境反而造就了他独立而坚强的个性。

赵构天资聪颖,加之他勤学刻苦,文武双修,使得他年纪轻轻,便博学古今。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造诣极高。尤其是他的书法,他采访名家,并集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少年之时就隐约有了大家风范。不仅如此,赵构还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使得枪棒,开得硬弓。

赵构文武兼备,才华横溢,果敢坚毅,比起那些手无缚鸡之力又文绉绉,又会奢靡享乐的皇室子弟来,似乎更具帝王气质。

而赵构之所以这么努力,实则就是要得到父亲徽宗的注意和赏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赵构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十五岁时的赵构已经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少年人杰,是众多皇子中更是出类拔萃,而他也终于得到了父皇的关注,同年他被徽宗封为康王。

虽被封王,但在金人南侵之时,徽宗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赵构的哥哥赵桓,也就是宋钦宗,那一年赵构十九岁。其实赵构倒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能继承皇位,因为不论是出身,还是徽宗的喜爱程度,皇位都不可能轮到他的头上。然而父皇传位,兄长继位的整个过程,却给赵构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赵桓没有想到父皇会在大兵压境之时传位给他,他完全没有做好准备,自然也不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位。可徽宗却不管许多,他下达的最后一道旨意:竟然是命人将赵恒打晕,架在龙椅上,逼他做了皇帝。

赵桓被迫临位后,怒不可遏,这位新帝自然也对得起他的父皇,登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将已是太上皇的徽宗软禁起来。

这父子俩对外敌畏如虎狼,彼此间倒是不留情面,简直令人笑掉大牙。如此的闹剧赵构看在眼里,失望至极又无可奈何。

赵构痛恨金人,本想倾己所能保家卫国,可放眼整个朝堂,君不思护佑社稷,臣不想抗击外敌,只是一位的摇尾乞怜,卑躬屈膝,全无半点气节可言。

金兵南下,势如破竹,不久,大军已至宋京汴梁。

围城之际,宋钦宗听信谗言,罢免了主战派大臣李纲的官职,并提拔重用主和派张邦昌等人,其意就是向金乞和,此时的他早已被金人的虎狼之威吓破了胆。可金人议和的条件除了要金银牛羊、割地纳供之外,还要当朝宰相和皇族亲王赴金做人质。

钦宗公布此事时,身为宰相的张邦昌心如死灰,而一众亲王更是无人愿往,钦宗一筹莫展。

看到皇室子孙面对外敌,胆小怯懦,丑态百出,全无抵抗侵略之勇气,也无慷慨为国之责任,赵构感到愤怒和羞耻。

为了保住大宋基业,赵构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愿赴金为质。

当时钦宗感激涕零,拉住赵构的手哭道:“金乃虎狼,何有信义可言?你若去,必是九死一生啊!”

赵构大义凛然,言道:“如今国难当头,臣弟身为皇室,理当挺身而出,为江山社稷何惜一死!”

赵构一言,朝堂之上,无人不为之动容。

临行时,钦宗率文武百官为赵构送行,当时随赵构一同赴金为质的还有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本就惧怕金人,只因被逼无奈,才赴金营为质,想到此去生死两茫茫,不禁失声痛哭。而赵构则慷慨凛然,从容不迫,并叮嘱钦宗,如设计奇袭金营,不要以他为念。能出此言,发此举,足见这个只有十九岁的少年为了国家社稷,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如此忠义,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就这样赵构同张邦昌一同到了金营。当时金兵的统帅是完颜宗望,副统帅正是完颜兀术,他们不停地试探恐吓赵构和张邦昌。

张邦昌被吓得整日以泪洗面,走路都不敢抬头。而赵构则镇定自若,每日读书习武,全无惧色。这两个人一个是当朝的宰相,一个是皇族亲王,在深陷敌营的危难之时,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差。

赵构的表现令完颜宗望十分不解,在他看来,宋朝的军队不堪一击,宋朝的君臣软弱无能,宋朝的皇亲贵族只怕更是胆小如鼠,手无缚鸡之力。可没有想到这个康王赵构不仅胆识过人,而且文武双全,这不禁让他对赵构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经过十几日的观察,完颜宗望断定这个所谓的康王并不是真正的皇族亲王,而应该是某位武将的儿子冒名顶替的。

因此他又对宋施压,要求用肃王赵枢换回康王赵构,这可能是完颜宗望一生做过的最为后悔的决定。而赵构却因祸得福,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至于可怜的赵枢则再也没能回归故土。

或许真的有上天护佑,赵构此次自愿赴金为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宋朝的命运。

回京之后,赵构得到了徽宗和钦宗的表奖和封赏,文拜太傅,武封节度,一时间风光无限,声名远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