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折玉骨 > 第67章 入朝

折玉骨 第67章 入朝

作者:晏西西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8 22:14:47

恩荣宴后,一场浩浩荡荡的科举便算是彻底落下帷幕。

盛家在得知她中了状元,且是大魏开国以来唯一一个连中六元之士的消息时,在盛府门前大摆了半个月的流水席。

整个盛府的门庭因为盛昭宁一朝飞升,转眼便成了徐州数一数二的显赫士家。

盛昭宁进京之前原本商议的是待他中了进士留在京都后,便举家迁往京都。可盛元中官在徐州,一时半会不好迁动,于是只能先暂且搁置下来。

不过让盛昭宁感到意外的是,远在徐州的盛家无法前来,她所住的地方倒即将面临迁动了。

赐宅的圣旨在盛昭宁即将入朝的前三日送到。

宣完旨意后,内官脸上带着客气的笑意。

“盛大人,新科进士得御赐宅邸的,您这还是头一份儿呢。”

这是实打实的殊荣,足以彰显圣上对她的重视。

盛昭宁也没想到皇帝还会赐宅下来,能得这番赏赐的无不是内阁众臣或是有功之士,她不过新科得中,确显得匪夷所思。

不过既得殊荣,也断没有扭捏推脱之理。

盛昭宁当即跪地磕头谢道:“微臣盛昭宁,深谢陛下隆恩。”

内官将圣旨递交到她手上,盛昭宁接旨起身。

“盛大人不是京城人士吧。”内官没头没尾的问了一句。

盛昭宁不明所以,还是回道:“在下徐州人士。”

那内官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盛昭宁不知道的是,这番旨意,并不是皇帝主动提及的。

而是太子殿下亲去御前求来的。

盛昭宁是徐州人士,暂住的京郊之宅原是为了安心准备科考临时租住,如今殿试已经结束,此处便显得偏远孤僻,日后上下朝也多有不便。

太子殿下应该也是念及此,所以才在皇帝面前,亲自为盛昭宁求了一座宅邸赐下。

不过这番话他断然是不会说出口的。

不管皇帝因何而赏,终究是圣上眷顾,盛昭宁要谢恩,也只能谢陛下的恩。

否则,便是僭越了。

——

转眼,恩荣宴已过去半月。

新科进士陆陆续续都授了官,留在京城的并不多,三百人中,留京者不过数十,其余的基本都下放到了各州县。

皇帝赐宅的消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盛昭宁还未入朝,名字却先一步传扬了出去。

有善于观察风向的朝臣见势,许多已起了结交之心。也有诸如说她孤傲,冷僻,不善结交的骂名传来,盛昭宁通通没什么空闲理会。

赏赐下来的宅院坐落于西街,院子不大,胜在雅致,园林廊亭水榭俱全,她一边忙着搬家,一边又要熟悉职务,忙得不可开交。

周危闲得实在无聊,买了几个丫鬟仆人回来,宅中总算不至于太过冷清。

官服已裁制完毕,已是三日后。

盛昭宁也到了该入朝的时候。

大魏逢三、六、九举行朝会,每月早朝次数仅有九日,不上朝时便要卯时前去各自的官署办公。

盛昭宁的职位不够参与朝会,所以只需卯时前赶往翰林院即可。

马车停在大魏宫门。

翰林院设在文渊阁内,位于午门东、文华殿南侧。盛昭宁着一身青色绣鹭鸶阔袖官袍,头戴乌纱帽,长身玉立,风流韵致,端见得一派文官清流之资。

一入翰林院,便吸引了众多视线。

站在门前迎她的人从上到下扫了她一眼,半晌才滚了下喉咙道:“敢问阁下可是翰林院修撰盛大人?”

盛昭宁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微微低了下头,“正是。”

那人笑了声,“在下季铭,是翰林院检讨,特来迎盛大人入院。”

通常来了新人以后,院里都会安排一个人迎接引路,顺便讲解一下院内陈设,介绍一下院内同僚。

同行的还有与她一同科考进来的王涿、于鸿至二人。

新科之中只有他们三人有职务在身,其余皆是在进士科二三甲中再度朝选出的庶吉士,虽同样入翰林院,却没有品级,还需在下设的庶常馆学习三年,通过考核散馆后才可被授官。

盛昭宁跟在季铭后面,三人先被带到翰林学士方崇的公舍门前。

门敞开着,季铭站在门口,朝里面张望一眼:“方学士,新任翰林院修撰盛昭宁同编修王涿、于鸿至到了。”

屋内人手里拿着经史正在翻阅,闻言放下书卷,说道:“进来吧。”

季铭让开路,引三人进屋。

盛昭宁跨进门槛,抬头看了桌前的人一眼。

那是一个很清瘦的人,两颊略微凹陷,脸瘦而长,皮肤有些黑,下巴上留了一圈山羊胡,看着约摸五十多岁的年纪,很符合世人所认知的文人形象。

几人先后进入屋内,朝方崇弯腰行礼。

“下官盛昭宁。”

“下官王涿、于鸿至。”

“见过方学士。”

方崇的目光从几人身上一一扫过,开口道:“诸位不必多礼。”

他的目光在盛昭宁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想起不久前陶淞来找他,让他重点留意一下此人的人品能力和才学,方崇便知那大理寺是提前从他这里定人了。

翰林院自来是出官员的地方,内阁六部之重臣无不经过翰林院的历练,因此这里的人员流动也最快。

方崇倒是早早听过盛昭宁的名字,对于陶淞来他这里要人也不奇怪。

事实上不仅仅是陶淞,六部和各院司也都派人来打探过她的消息,盛昭宁可以说这是大魏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状元了。

“三位都是进士及第的饱学之士,翰林院当下之责共分为编修史籍、协定制度、讲解经史、草拟敕令诏书等务。”

“盛大人任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其首要职责便是修史编书、讲解经史。”

“王大人和于大人二位任正七品编修,同样负责编修国史,除此之外还要掌文史档案的收集整理。”

方崇为几人讲解了一下各自的职责。

翰林院虽品级不高,但却是靠近权力中心之地,除了修史编籍外,三人日后还要慢慢接触其他差事,包括协助陛下草拟敕令、诏书等,很容易受到赏识。

不过,盛昭宁却不用这么麻烦。

“明日开始,盛大人便需去文华殿为十五皇子讲解经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