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194章 院试(4)

寒门帝师 第194章 院试(4)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194章 院试(4)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194章院试不管周围之人如何谩骂腹诽,徐鹤低头细细将墨研了。

等墨研好后,他持笔蘸墨在草稿纸上将题目誊抄了下来。

接着他闭上眼睛开始思索这道题的出处。

“《中庸》,全文应该是,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翻译过来后全章大概得意思是孔子说,舜这个人估计是天下最孝顺的人了,这个人德行上是圣人,地位上是天子,财富上拥有天下,宗庙祭祀他的美德,子孙继承他的功业,为什么舜可以拥有这样完美的人生呢?

因为,有大德行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财富、名声和寿命,所以天养万物,必定根据他们的资质而后代他们,能成才的得到培养,不能成才的就必遭淘汰。

《诗经》说,高尚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与他重大的使命。

所以,故大德者,必受命,有大德的人必定承受天命。

徐鹤将全章默诵了几遍,又将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归纳整理了一蕃,最后总结出几点。

要是想把这篇文章写好,中心思想是要强调舜是先有德,然后才天命所归。

而不是天命所归之后,才有的德行。

这样就是本末倒置。

说到底,儒家以孝治天下,就算是君王也要讲究个孝顺。

既然儒家经义都是发人深省,规劝世人之用。

你要强调天命所归之人才能孝顺,那读了文章后的人全都给不孝顺找到个理由……我又不是天命所归,不孝顺是应该的。

这样一来,这跟圣人劝人向善的思想不就背道而驰了嘛?

其次,这个文章还要强调几个重点,比如德与孝的关系,比如大德为何。

总之,确实千头万绪,能写的东西很多,但能不能写到大宗师的心里,那就看个人水平了。

要说这杨寅秋出的题,说好听点是刁钻,说难听点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考生不仅仅要注意经义中的论述,想要写好文章,还得有发散思维。

最少对《史记》这些书都要有所了解。

因为你连舜的故事都不知道,这篇文章就算你能懂其中的意思,但也无法吃透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孔子十分推崇的大舜,他本身是个种田的老百姓出身,种田还就算了,他还是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

后娘生了个弟弟,父亲、后娘、弟弟恨不得要他死,各种害他。

舜可怜了半辈子,可是对他的父亲、后娘,弟弟没有一点怨恨。

历史上对他的描写,几乎都是做慈善、爱护百姓,遵守孝道。

到了万年,五六十岁时,他的德行几十年未曾变过,父亲后来瞎了眼睛怎么都治不好,他为了能让父亲看见,拿舌头舔她父亲的眼睛,这才将父亲的眼疾治好!

中年以后,尧提拔了他,由公务员干上来,尧一方面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辅助他,然后训练他,直到当了副皇帝。

后来尧到了一百多岁,根本不管事了,虽然没有让位给他,但事实上事物一切都由他处理。所以他马上起用了年轻人大禹,然后把中国的水利事业提上日程,搞定了黄河长江等水患,奠定了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农业的基础,那真是功在万代。

所以说,你要是不了解舜的父亲瞽叟示意他的弟弟象多次谋杀舜未遂,那你就不能体会到舜的大孝,这文章写出来也味同嚼蜡。

杨寅秋厉害就厉害在这里。

小小一个考题,立马将真懂经义的人和两脚书橱区分开来。

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些水平的,到底是一省的大宗师。

徐鹤想到这,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快到了。

算了算时间,徐鹤吓了一跳,他赶紧思索片刻后,在试卷上写上这篇文章的破题。

圣孝之大,一德之所致也。

普通开头,无什新意,但贵在点题,说明了舜的孝顺都是因为他的德行。

映射了开篇两句话。

“中规中矩!”徐鹤撇了撇嘴,有些惋惜。

为什么说是惋惜?

因为他觉得明明可以写出个更好的破题,或者文采斐然的开头,但看看时辰,刚刚时间距离开考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这时候前面已经有十多个吏员手里各拿了个小戳子在考场里走动开了。

这是院试的规矩,考生在得题后半个时辰左右,监考的人会拿着提学官发下的一个小戳子,突然走进考场盖在考卷上。

这是为了防止请人捉刀或者调换试卷等舞弊的现象发生。

所以在考生作文时,首题一出来,必须先将破题起讲作好,然后连同题目一块誊抄在试卷上面,以备监考的吏员盖戳。

这个环节,俗称盖起讲戳。

若是这个时候,考生的考纸上没有抄写题目、作出破题起讲便会被视为违规。

考完后,大宗师一看你这卷上没盖戳,就算你文章再好,那也会降上一等。

一百来字的题目,包括破题起讲,徐鹤足足在卷纸上忙碌了半天。

道试的试卷跟以往县试、府试的试卷也有不同。

道试试卷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个字,后面业附有草稿纸。

试卷上誊真的文章,自己要点断勾股,也就是跟加上标点符号差不多那意思。

正草不符,《四书》文不足二百字,经义文不足三百字及未避御名、庙号,在文中自序门第等等行为一律视作犯规,那是肯定不给取录的。

徐鹤等吏员在自己卷上盖了戳后,终于静下心来细细规划这篇文章究竟怎么写。

从自己刚刚的破题来看,文采和逻辑全都看不出来。

这题破成这样,行文自然受阻,贸然高调写出对仗的骈文,徐鹤觉得这会给人一种卖弄辞藻的感觉。

一旦让考官有这种感觉,那就算你写得再好,估计印象分就变得很差了。

不过好在虽然圣孝之大,一德之所致也这样的开头,虽然无法写出骈文那种文采斐然的文章来,但观之颇有《史记》、《汉书》文章开头那意思。

徐鹤心中一动:“干脆用《史记》、《汉书》中的赞、论两种文体写这篇文章,这样说不定还有笔气雄浑的意外收获!”

想到这,徐鹤顿时灵感来了,在稿纸上划划写写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