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221章 假道伐虢

寒门帝师 第221章 假道伐虢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221章 假道伐虢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221章假道伐虢欧阳俊此时的心中也很震撼。

他其实今天并没有恶意,府学有个传统,只要是刚进学的附生,都要被廪生和增生们出题考校一番。

说是考校,其实也是个下马威,让新生们知道知道自己跟老生们的差距,将来学兄什么的才能带派不是。

在附生报道前,廪生和增生们昨晚连夜拟了题出来,这三恕刚出他口,众人便连声称善,《圣人家语》别处还真没地儿买去,他们也是进学后在尊经阁里读了。

本以为一经说出,定然吓得那帮新生噤若寒蝉。

可……

其实欧阳俊不仅出了一题三恕,还有个天下有大恶者五的题作为备选。

这道题也是出自《圣人家书》。

但他见徐鹤这般轻松便答出来三恕,也知道原本准备的压根难不住他。

但他作为众人推选出来的出题五人中的一员,其他几人都已经成功教附生们做人了。

自己却中间遇到个硬茬。

就这么轻松放过徐鹤,一是显得自己水平有限,二是让附生们吃瘪的目的没有达到。

因此欧阳俊眼珠子一转开口道:“我这还有一题,不知徐案首还敢答否?”

高文达闻言怔红了脸急忙道:“你们说话不算话,本来说好了只有五题!”

欧阳俊撇了他一眼:“本来说好了只有五人,加上徐案首,现在六人了,你早干嘛去了?”

高文达明显不善言辞,欧阳俊这么一呛声,他立马哑火。

这时徐鹤笑道:“欧阳兄是吧?你姑且说之,我试试!”

欧阳俊抚章笑道:“好,徐案首大气!”

说完后,他负手在场中踱步思考。

好半晌才开口道:“灭夏阳者何也?”

他一开口,周围有的人神色渐渐轻松起来,而有些人则凝眉沉思。

在附生的小圈子里,同样也分化出这两群人,甚至有些附生急吼吼的就想回答。

灭夏阳者何也?

首先要搞明白,夏阳是个什么地方。

想了半天,徐鹤才恍然大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这题在后世很有名,就是那个假道伐虢的成语由来。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

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

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

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

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

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就这么个唇亡齿寒的小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欧阳俊会专门挑出来考校徐鹤呢?

因为在春秋三传中,关于这个故事都有出入。

《左传》中说,灭虢国时,虞国是出了兵的,而且是甘愿做晋国的先锋。

最后攻克夏阳这个要塞,也是两军协力的结果。

而《谷梁传》中所述:“虞无师。”也就是虞国没有出兵的意思。

《公羊传》里也有这件事的记载,但终其全文,并没有虞国出兵的记载,只提到了借道。

甚至三家说晋灭虞的时间也不同。

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

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

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点不同。

《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左传》则以为晋拿下下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

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

虞君终于做了俘虏。

不过,这点出入,不是欧阳俊的考验范围,可以略过不提。

徐鹤苦笑着摇了摇头对欧阳俊道:“学兄的本经看来是《春秋》吧?”

之所以他会这么问,是因为《春秋》的内容比较少,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作为一本成为士子的本经。

欧阳俊之所以出这个问题,显然是他在研读本经时,发现了三传记载的出入。

欧阳俊诧异地看向徐鹤:“这题你也知道了?你你你的本经也是《春秋》?”

谢良才笑道:“欧阳兄,我这弟弟本经为《诗》。”

了解其中三味之人听到这话全都惊讶了,虽然十三经都是士子必习,但这小子未免看书也太认真了吧

不是自己的本经,竟然研究得也如此透彻。

欧阳俊再也不敢小看徐鹤,做了个请的手势,请他回答。

徐鹤组织了一番语言,开口道:“三传记载有出入,究竟哪一家说法可以采信?”

“史家的解释可能会倾向于《左传》,理由有二。一,《谷梁传》倾向于是经,手段是解读,目的是彰显观点;左传则更多的是史,手段是叙事,目的是记录事实。习惯上说,史家一般会倾向于叙事风格;二,一般认为《左传》的成书时间是战国中叶,《谷梁传》和《公羊传》则是西汉。以常识论,《左传》成书更接近事件发生时间,会相对可信一些。”

此言一出,顿时有人憋不住想说话。

徐鹤笑道:“大家稍安勿躁,我还没有说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