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461章 一则左传小故事

寒门帝师 第461章 一则左传小故事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461章 一则左传小故事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461章一则左传小故事小二和猪儿没有读过书,见徐鹤与周弼说得云山雾罩,很快便失了兴趣。

徐鹤笑道:“你们都久未回家休息了,我这里给你们备了点东西,小二,带一份给伯伯婶子和丫头,猪儿,你自己留一份,给郑大伯捎一份去!”

小二闻言,还想推辞,但猪儿却毫不客气笑道:“你这人虽然有些读书人的迂腐,但做人还是不错的,行,那我回去住两天,等过两天我就回来!”

送走了二人,徐鹤没有着急跟周弼商量此事。

而是让他稍等,自己细细思索刚刚他的话。

周弼刚刚这段话,出自《左传·定公十五年》。

当年周天子将齐地分封给姜子牙,建立了齐国,鲁地分封给周公,建立鲁国。

因为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便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到了鲁国,成为第一任鲁君。

后来,鲁国国君又在封地内分封了一个附属国,就是邾国。

《左传》里的这件事发生在鲁定公十五年,邾国国君邾隐公到鲁国朝贡,子贡恰好在旁观礼。

按照周礼,邾隐公要向鲁定公献上“璞玉”表示忠诚。

这时候,邾隐公将玉举起,高昂着头,而鲁定公则低头垂目,态度谦卑。

看到这种请形,子贡感慨:照这么个请况看,这俩国君都要死了。

啥?为啥就都要死了?

子贡分析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在古代,“朝祀丧戎”是很庄严的四件事,其中的每一项流程,都有细致规定。

两位国君在正月里相见,这是不合法度的。

最应遵守法度的君主却不守法度,要么他们是被胁迫,属于无奈之举;要么他们自己心中,早已毫无法度。

这两种请况,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好现象。

周弼其实是在用这件事,隐晦地表达了沈家两个公子,沈瑄和沈玞的关系。

沈瑄本来是家中嫡子,说话做事,弟弟都要给予尊重。

但因为母亲早死,父亲续娶小姨,他这个嫡子便尴尬起来。

可能在沈翰看来,反正你沈瑄的母亲和沈玞的母亲是亲姐妹,我也是给你这个嫡子考虑了很多,给了你该有的体面。

但实际上呢,因为沈王氏得宠,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京做官,小儿子又受沈翰溺爱,他这个嫡子,在家中反而尴尬。

一个家族,是非常讲究嫡庶尊卑的,如今的嫡子沈瑄,其实就是当年的鲁定公,而沈玞也可类比邾隐公。

明明你是个庶出的弟弟,却屡屡让嫡兄难堪,甚至在外人面前,也不给嫡兄的面子。

这说明什么?

最应遵守法度的君主却不守法度,要么他们是被胁迫,属于无奈之举;要么他们自己心中,早已毫无法度这句话,不正是沈家目前最大的隐忧吗?

有人肯定觉得子贡或者周弼这些话都是迂腐之言。

但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现在很多人将这句话误解为孔子这老头儿太迂腐,不想着好好做事,却在乎虚名。

其实孔子说的是——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要先过了心里的那个“坎”,如果心里疙疙瘩瘩,那说话做事都会不顺。

这句话换成《华严经》里的表达,就是——

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只有心中的那个“理”没有障碍,你做事的时候才会没有障碍。

反过来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遭遇了诸多不顺,那就要回头去看,把心里的结打开。

周弼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才对徐鹤暗示,可以从中耍点手段,不需自己出手,沈家兄弟阋墙,自取其乱!

可徐鹤在犹豫什么呢?

其实他对沈家没有好感,但他对沈瑄本人却没有什么恶感。

这就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

当他把心中想法对周弼说了出来后,周弼摇了摇头道:“公子,你若是这么想,除非你不去找沈家的麻烦,不然这就是取祸之道!”

徐鹤闻言心中凛然,是啊,自己还是用一个后世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觉得一件事,就算这家里人干得再不道德,但那也是其他人的事,与沈瑄何关?

但大家族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放过了沈瑄,将来必有隐患。

“再说了……”周弼道,“难道公子就以为那沈瑄不知道倭寇之事吗?”

徐鹤默然。

“明明作为鲁国的封君,邾隐公却昂头献玉,这是骄傲;明明是国家的主人,鲁定公低眉顺眼,这是衰颓!”

“我若是记得不错,邾隐公太过骄傲,脾气暴虐,他曾被吴王夫差赶下君位,投奔鲁国;后来在越王勾践扶持下复位,但因为他傲慢无礼,又被越国废黜,最终死在越国。”

“而鲁定公,他看似谦卑,实则软弱,在观礼那年五月,就去世了。”

“可见子贡之语,似是预测,实则天意,我们能做的,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公子心中无须有什么负担!”

徐鹤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良辅,那你看具体怎么办?”

周弼自信道:“刚刚那位兄弟不是说嘛,这沈家的三少爷,逢集喜欢找人斗虫,咱们只需要在这时候找人给他下个套,诓他输钱,然后再把消息无意中让沈家管事的二少爷知道就行了,别的……”

说到这,他凑在徐鹤耳边说了番话。

徐鹤听完后,心中震撼无比,他不可思议地看向周弼。

这人不显山不露水,对自己谦恭有礼,但处理起事来,手段狠辣,根本没有丝毫怜悯之心。

周弼见徐鹤用这样的眼神看他,他淡淡道:“公子,按道理说,我才刚跟随你几天,这种事我不应赘言,但我周弼说了,我跟随公子是为了做一番事业!”

“做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若是公子觉得我说得有道理,那就收起慈悲心,若是觉得周弼手段阴狠,那请公子让我回湖州去吧!”

徐鹤闻言,叹了口气:“良辅,我不是怪你,而是觉得,你说的其实比我周全得多,但我心里始终绕不开那个坎儿!”

周弼微微一笑:“这说明公子是个仁善之人,周弼只有跟着这样的公子,心里才会安心啊!”

可徐鹤却摆了摆手道:“良辅,对于这件事,圣人还有评价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什么意思?

在孔子看来,子贡这么说话是不对的,有点咒人家的意思。

但徐鹤引用孔子的话,却不是说周弼咒沈家。

而是告诫他:“多言多败,人贵语迟。”

《易经》上也说,“吉人之辞寡,燥人之辞多。”

深层的意思是,这样的话,他徐鹤能听得,但换了别人来,就会觉得你周弼这人太狠了,会疏远你的。

周弼连忙肃容站起,拱手对徐鹤道:“谨受教!公子,我以后改掉身上的毛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