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548章 老唐,你有问题

寒门帝师 第548章 老唐,你有问题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548章 老唐,你有问题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548章老唐,你有问题徐鹤话已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本以为会出现个白色西装大背头的老板讲一句:“我反对!”

然后徐鹤一记大耳帖子扇出去,那人在空中旋转360°捂脸无言。

不好意思,串台了。

但实际上,现在整个场中压根没人任何人提出反对,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监生们是因为没能力反驳,他们现在还绕在闭眼就没有树的故事里走不出来呢。

至于邱腾、唐炼等人此刻内心震撼无比。

邱腾潜意识里知道徐鹤刚刚所阐述的观点,跟自己毕生所学是完全不搭调的。

但徐鹤说的也不是陆九渊的那一套。

什么叫心外无物?

就算是他,也要斟酌好一阵子。

他有心想要反驳,但又抓不住这种学说的马脚,只能焦躁地站起身,背着手踱步。

再看唐炼。

他的本意是想让徐鹤谈一谈陆九渊,说一说心学。

但如今,徐鹤陆九渊的确是懂的,而且将陆象山的全套理论阐述得深入浅出。

可……

可你刚刚搞出来的这一套是什么?

神马叫“心外无物”?

那岂不是“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这,这还是陆九渊的心学吗?

这……

你徐鹤到底整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怪物出来?

徐鹤将他们的反应一一收入眼底,心中想笑。

这算什么?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理论,

一,心即理,刚刚我已经说了。

下面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我都还没说呢。

我真要把王阳明心学那一套全都说出来,包管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吓死。

眼看着,公开课是没办法继续了,徐鹤躬身一礼对邱腾、唐炼两人道。

“邱学士、唐祭酒,刚刚是学生在读书时的一些浅见,听唐祭酒说,今日辩论,畅所欲言,所以学生孟浪,就胡乱说了!还请不要放在心上!”

邱腾:“你……”

唐炼:“我……”

这都叫个什么事儿?

邱腾满肚子的怒火还在酝酿,正准备找出徐鹤话中的马脚,顺藤摸瓜,把徐鹤给批斗一番。

谁知人家说了,这就是读书时的心得,胡思乱想的结果。

今天你们说的,言者无罪,所以我才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不会生气了吧?

能特么不生气吗?

邱腾差点气到爆炸。

一拳正在蓄势之中,你告诉我,没事了,我逗你玩儿。

吐老血啊!

“散了散了!”老人家满脸怨愤,草草结束了这次讲课。

这么没有风度的吗?

徐鹤麻了。

我就是想装个逼,然后把大伯给摘出来啊。

各位,不要误会,我真不是心学门徒啊……

尼玛,好像用力过猛了,直接把人家干无语了!

那自己目的到底算是达成了呢?

还是没有达成呢?

就在众人纷纷散场之际,徐鹤刚准备跟谢良才他们一同回去。

谁知,这时候唐炼却叫住了他:“亮声,你留一下!”

谢良才和欧阳俊担心地看了一眼徐鹤。

徐鹤朝他们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谢良才意味深长道:“会试在即啊,亮声!”

徐鹤苦着脸点了点头,就连骚人兄都看出来了。

自己所说的王阳明那一套,若是真的全都拿出来,估计会在士林中引起轩然大波。

名气有时候是个好东西,但有时候又是一种拖累。

等他们走后。

徐鹤跟着唐炼来到他在国子监的公廨之内。

按照徐鹤对唐炼的观感,这位应该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大叔。

可没曾想,自打他进了公廨,唐炼便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官帽椅上,也不招呼徐鹤坐下,反而面无表情地盯着徐鹤。

就这样盯着他看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徐鹤都已经被他盯得发毛了,这时,唐炼才开口道:

“你读书所得,不仅仅是刚刚睁眼即树吧?”

果然,这位来刨根问底来了,徐鹤严重怀疑,这位其实才是真正的心学门人,陆九渊的余孽!

徐鹤躬身道:“唐祭酒,学生学浅德薄,能把四书五经读好都已经不容易了,真的再没有别的见识了!”

唐炼突然笑了:“你说的心外无物是起因,是意动,是开端!我不相信你没有想过如何认知,如何实践,你不会还像朱熹一样,格物致知吧?”

大胆,好你个异端老唐,你竟然当着我一个莘莘学子的面,说出这么恐怖的不当言论出来,我徐鹤……

徐鹤哭丧个脸道:“祭酒大人,我真没想那么多啊!”

唐炼笑得更灿烂了:“是吗?那你所说的心外无物最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你这个心外无物想解决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果然,果然……

徐鹤心中已经一千一万个肯定,这老唐绝对是心学的门人。

因为他刚刚的问题,直接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全都说了。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思想。

心即理,这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大脑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

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

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是认知,行是行动,只有去实践了,才会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

所以知和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

最后的致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要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

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无疑,这三点正是唐炼刚刚所问的问题。

“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动;

“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

“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

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而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你说这唐炼不是心学门人?

鬼都不信好不好!

老唐,你有问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