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558章云鹤脱藩篱

寒门帝师 第558章云鹤脱藩篱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558章云鹤脱藩篱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558章云鹤脱藩篱首艺终于完成,徐鹤长舒一口气。

既然已经誊好,那就再没去看的必要。

誊抄后的卷子就算发现了错误,也不能修改。

既然不能修改,那就算错了,除了搞自己心态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他直接等试卷收干后便收了起来。

盯着他的那个瘦小号军此时早就哈欠连天了。

他是全程看着徐鹤写文的。

徐鹤刚开始时,写的速度奇快,可越到后来写得越慢,旁边的号房里的举人们,早就写完一篇了,这人才刚刚写完。

在这个瘦小号军看来,估计这士子也就是个样子货,写了没多久就写不下去了,肯定是脑子里没墨水了呗。

可接下来,这位的举动再次让号军眼睛里露出不解之色。

徐鹤写完首艺,便将四书题中的其它几份试卷一一摊在桌上,研究剩下的题目。

此时的他脑子清明,状态极好,正好借着这劲儿,一鼓作气将几张卷子的题一并破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中庸》题。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句话应该是这么读:“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通智,达德,就是古今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

这不是徐鹤说的。

这……还是朱熹说的。

朱熹在《中庸章句》里还说了,什么叫德,什么叫道。

达道者,天下古今共由之路,即《书》里所谓的五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知道的东西就是这五条,仁义说得就是他们了,勇气,就是为了强化这五典。

所以达德之人,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达道虽人所共由,然无是三德,则无以行之。

徐鹤看到这,脑子有点晕。

朱熹这个人就是不喜欢说人话。

讲的东西,总喜欢附加概念。

又是三德,又是五典。

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不就是程朱理学那一套吗?

徐鹤用脚底板都能猜到,总裁官出的这题,邱腾肯定是最满意的了。

那行,那就按照你邱腾喜欢的来。

徐鹤随手写下:“德进于天下,统言之而知人皆可以行道矣!”

什么意思?

“德”作为天下古今同得之理,总而言之,说明了人人都能践行人伦之道。

也就是上面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君臣臣嘛!

程朱理学嘛,我也很拿手的……

写完破题,徐鹤并没有接着往下写。

因为首艺最为重要,也是十八房官和总裁官最看重的一篇文章。

其次是四书题。

再次五经题。

参加考试的举人一万多。

十八房的阅卷官能看得过来吗?

看得过来,也看不过来。

首先,这些人会死盯首艺。

如果第一篇做得不好,那就基本上废了。

如果第一篇能入眼,那接下来,房官就会看你的四书题。

四书题这么多,一下子肯定看不出个子丑寅卯的。

所以,人家会挑重点。

什么是重点?

破题。

破题很好,全篇又没有什么错误、犯讳、反动的言论。

那你的成绩就向上拔高了一大截。

最后再看五经题。

五经题也没有问题,破题也不错,那基本上就会被十八房考官推荐给总裁官阅览了。

总裁官和同考官再按同样的流程筛选一遍。

挑出其中文理精奥的,条理通顺的,按照经典来的拔为上等。

这样的文章就肯定高中无疑。

所以,解决问题要分清主次矛盾,然后再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梯次解决。

徐鹤的初中政治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论语》题:“宁武子邦!”

徐鹤破题:“大夫非仅以愚称,而愚之所全大矣。”

这个地方就有意思了。

宁武子是春秋时为国的大夫。

但八股文破题不能出现任务的名字,需要用代称。

比如孔子用圣人,颜、曾用大贤、亚圣,齐桓公、晋文公用霸主,子产用郑大夫。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

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

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所以《老子》有云:“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虽然有智慧,却要表现得很糊涂,这时哲人的要妙之处。

也就是后世茶室里被挂难了的难得糊涂。

所以徐鹤的破题是什么意思呢?

“宁武子并非仅仅因为愚而出名,但他的愚所取得的成就确实很大!”

很有意思的转折关系。

“嗯,这个破题挺好!”徐鹤写完之后也很满意。

最后一题就有点不当人子了。

孟子题:“富贵不能至末。”

这题只要是读书识字的都听说过。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徐鹤看到这题,顿时笑了。

吴兴邦出题还是挺有水平的。

他敢肯定,很多考生看到这题,肯定十分兴奋。

这题我熟悉啊,围绕孟子原文写富贵这些毛病不就oK了?

呵呵!

错了,文中索伦并非单说富贵,而是进口孟子所言,以富贵、威武、贫贱三者论述大丈夫的人格才是真正的考点。

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不复见德业之盛,但见奸巧之徒,得志横行,气焰可畏,遂徐鹤以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观之,是乃妾妇之道尔,何足道哉?

一念及此。

徐鹤挥笔写下:“有不可易之操者,大丈夫之品定矣!”

一个人有了不可改变的操守,那么大丈夫的品性也就养成了。

做完四书破题,徐鹤长舒一口气。

有了首艺和这三个破题,徐鹤相信,只要他接下来不要犯致命性的失误,那进士于他而言,犹如探囊取物一般。

此时,天光大亮,旭日东升。

初春的暖阳播撒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徐鹤抬头看向号房巷道上方逼仄的天空……

仿佛看到一只云鹤挣脱藩篱,腾飞万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