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609章扶乩

寒门帝师 第609章扶乩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609章扶乩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609章扶乩忙碌了一天,至正帝难得在看奏本的时候,中途小憩了一会儿。

等他醒后,接过王吉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脸后问道:“合肥那边还没有消息过来吗?”

王吉赶紧躬身道:“回陛下,奴才一直派人在文渊阁值庐那边等着,一有消息就立刻呈递过来。”

至正帝这些天虽然心中煎熬,但还是强忍着不让这些太监们看出,他站起身,背着手来到殿门口。

门口的小太监们吓得赶紧跪下。

王吉急匆匆拿了件黑色大氅给他披在肩上。

至正帝看着皱眉看着天上星辰,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半晌后,他转身对王吉道:“去把陆真人叫来!”

王吉闻言大吃一惊,他赶紧低声提醒道:“陛下,夜里,外人不能进宫!”

“你亲自去,把他接到万寿宫!”

……

片刻后,当陆西星来到万寿宫时,刚进殿门,他就看见不远处摆放着的金沙盘和乩笔。

看到这,他已然知道,皇帝这是心中有事,想要求神问仙了。

“陛下!”陆西星见到皇帝并没有下跪,而是一撩拂尘,单掌作礼。

“真人不必多礼!”至正帝对陆西星非常客气,请他在自己对面盘膝坐下后,指着两人中间的金沙盘道:“今日朕恰好没得睡意,请真人来,是想请真人挥鸾,解朕心中之惑!”

扶乩又叫挥鸾,也叫请仙,后世的请笔仙,其实就是部分脱胎于扶乩。

不过那玩意不太正式,有点瞎搞,若是真能请来,也肯定不是什么正经仙家。

正经的扶乩必须有正鸾、副鸾各一人,另外需要唱生二人,和记录二人。

此六人合称六部。

正鸾在扶乩时,用一只Y字型的桃木笔或柳木笔,在沙盘上,由鸾生挥笔成字,并由唱声按照字迹唱出来。

最后记录生根据唱词写成文章或者诗词,最后正鸾再根据诗词解释扶乩的结果。

所写的文字,由旁人记录下来,据说,这就是神明的指示,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为灵验的经文。

这种求神问卜的形式,其实也有祖宗,上古的龟卜、蓍筮其实是一个道理。

皇帝发话了,陆西星自然照办。

不过他跟别人不一样,在扶乩之前,先从殿角请出吕祖像,然后在小太监的服侍下洗了手,接着上香三炷,盘膝坐在吕祖像前闭着眼不知道在干什么。

至正帝显然对他这套流程非常熟悉,只是默默坐在地上手结丹印神游物外。

好一会儿,直到殿中又有了动静,他这才睁开眼。

只见平日里惯用来充作副鸾的王吉,以及唱声、记录生的小太监们,此刻早已头戴青叶帽,换了道服站在金沙盘旁准备好了。

而陆西星这时也站在金沙盘旁沉默不说话,等着他睁开眼。

“开始吧!”至正帝宣布道。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

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征。

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陆西星口中念着《参同契·乾坤设位章》,周围一片肃穆,只有烛火摇曳。

突然,不知风无端而起,原本轻轻摇晃的烛光剧烈地晃动起来。

殿中众人袍角飘起,闭眼跟着陆西星后面一起念诵《参同契》的至正帝眉宇动了动,但还是没有张开眼睛。

突然,他的耳朵里传来沙沙的声音。

他知道,陆西星已经开始在沙盘上写字了。

旁边王吉念诵道:“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至正帝心中一动,眉角轻跳。

王吉继续念叨:“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国无不危,名无不辱!”

听到这,至正帝的眉心微微皱起。

但扶乩还在继续:“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

到这时,沙沙声停下。

至正帝只听“咕咚”一声,等他睁开眼时,陆西星脸色苍白摔倒在地,浑身瑟缩不已。

“快,扶起真人,叫人送些培元汤来!”至正帝嘴里说着快,但语调似乎一点都不慌,周围人也恐怕早就见惯了这场面,很快就有人端着一碗黑乎乎的汤汁进来给陆西星灌了下去。

果然,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汤药的原因,陆西星喝下汤后,很快便睁开了眼睛。

至正帝感叹道:“真人辛苦了。”

陆西星勉强笑道:“陛下这次一次三问,我只能勉力为之!”

王吉闻言,看了看至正帝,只见他微笑点头,心中顿时大惊失色。

“这陆真人果然有点门道,他竟然知道陛下心中所想,不对不对,是仙人知道,仙人知道……”

至正帝努了努嘴,王吉连忙从抄录生手中,将写着乩词的青藤纸递给陆西星。

“真人,这三句作何解释啊?”

陆西星看了看纸上的字,皱眉道:“陛下的第一问,我师父已经给了答案。”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者,属阴,应在陛下和臣僚之属身上,臣下为阴,臣妾有愁,当思南边战事!”

至正帝点了点头。

陆西星接着道:“此诗出自杜甫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用读诗,已然知道南边战事的结果,必然是官军大胜!”

至正帝显然已经猜到这个答案,只是微微一笑,便温言道:“真人继续说。”

“第二个问题,陛下心中有求贤之心,当应在此科殿试之上。”

“若黄冠记得不差,这句话应该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

“五曰: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於《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

至正帝皱眉道:“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国无不危,名无不辱!”

“上仙单择上下文中一段,此为何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