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穿越崇祯 > 第344章 吴家的底蕴

朱元璋穿越崇祯 第344章 吴家的底蕴

作者:风醉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32:37

第344章 吴家的底蕴

朱元璋穿越崇祯第344章吴家的底蕴吴智看着春花婀娜的背影,有些吃味地道:「看春花的举止,应也得了夫人的几分真传,由她伺候李国桢,想来用不了多久,李国桢就该说出实情了。」

吴三桂闻言,冷笑道:「哪需要那久,前两日李国桢醉酒后,就将一切都说了出来。」

「正如本帅所料的一般,崇祯还是对本帅不放心,才让他以犒军的名义前来查探,而刘文炳入驻抚宁等地,也并非为了练兵,是在防备本帅。」

吴智一脸鄙夷地道:「这李国桢如此草包,也不知崇祯看重他哪点,竟还封他为侯......」

吴三桂不待他话说完,便摇头打断道:「不,这正是崇祯厉害之处。」

「先前李自成围攻京城时,本帅觉得崇祯内无良将,外没援兵,本以为他会被擒,没想到他竟击溃了李自成,而且还一手捧出了刘文炳、巩永固等名将。」

「就连这李国桢也靠着两片嘴皮子,屡立战功,获得了侯爵!」

吴智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故作不忿地道:「少爷说的是,只是崇祯如此提防您,实在让人有些心寒!」

吴三桂摇头道:「心寒倒不至于,要知现在关内战乱不断,左良玉等人又拥兵自重,而本帅更是手握关内第一劲旅,若是崇祯不提防,本帅反而有些不放心。」

「现在他如此不遮不掩,正说明他看重本帅,所以只要本帅收复锦州等地,封官进爵便指日可待!」

吴智闻言,犹豫了一会,低声道:「少爷,老奴来前,老爷曾再三叮嘱,说吴家在关外虽有不少产业,但除去前两年被女真人虏去的族人外,其他亲族大都已在关内。」

「而且这些年老爷不仅赎回了徽州的祖产,还通过好友买下了不少田产,纵使北方有变,举家南迁亦可立足。」

「不似舅老爷他们,家族、产业都在关外,所以让老奴一定要看住少爷,切不可意气用事,以免给吴家招来灭顶之灾!」

原来吴家的祖籍本在徽州,后因生活所迫,迁到了江苏高邮。

在吴三桂出生后不久,其祖父又率众迁徙到辽东,定居在了中后所。

因辽东与女真和蒙古接壤,而吴家又有特殊的驯马本领,就做起了马匹生意。

随着吴家生意越做越大,钱财也越来越多,目光便又投向了官场。

在吴三桂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吴襄考中了武举。

虽说武举不如文举,却也给吴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吴襄步入仕途后,凭借自己的钻营和相马的本领,得到了李成梁的赏识,被封为千总。

李成梁病逝后,辽东大乱,不久就发生了萨尔浒之战。

此役明兵虽然大败,吴襄却因在战场上收罗了三百多匹宝马,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晋升为副将。

后来吴襄又通过钻营,与辽西的巨富祖家联姻,并通过祖家的关系,大肆购买土地、垄断经济,遂成了辽西的超级望族。

吴家虽实现了华丽转变,但吴襄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所以一直十分重视三个儿子的教育。

他本希望后辈能弃武从文,抬高门第。

只可惜老大吴三凤、老三吴三辅都资质平平,难堪大任。

而老二吴三桂虽才智高绝,状貌奇伟,却崇拜光武,喜佩吴钩,曾说出「我亦遂此愿,足矣」的浪言。

吴襄虽心中有憾,却也极力培养,加之吴三桂确实才能出众,十六岁便考取了武举。

后在祖、吴两家的扶持下,年纪轻轻就得了总兵之职,辽西吴家也更加风光。

只是这些年明廷接连惨败,吴家也因此受了不少损失。

特别是先

前奉旨进关之事,让吴家几乎失去了关外的一切。

好在祖家已经降了女真,一直在暗中帮衬他们。

而多尔衮也想招降他,并未让人动他们吴家的产业。

只是吴三桂知道,这种事情难以持久,故才一直想着收复宁远等地。

此刻他听了吴智的话,知是私带陈圆圆来山海关之事,让吴襄生疑。

他沉默了一会,道:「老爷还说了什么?」

吴智道:「老爷说他已经老了,吴家以后就能靠少爷您了,所以让老奴一定要服侍好少爷......」

吴三桂因吴智并非家生子,是半路投到吴襄的麾下,加之对方心思深沉,与他并不太贴心,所以一直暗中提防。

现今见吴智坦然说出一切,提防之心不由减了几分,沉声道:「你起来吧,以后有什么事,就直接和我说,不用拐弯抹角地通过人传话。」

吴智见吴三桂不仅改了自称,还直接点出陈圆圆之事,心中立时大喜。

他恭声应下后,才缓缓起身,正想着该如何进一步拉近关系时,又听到吴三桂的声音响起道:「以后暗羽营就由你负责吧!」

「暗羽营?」

吴智闻言,有些诧异地道:「少爷您让我掌管暗羽营?」

吴三桂点头道:「既然父亲连这等隐秘之事都告诉了你,那由你来掌握暗羽营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你要注意,暗羽营本是吴、祖两家联合建立,现在虽是我们在掌管,但其中不少人与祖家有旧,所以有些事情,你还是要避着他们。」

「另外,吴国贵等人皆不知暗羽营的存在,你不可泄露此事,以免他们生疑......」

吴智将吴三桂的嘱咐一一记下后,又坦言李国桢可能并未受春花的迷惑,说那些话应是想借此激吴三桂出关,收服宁远等地。

至于刘文炳陈兵之事,除了监视吴三桂外,应也是在提防郑鸿逵等人。

吴三桂本也有此想法,此刻见吴智直言不讳,便就其中细节,以及如何应对等事与之商讨。

他二人一直谈到天黑,也不见吴国贵等人回来,吴三桂的额头又多了几缕皱纹。

吴智见状,贴心地劝慰一番后,自告奋勇地留下等候,让吴三桂先回府休息,以便应付临时之变。

吴三桂见他说得在理,而且一片赤诚,便也没有推辞,骑马离去了。

当他回到府中时,陈圆圆立时奉上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随后又吹箫抚琴,极尽温柔之能事。

要说陈圆圆也确实有些本事,吴三桂在她的伺候下,一时烦恼尽忘,如痴如醉,竟不知身在何方。

就在这时,一个亲卫进来禀告,说吴国贵已经到城下了。

吴三桂闻报,立时清醒过来,正要唤人更衣时,陈圆圆已适时地捧来了软甲。

他在陈圆圆的服侍下穿好软甲后,外面又罩了一件常服,就急匆匆地朝城门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