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145章 穿越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铁

145.第145章 穿越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铁(七

第145章 穿越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铁(七)

《指尖的风:其实我觉得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才靠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各朝的读书人看到这个评论,特别唐朝以后的读书人,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在他们看来,学到这些技术又能如何?最终还不是考取不了功名。

一个人没有功名,又如何去当官员?一辈子只能被别人使唤。

特别是宋朝的读书人,他们更是看不起天幕上所说的。

虽然他们接受天幕上的技术,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也要这样做。

在他们看来,自己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成为朝廷的官员,让天下百姓受益。

而不是去学习天幕上内容,一辈子钻研杂学。

各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上所说,他们虽然很认同,可是家里贫困的他们,对熟悉四书五经等学说却并不抱期望。

毕竟他们穷的连先生都请不起,又如何学习这些东西?

他们更加的希望能够从天幕上寻找改变生活的机会,让自己的家人能够吃饱饭,甚至能够盖两间遮风挡雨的房子。

他们觉得这才是他们的希望,而不是那些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内容,他很是好奇,这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秦始皇细想了一下,他觉得有可能是后世所谓的科举制度所需要的书籍。

可是就是不知道,这些书籍他大秦有没有?

不过这也给他提了一个醒,用这书籍控制人的思想,让天下六国的移民归心。

于是他找来了李斯商议,一起商讨一个方案。

虽然天幕上说过在他驾崩之后篡改遗诏,做了臣子那不该做的事,可是李斯的能力,秦始皇可是非常的认可。

可是这一切毕竟是他去世后所做,现在他还活着,借给他们十个胆子,只怕他们也不敢这样。

同时这件事情早已被天幕上传开,胡亥更是被他严加管教,只怕他去世之后也不会再出现的情况。

现在有满朝大臣盯着,只怕李斯再也不敢做这样的事。

李师听到秦始皇的召唤,他赶紧来到了皇宫。

随后和秦始皇一起商讨起了如何选拔人才的制度,毕竟自从统一六国以来,大秦的这方面制度并没有改变。

这对于其他六朝六朝遗民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制度。

也会让六朝遗民有才华的人,对大秦心生不满,也有可能让统一六国的大秦分崩离析。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天幕上所说的内容,他觉得天幕上所说和他设置的五经博士很像。

当年他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为了罢黜百家专门设立了五经博士。

就是让五经博士研究五经,传承儒家学说为朝廷选拔人才提供途径。

现在看后世所言,只怕这后世是在他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内容,成为所谓的四书五经。

而那唐诗宋词只怕是后世别的文化载体,不过想来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

同时汉武帝刘彻觉得,他这一步应该是走对了,要不也不会流传到后世,成为后世的朝廷选举人才的方法。

只是他自从看了天幕之后,不在于满足只需要这五经博士。

更需能够实现天幕上东西的工匠,也只有那些工匠才能让大汉拥有天幕上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汉更加的强大。 于是汉武帝刘彻再一次找来了朝廷的官员,让他们商讨一下如何给那些工匠们官职,让那些工匠们绑定在朝廷的战车上。

汉武帝刘彻相信,只有成为朝廷官员的工匠,才会死心塌地的跟随着大汉。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所说,他有些惊讶。

五经他知道,这是汉朝汉武帝之时就提出的。

至于那四书之名,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可是唐诗宋词之中的唐诗,让他感觉就是他建立了大唐所做的诗集,他对此深表荣幸。

不只是李世民深表荣幸,大唐的百姓们看到天幕上所说,他们觉得自己的朝代真是有些牛,要不也不会被后世所惦记。

更有很多文人墨客,不停的传播着自己的诗集,以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流传到后世,被后世的子孙们记住。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所说,他非常感到认同。

毕竟大唐的前车之鉴,让他非常认同大宋所定的国策。

而且他的父皇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大宋现在能够这样的平稳,也和这些政策有关。

虽然因为高炉炼铁让他转变了想法,要和那西夏发动全面战争,可是并不代表他否定读书人的功劳。

同时他也相信,大宋有了这些读书人,将会更加的富强。

南朝朱熹看到天幕上所说,他非常的赞同。

并且他认为,应该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分别注释,并和那《论语》、《孟子》一起合并为四书。

明朝。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所说,他冷冷一哼。

这些读书人他最是看不起,每个人都自高自傲。

而且考取功名之后,更是贪得无厌,却不为百姓们做什么实事。

如果不是这治理天下没有别的选择,他可不会用这些读书人治理天下。

现在天幕上的内容,如果真的能够富强国家,他觉得他将会改变这些读书人的地位。

不只是朱元璋这样想,朱厚照和朱由检也是这么想。

在朱厚照看来,这些读书人简直是他成为征倭大将军的绊脚石。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势力庞大,更是遍布全国,只怕他也不会受这些考取功名后的大臣们的唠叨。

朱由检则认为,这些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简直不顾朝廷和百姓的安危。

虽然他们里面有些人并不是如此,可是大部分读书人做了官员之后,简直是不干人事。

如果不是如此,只怕他也不会像天幕上所说,吊死在那煤山。

现在他根据天目上的内容,虽然可以使大明垂死挣扎,可是想让天下百姓安定,只怕也并不那么容易。

同时朱由检也在考虑如何改变,让这天下的读书人能够为朝廷所用,让天下的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