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230章 一分钟了解王安石的一生

230.第230章 一分钟了解王安石的一生(四)

《金属表面:王安石算是一个接近完人的人,伟大的政治家。青苗法真是造福老百姓,我真是很佩服很敬仰王安石,只是让人可惜,他所有的努力都在最后被推翻。》

各个朝代的百姓们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很是好奇那青苗花到底是什么?竟然让后世的人这样提及。

只是让他们可惜的是,天幕上并没有详细的介绍,你也无法知道其内容。

而生活在王安石变法时期的百姓们,他们看了天幕上的评论很是沉默。

那青苗法如果去了解的话,看似是帮助他们百姓。

只是这些宋朝的官员们,他们把朝廷的政策念歪了。

让这个帮助百姓们的变法,成为了想割百姓们的最后一道。

他让无数的百姓因为还不起朝廷的利息,而不得不卖出自己的祖田。

各个朝代正在主持变法的大臣们,他们看到天幕上提到的青苗法,他们都好奇青苗法的内容。

他们也想从中学习,看看能不能利用到他们这个时代。

只是让他们可惜,天幕上并没有出现关于青苗法的任何内容。

他们只能希望天幕上能够出现,以便他们能够了解。

天空上的天幕好像感知到他们所想,果然天幕上下一条评论,就开始详细介绍了王安石变化的种种内容。

《一棵大树:看到关于王安石的视频,我就想到历史课本学到的他的变法内容,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

只是让人可惜的是他的变法最终被废除,并没能够改变宋朝。》

各朝代正在变法的大臣们看到天幕上的内容,他们心里非常的激动。

虽然这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他们并不能够直接利用,可是也让他们对变化做了参考,更甚至让他们开始修改自己的变化内容。

秦朝。

秦始皇一边看着天幕上的的评论,一边让人抄写了起来。

抄写完之后,他让人把李斯叫了过来,这些变化内容哪个适用于他大秦,以及对大秦有什么好处。

随后他和李斯就不断的在修改,修改一步是用他大秦的变法。

修改完之后,坚持网友叫来了更多的层次,共同探讨这些内容到底是不是用于他大秦!

在他们商讨完成之后,才找一个地方,初步实验他们变法的内容。

他们想看看他们变化内容的结果,才确定是不是要推广到整个大秦。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的变化内容,他也叫来了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一起商讨着这变化内容是不是适应于现在的大宋。

毕竟相比于他们前面的庆历新政,现在的变化内容才真正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大改。

他们商讨完之后,又叫来了王安石,想看看他对于自己以后的变化内容有什么想法,并让他找地方去实施。 如果在那地方实施成功之后,再一步一步的推向全国。

《嘿!嘿!嘿!:真是可惜,如果成功那么宋神宗北伐辽国,收复幽州西征西夏恢复河套地区重现汉唐时期的疆域。》

《有些淘气的猫:是很可惜呀,然而气人的是北宋灭亡就是徽钦二帝的锅,这俩奇葩什么操作没点数么,往王安石身上扯啥。》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心中也非常的可惜,那王安石的变法竟然没能够成功,也没有改变那宋朝的积弱。

然而让他们更加生气的是那宋朝皇帝的过世,竟然让那王安石去承担。

他们现在也更加的明白,为什么那宋朝哪怕有那么多人才也柔弱不堪?为什么那王安石的变化没有能够成功?

那宋朝有这样的皇帝,又怎么可能会成功!

宋朝。

赵匡胤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心中非常的生气。

生气的不止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更是他的后辈子孙作为皇帝竟然如此没有担当。

他也越发的理解,为什么他宋朝始终守护不了那燕云16州。

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改变自己重文轻武的国策,他要让他后世的子孙们也去习武,让他们在作为皇帝的时候也有足够的魄力。

赵祯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也有些无法相信,他的后辈们竟然如此的不要脸,把自己灭国的责任竟然都推脱到那王安石身上。

以期望如此,就能瞒过天下的百姓,减轻自己身上的罪孽。

然而他们好像忘了,每个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清清楚楚的知道每个人的过失,只是他们作为社会的底层,并没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风雨飘渺的大树:那时候的宋朝可以分为三派,改革派王安石,保守派司马光,流放派苏轼。》

《秋天不回来:苏东坡:其实最惨的还是我(苏东坡最开始觉得王安石变法激烈,结果被王安石贬。后来司马光不变法了,苏轼觉得还是需要一些变法,但不能太激烈,结果被司马光贬)。》

《柳暗花明:不过王安石的三观真的很正,就算政见不和,他对落难的苏轼还是出手相救。》

这……

各朝代的百姓们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很是好奇的苏轼是谁?竟然这样的倒霉。

不过当他们看到为什么倒霉的时候,他们又有些逐渐的理解,为什么那苏轼会一直被贬。

如果他们是掌权者的话,只怕也非常的不喜欢苏轼这种人,毕竟的苏轼实在像墙头草。

不过各个朝代的百姓们也明白,苏轼并不是墙头草,他只是对事不对人,也更期望朝廷的政策,是能够让大宋富裕强大的。

各朝代的大臣们看到天幕上说王安石三观很正,就算遇到那中间不和的人,在对方落难之后,也会伸出援救之手,他们心里都很是沉默?

这种行为,如果换成他们的话,他们是做不到。

而身在官场上,那是看不到的战场,对于对手这样相救,只怕得到的结果并不会很好。

如果他们遇到对手,更多的是恨不得捅对方刀子,让对方失去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