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300章 各个朝代看到评论后的反应

300.第300章 各个朝代看到评论后的反应

《晚春:我大伯说,祖上是做官迁到房陵这边的,我现在怀疑是流放。》

《逍遥呀:流放到哪里,这和没流放有啥区别。》

《下雪了:远古时候那里是云梦大泽,就算是古代那里也有很多湖泊,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这里建立那政权才算正式开发,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会流放到这里了吧?》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房陵这个地方随着各个朝代的开发,到他们这个时候早已经成繁华的地方,这流放和没流放还真没有什么差别。

不过他们想想那里流放的人群,他们表示了理解。

毕竟那些可是权贵之族,就算再怎么落难,那肯定也有人照顾。

而不像他们这些百姓,真正的成罪犯之后,就可能命不由己。

于是他们开始让自己的子孙学习知识,期望着他们能够改变命运。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记住了这个地方。

既然这在后世能够成为繁华的地方,那肯定有着他的优势。

那里虽然在他们这个时候自然条件并不好,可他们相信随着历代百姓的开发,早晚也能成为那鱼米之乡。

而一个朝代想要繁华,就离不开粮食的自给自足。

毕竟吃不饱饭的百姓,可是会跳起来骂娘甚至反抗的。

于是他们都召集了大臣,商讨着如何开发这一片区域。

最终他们派出治理水域比较有经验的官员,去这个地方进行勘察,并制定如何改变这里的气候环境。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随着天空上天幕的出现,整个大宋也越来越繁华,和海外各国的贸易也越来越多。

可是经济高速的增长,基建并没有跟上。

人们还行走着原来的土路,进行各个城市的贸易。

就算和海外贸易也只是那几个港口,想让更多的省份参与,却需要国家更高的投入。

虽然大宋财富在古代比各个朝代都多,甚至是一些朝代的几倍,可是三冗一直压制着大宋的朝廷,让大宋都没有喘气的机会。

现在大宋根据天幕上的视频,早起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只不过朝廷的财政还没有缓过气,并没有办法大规模投入基建,去建造水泥制造的公路以及可以用蒸汽机拉的火车。

他们只能够利用水路,而相比黄河这条大河,长江虽然航道比较险要,可是水量更加的充足,也更适合航运。

并且大宋比较繁华的地方,也是位于长江流域的各个城市,以及更南方位于河边的城市。

而且这些城市,他们也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海边的港口,个海外的国家进行贸易。

特别是南方的泉州,更是大宋最为繁华的港口。

在赵祯看来,既然让男方有如此的优势,那就应该多加发展商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税收。

于是他找来了大臣们一起商议,如何治理那南方的水域,让南方的贸易更加的繁华。

明朝。

朱元璋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对旁边的朱棣冷冷的哼了一声。

他在金陵城建立国都,就是因为北方随着战乱,早已经失去原来的繁华。

大量的人口,更是在战乱中死亡或者逃向南方。

建国初期,为了让到北方荒无人烟的地方能有百姓,他更是做出了几次人类大迁徙,才让那北方有了一些生气。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位是儿子可是了不得。

在他去世之后,不只是夺取了他侄儿的皇位,更是把国都迁移到了北方燕京。

虽然他定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家法,可是也失去了南方的基本盘。

甚至还设置了一个空壳朝廷在这金陵城,期望着他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然而他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在国家灭亡之时,导致朱由检吊死在煤山。

朱棣听到朱元璋冷冷的那一横之后,他立刻乖乖的站在了旁边。

他可是了解他这位父皇,如果他这个时候敢做一点动作,等下可能就可能被朱元璋找出他的不是,并进行棍棒教育。

朱元璋看到在那旁边乖乖的朱棣,他也只好忍住自己教育他的想法。

随后就和太子朱标商讨起来如何开发那新大陆,并时不时的征求一下朱棣的意见。

最终朱元璋给朱棣下了圣旨,让他带领军队去那新大陆开疆辟土,并在那里建设自己新的藩地。

而那倭奴岛则流给他的儿子朱高炽,让他成为那里的藩王。

朱棣接到圣旨之后赶紧谢恩,要知道这样的圣旨,就明确的告诉他了,他家将会出现两个藩王。

而他接下来的藩地能够拥有多大,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而且就算他在他新大陆没有开疆辟土成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儿子那里,继续做自己的藩王。

这样的消息被其他的藩王听到之后,他们心里满是不平。

毕竟在海外做藩王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也不想一辈子在大明这个牢笼里身不由己。

于是他们纷纷请求朱元璋,把他们也封藩到海外。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请求之后,心里非常的高兴。

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成为大明的蛀虫,世世代代在大明百姓身上吸血。

而且海外土地辽阔都是无主之地,也正需要他们这些子孙们去开疆辟土。

只是朱元璋还有些犹豫,毕竟那海外路途遥远并且风险太高,如果由他这些子孙去开疆辟土,只怕有不少人将回不来。

而且这样也会抽调大明大量的人力物力,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有可能翻盘。

为了大明国不出现这种事情,朱元璋并没有同意,而是让这些藩王们派人跟随朱元璋一起开疆辟土,等那里建好后,再把他们这些藩王封藩到海外。

这些藩王听到朱元璋的命令之后,他们赶紧谢恩。

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奴仆们,在跟随朱棣去新大陆之后,能够在那新大陆早早的为他们建立封地,也好让他们迁移过去。

《自古以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一出生就流放宁古塔。》《人生就要吃鱼:说实话,小时候我觉得被流放岭南瘴气之地好可怜,可是后来我发现,说的就是我这里。》

《好吃喵!:说我们这里是烟瘴之地也对,说起来也怪,我们这里本来雾气挺多,近几年几乎没见到了,难道是因为自古以来不断开发的原因?》

各个朝代看的天幕上评论,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种经历他们也拥有,本来在天幕上看到一个地方,认为那个地方很可怜,最后才发现竟然是他们这里。

不过看到后世那烟瘴之地的瘴气越来越少,各朝代的百姓坐不住了。

他们很想知道天幕上是用什么方法,竟然让那些地方变得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他们觉得自己也需要这样的方法,毕竟天幕上可是说道,那地方的土地种植庄稼可是一年三熟。

如果他们这个时代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们也可以迁移到南方。

各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和那些百姓一样,非常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只是让他们可惜的是,天幕上并没有告诉他如何去解决。

不过根据他们在天幕上得到的所有消息,他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肯定和社会工业化有关。

各个朝代的皇帝越来越期待自己的朝代的技术的发展,他们也希望自己国内的领土能够更加适合百姓生存。

《向南飞:蜀州应该是皇帝保命之地,不管哪个皇帝,只要在丢失了宝座之后,都会跑到这里。》

《一念通天:的确,不少皇帝逃难都喜欢来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是粮仓。》

各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深深赞同天幕上所说。

蜀州因为自己地理条件的特殊,通常都是国家的大后方。

等到国家没落之时,更是国家最后的领土。

只可惜的是,除了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并没有任何国家在那里再次崛起。

而且随着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来临,整个华夏的百姓也逃向了五湖四海,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一次又一次融合,不再分彼此。

对于他们这些百姓来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更希望这世界没有战争。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同时陷入沉默。

那蜀国自秦朝开发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后方。

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让那里融入了华夏。

只是朝廷对那里并没有重视,毕竟那里的自然条件环境,让中原和那里沟通并不方便。

而现在天幕上的评论,并根据他们看过的《三国演义》,让他们再一次意识到了蜀州的重要性。

那里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大后方,在国家危难之际,也可以在那里安营扎寨,积蓄再一次夺取天下的力量。

而有的皇帝却并不这样想,他们更想消除蜀州这样的优势。

毕竟在他们看来,天下的领土都是他的,又怎么能给别人占山为王的地方。

不过那里的环境实在是让他们头疼,也更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 Tтka n? co

三国时期。

刘备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

他能够在这乱世当中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多亏了诸葛亮给他提议。

可是当时他也明白,如果他把所有的势力都迁移到这个地方,只怕后面北伐之时,情动将会无比的艰难。

毕竟这里是一个安乐窝,被消灭掉,所有人的雄心壮志。

而他刘备作为大汉的皇叔,又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奸邪之辈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他不断的积蓄着力量,准备北伐魏国,让华夏再一次同意。

只是让他可惜的是,随着天空上出现天幕,三国的势力出现了变换。

本来就弱小的蜀国,更是被那魏国和东吴拉开了距离。

虽然有诸葛亮的智慧,让蜀国也得到了发展,冰吞并了周围其他的势力,可相比那魏国和东吴来说,还有着先天的不足。

而且这蜀州地理位置条件特殊,也限制着蜀汉的发展。

可是这天下的局势早已经成了定局,他如果想改变的话,只怕将艰难万分。

他也只期望着自己的子孙当中,能够出现雄才大略之辈,不至于像他的儿子刘禅一样乐不思蜀。

虽然天幕上为他这位儿子一次又一次解释,可心有大志的刘备,对他还是很不满意。

《你喜欢吃什么?:无所谓,我所在的地方是中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起义造反的集中地。》

这……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心里非常的沉默。

他们的祖先也来自这里,只是随着各个朝代战争的响起,他们的祖先为了活命,也不得不逃亡到世界各地。

他们也曾想过寻根问祖,可是最终他们放弃了。

毕竟他们这里离中原比较遥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怕他们在中原的祖辈,早已经消失在人海。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很是沉默。

同时他们也深深填不上所说的,不管谁成为了势力的首领,想的都是逐鹿中原统一华夏。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发下的百姓十不存一,无数的土地被荒芜。

虽然他们统一华夏之后,对这里进行了移民。

可每当国家即将灭亡之时,这里就又有百姓进行了叛乱。

而且由于黄河的特殊性,也让这里灾害不断。

每当天灾**之时,这里也会因为吃不好饭而叛乱。

他们也曾想过如何治理黄河,让这里不再发生天灾**,可是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各个朝代的皇帝期望在天幕上看到后世是如何治理黄河的,也好,让他们在这个时代驯服黄河,不至于每当灾难出现之后黄河改道,导致这个地方叛乱不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