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朱厚照,加入美帝聊天群 > 第149章 朱厚照:大明也要有铁路!钢铁

第149章 朱厚照:大明也要有铁路!钢铁

第149章 朱厚照:大明也要有铁路!钢铁一天十万斤!朕许你入阁!

“臣叩见陛下。”

御书房,工部尚书李善揣测不安的拜见朱厚照。

“李善,可否知道朕把你单独叫来的目的?”

看着案台上的资料,朱厚照这才打量李善,六十岁的普通老头。

这个李善,是成化十四年进士,历任金陵监察御史、京城监察御史,后来弹劾他两位舅舅,被调去河南当巡察御史,黄河决堤的时候,他立过功。然后又专任湖北、山东,修过黄河平过乱,又还当了几年四川布政主官,招抚了四川番夷,算是立过功的人,就在去年,朱厚照有过印象,内阁提他成为南京工部尚书,严格起来,他也算内阁的人。

不过是少见的实干派。

“臣不知。”李善老实回答。

“好吧,朕把你叫来,主要是为了下西洋的事情。朕已经查阅过金陵工部这边的资料,发现工部已经不造船……现在,你有几分把握,让工部造船的水平,恢复到太宗时期。三宝太监的船队,多久能打造得出来。”

朱厚照自然已经是调查过金陵这边的航海家底。

可惜,几十年没有出海后,工部管理的造船部门也衰落了。

船更是只剩下一些老旧的船,别说恢复郑和时期的出海规模了,就算是组建一只像样的船队,已经够呛。

“咳咳,陛下……这,其实工部也能造船,好多人已经前去泉州、福州等地谋生活了。想要恢复到永乐时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最快三年,最慢五年,还要朝廷给足足够的钱。”

李善有些尴尬,朱厚照问起的这个,他倒是门清。

金陵这边虽然也有漕运,但怎么说呢,没有泉州福州等地赚钱吧。

甚至……自从朱瞻基勒令停止下西洋的时候,工部造船部门不行了。

郑和留下的船队,这种国有资产也经历了一些巧合流失了。反正,他们除了修缮水师的船,就基本上没有经营这个业务了。

自然,朱厚照要是想,还是可以的,把那些熟练工人再从各地市舶司叫回来就是……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造船很耗钱。

“三五年……”

朱厚照直接不想了,他倒是能等,可是想到人家西班牙葡萄牙早就纵横四海了,他怎么等得了。

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两条腿走路,既然他们暂时无力官方组织,那就让民间来……

或者直接吸引世界各地的过来,拖延那些国家发现黄金的脚步。

这也只能是一个缓兵之计。

“行吧,伱先暂时召集人手,重新建立造船部门,钱的问题,先不用担心。”

“另外,你也想个法子,无论骗也好,哄也罢,最好收编民间的船队来给朕用用也行。”

朱厚照只能如此安排,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丝侥幸心理……太宗他们就不能直接给一支船队吗?印钞机就给了,没给船队,怎么当世界印钞机?

“是。”

李善默默领命,同时也有些无可奈何,他也想变一只船队来。

他们工部……的确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绩,都需要时间慢慢磨,可等过了这段时间,入阁的事情,猴年马月了。至于说骗、哄,怎么骗,人家民间有船队,也不是傻子,凭什么要借给你用?

他觉得朱厚照画饼,但想想也知道……

皇帝显然也知道这种画饼不切实际,也没有在朝堂上说出来,反而私底下给他面子。

“还有第二件事,钢铁……”

李善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朱厚照又说起了第二件事:“李善,朕记得我们大明当年一年的铁产量,大约有一千万到两千万斤吧。”

“是的,陛下。”

李善回过神来,赶紧回应:“近些年一些工匠又改进了一些技艺,我们的钢产量和铁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一点,可以做到一年两千万斤。”

这的确是他们工部的成绩,也算是大明重要的财政来源。

毕竟,多余的铁可以制造农具等等卖给百姓,大明也依旧盐铁专营。

只不过比起盐这种必需品而言,农具菜刀铁锅这些,需求量不是很大。

更大一部分是用在战士们的盔甲武器上去,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一年两千万斤,那李善,你们工部有办法做到,让我们大明的钢铁产量,一年再翻个五倍,达到一亿斤吗?”

想想美利坚的钢铁都多到用来铺路,当铁路了,大明这点铁,自己用都才勉强,还能铺路,朱厚照是无法想象这里面有多大的差距,也不敢提要求,大明的铁先破亿了再说。

“嗯?一年一亿斤?五倍……”李善愕然的看着朱厚照,以为自己听错了。

“陛下,这……这无法做到啊!除非在增加矿场,增加矿工,增加目前五倍的投入量,可能才行吧!”

“还有,陛下,当前我们的铁够用了啊。”

李善直接就反驳了,不是他们不想增产,而是……已经够用,再加上,增产五倍,那要多大的投入和动员?李善已经不敢计算了。

“够用吗?”

其实朱厚照也不知道,弄那么多铁来干什么,还真多了用来铺路不成?

大明的确够用了。

但美利坚都能做到,他们大明也必须要做到,至少也要达到人家一半吧。

“是啊,陛下我们的铁的确够用了。再增加铁的产量……无非也就是拿来打造更多的农具,铁具……还有,就算用在军队上,最多再翻一倍,也完全他们够用了,难道陛下想普通士兵也穿铠甲吗?”李善的眼界也自然在这里了。

“这,先不说产量问题。”

“就是,先抛开够用问题。”

朱厚照一时间也没有要更多铁的理由,反而暂且搁置,直接道:“我们万一哪一天,铁不够用了怎么办?李善,你有没有想过,两汉时期,朝廷一年的铁产量多少?唐朝、宋朝时期,朝廷的铁是多少?我们……大明的铁,应该超过历朝历代的铁了吧,这里面,是什么原因?”

科学技术!

朱厚照其实是想要说的这个问题。

当前最能代表的大明科学技术的,应该是铁。

大明火铳就完全是铁造的,就是因为好像有了更多的铁,才有了神机营。

而汉、唐没有听说过火铳,也好像是他们铁制造兵器盔甲都不够了,哪有多余的铁来搞火铳?

因此,铁的产量发展,朱厚照感觉可能有科学技术的影子。

这点自然要重视。

“这……陛下,这里面是什么原因?”

“这,这还真问到了老臣,老臣也没有想过。”

李善毫无疑问是茫然了,谁没事回去总结炼铁技术进步啊。

“那李善,你最好去想!去好好想想这里面的原因,然后弄清楚了这个原因,再想办法让我们的铁产量翻倍。两千万斤看起来多,可平均到每一天,也不过六万斤左右吧?”

“六万斤很多吗?”

“如果我们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铁一天三十万斤,六十万斤!一个月的产量,能够抵得上一年的产量呢?”

“方法有了,用不用,才是另外一回事吧。”

大明的钢铁生产关卡,不能被美利坚卡了脖子。

有没有能力生产是一回事,有没有方法才是问题。

“啊,这……方法。这……”李善傻眼,算是跟上了朱厚照的思路。

“反正,就这样!李善,如果你能找到一天生产十万二十万乃至三十万斤的方法,在保持我大明当前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方法你找出来了,朕保你成为副总统!”

这毕竟是科学技术的钥匙,朱厚照也不含糊,直接许诺。

大明第一生产力,就是官位!

这方面他相信大明官员的能力。

三更一万字,求点票票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