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朱厚照,加入美帝聊天群 > 第153章 李东阳的出师表!朱厚照:朕可

第153章 李东阳的出师表!朱厚照:朕可

第153章 李东阳的出师表!朱厚照:朕可不是刘禅!朕是日不落大明皇帝

“陛下,这是本次恩科的章程。”

第二天下午,林翰就出现在朱厚照眼前了。

他并没有贸然就直接拿出李东阳的推荐信,而是先把朱厚照交代的事情做了之后,以工作汇报的名义求见朱厚照,随行的还有礼部尚书刘进。

“哦,你们这么快?”

朱厚照是有些意外的,深深的看了林翰和刘进一眼,接过恩科章程就快速看了起来。

可惜,朱厚照不知道李东阳当得起当不起诸葛亮。

同时这里,朱元璋定下了武将几个向上通道。一是军户制度,父亲是军人,世世代代都是军人。二是藩王拱卫制度,藩王有自己的军队,可以招兵。三就是卫所制度,普通防卫的,这基本上也是从军户吸收。

甚至消息传回北方,恐怕刘健他们要怀疑被背叛,这对北方而言,更是一个沉重的政治打击。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再问。

看到两人顺从的态度,朱厚照又转换了鼓励的语气。

两人准备离开。

朱厚照看来,真的有些出师表的味道了。

“可,可以改!”

朱厚照说了一大通,见两人脸色有异,稍微停顿了下。

“嗯?他去徐州?”

朱厚照脸上出现意外,下意识来一句:“朕还准备让老师也入一下我们这边的筹备阁呢,他去徐州干什么?”

“啊?陛下让李阁老也入阁?”

即是劝诫,也是表明衷心。

朱厚照可不管,既然要招人才,那就要一次性招够武德充沛的人。

很显然,李东阳的信还是提到了他。

但他注定不知道了,或许是把柄,或许是……

“此外,我们金陵贡院好久没有举办全国性的恩科了。”

一封信,朱厚照看的时间不长,但到他颇为感叹的放下信,林翰感觉仿佛过了三秋。

林翰眼皮不由得狂跳,一个念头冒出:东窗事发了?

他想要看朱厚照的表情,却发现朱厚照不知道在看什么,似乎低头等不相干人等离开。

朱厚照迫不及待拿过信,果然看到信封上是李东阳的字迹,粘合处也有字迹,显然这封信没有被其他人看过。

刘进生怕自己的功劳也被抢了,连忙也趁机汇报他的努力。

两人都踏出了这一步,哪里还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不过,这个时候,林翰被朱厚照叫住了。

“还有,林翰,你的这官员补缺,光列出文官的也不公平,你也征求一下兵部的意见,看有多少缺啊。”朱厚照更是直接指出了林翰的问题。

武举自然也形同虚设了。

“好吧,你可以下去了。事情办得漂亮一些,朕也希望我们的内阁早日成型。”

“怎么样?”

林翰心头更加忐忑了,已经有些后悔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了。

“是的!你这一条……童生才能参加武举,伱觉得……能真正招到朕想要的将才吗?”

“我们也派人组织排查了一下贡院,还大概统计了一下今年的学子数量。”

林翰反而落下了心,立即恭敬回答。

所以才在天顺八年颁布了大明王朝第一部和武举之制有关的法律——《武举法》。

而是想要找几个真正的猛将!

不能再乱想下去了,林翰也不敢再问下去了,直接老老实实的把袖子之中的亲笔信拿了出来,恭敬的递给朱厚照。

他只能感慨,陛下的帝王心术越发纯熟了。

“陛下,您昨日交代事情后,林大人和臣就已经开始着手了,林大人更是连夜修改章程,几近完美之后,我们还征求了翰林院和各部门的意见,这才敢把这章程给陛下。”

第三就是顺理成章的推荐一些人才了。林翰赫然在列,同时还有金陵官场上一些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也随口点了一下王守仁可以大用。

最后才是重点,重点和他探讨了他这一届内阁的组成、目标、宗旨,甚至也考虑到了真正南北分裂的可能,以及他能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以及甚至还教了一些制衡内阁的手段,以及他这个内阁的风险,充满复杂和试探。

猜不透朱厚照心思,林翰只能如实回答。

直到——堡宗一口气葬送了大明精锐,文官彻底掌权,指望文官去增强武将力量,那怎么可能!

刚有起手式,就被看穿了还是怎么的,就死了。

反正,在这种大明卫所制度下,大明士兵的补充和将才的补充,也自成体系。

这倒是便宜了宪宗,通过武举法提拔了一批能打仗的文官,让大明武德再次勉强充沛了一点。

“甚至,也提到了王守仁,呵呵……”

林翰和刘进沉默,忍不住再次看了眼朱厚照,内心都涌现一个想法,这样真的行吗?不会太激进了吧!

“还有,文举这边也有一些问题。四书五经可以考,但朕觉得,可以把孙子兵法、诸葛武侯的《兵法二十四篇》等等,也列入其中,四书五经适当减少。”

“臣必将以陛下马首是瞻,全心全意为陛下办好这次恩科!”

信,他没看过,也不敢看。

李东阳知道这大明的问题吗?

朱棣自己造反上位后,那么多靖难武将都安排不过来了,就更加不会重视武举了。

可惜到了朱厚照他爹时期,武事……又衰落了下去了,反而越发形成文官统帅的局面,文官已经把手插入军队系统了。

第一,就是夸赞朱厚照他近段时期的政治手段,虽然稚嫩,但充满了王道,稍加历练,必然直追一些雄主,比如说汉武帝、太宗皇帝朱棣等等。

“阁老他准备去徐州拜访老友,今天这个时候,或许阁老已经到了徐州,早上还是臣送的他。”

林翰这点觉悟当然有,立即跪下宣誓效忠。

林翰吃了定心丸,离开之前也忍不住打量朱厚照手中的信,也猜测李东阳在里面说了什么,怎么说他的。

“老师,你还真的是为朕操碎了心吗?”

“臣不知。阁老的看法肯定有阁老的道理。”林翰连忙道。

“是,陛下,臣下去修改。”

最后甚至只能辞官了。

看一看能不能找到大明拿破仑。

自己的段位,不,站位还不够高啊!

怪不得李阁老是阁老呢,显然已经意识到皇帝有可能弄这一招让他身败名裂,果断明哲保身,不进反退。

朱厚照笑了笑,才说话,说话也只说了半句。

“嗯……没有,朕只是随口一说。”

林翰离开后,朱厚照再看了一眼李东阳的信,脸上浮现了有趣的笑容。

一开口,林翰就知道,他心里的侥幸也就只是个侥幸。

“阁老他没问题了,精神和身体情况都很好。”

堡宗复辟后,或许是感觉到了文官力量太过庞大,也想要把失去的东西尝试弄回来。

大明从立国到天顺八年,虽设立了武举制度,但形同虚设。

反正他绝对不是盯着蜀国那一亩三分地,甚至大明天下这一亩三分地的守旧皇帝。

“对了,林翰,你留下,朕还有事情找你。”

他立即打开,直接看了起来。

对于两人如此主动积极和卖力的工作态度,朱厚照很满意。

“哦,有意思,朕倒要看看,老师给朕写了什么。”

“你可知道这里面老师怎么说你?”

林翰有些被镇住了,仔细看朱厚照的表情,似乎不似作假。

呵呵,千金买骨还是对了。

甚至更深层次的劝诫朱厚照也看明白了,是让他当刘禅那样放权的君主,充分信任官员,只要找到一些好的官员,充分依靠这些官员,才能慢慢改变大明的一些顽疾,现状。

“呵呵,林翰,看在老师的份上,朕可以给你许诺入阁,不过入阁……”

“有趣,有趣!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帮朕稳定北方内阁……”

“陛下,阁老临行前,还给了臣一封信,让臣给陛下过目。”

他这一看,表情就有些精彩了,林翰就紧张了,手心和后背也不知何时出了一把汗。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厚照终于打破了这个沉寂。

李东阳的信很长,但归结起来就说了四件事。

“行了,下去吧。你们这事情做得也不错,朕看到了你们的努力。”

虽然李东阳可能不受,但架不住风言风语啊。

“老师他身体应该没问题吧?”

因为,朱厚照边看还边打量他。

涓夊叓.鍏?涓€鍏叚.鍏節

竟然被朱厚照挑出了这么多问题,林翰都打消了给李东阳推荐信的念头,准备完善后,做到朱厚照满意再锦上添花。

第二个原因,就是文官了,文武相轻,文官怎么会在意武举?

朱厚照想要弄武举,自然不是林翰他们现在站在这个思路下的,继续以文制武德!

可惜,造孽太多。

朱厚照回过神来,再次回归主题:“老师他真的只是去徐州访友?”

“有空,到是或许可以真的找老师好好聊聊,聊聊全世界,聊聊议会发展壮大后……皇帝的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他莫名的生出一抹危机感,旋即又是忍不住直呼庆幸,似乎陛下已经和李阁老隔空斗法了一个回合。

“臣也统计了一下今年各部的补缺,大概有一百二十三个补缺,其中侍郎,科道缺十九人,布政使、按察使及监司机构缺六十六人,七省知府、县令缺二十三人……”

皇帝真要是把李东阳也拉入这边的内阁,那北方的内阁更加名不正言不顺了。

朱厚照心头满意归满意,也并没有表露,反而很快的看完这次科举章程,直接皱眉道:“武举呢,朕看你们这武举……写得很含糊,学唐宋都不会吗?”

他现在,是有全世界视野的皇帝。

这便造成了,皇帝只能自己当将军和统帅了,硬生生把朱棣搞成了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臣,告退。”

“陛下,学唐宋的武举?”林翰一愣,没想到还没揣摩透圣意。

“臣谨遵陛下吩咐。”

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朱元璋搞的蓝玉案和晚年杀功臣,担心武将会拥兵自重,对大明的统治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虽然有武举,但基本不被重视。

“还有……参与范围,为何只规定军户参与,朕这次武举恩科,是面对所有人。尤其是要针对九边边军、沿海各卫所,还有……商户,农户等等,都可以报名的嘛!”

谁说大明官员做不来事情,这些人不是很会揣摩朕意的嘛。

林翰他们的思路,还不够激进,他都一一点出问题。

御书房,陷入了很短暂的安静。

但没办法,事到如今,如果陛下真知道他出城找李东阳了,他也只能冒险拿出推荐信了。

“这封信,甚至不亚于诸葛亮给刘禅的出师表啊。”

显然他也清楚的知道,甚至在信中都列出了一系列很尖锐的问题,譬如下西洋的风险和阻力,隐约指出这种是触犯一些利益的大举动。

“他什么时候到金陵,朕也好去迎接他一番。”

“可以改吗?”

这个安静,却是让林翰不知道又多出了多少心理活动和心理压力。

所以,他也很贴心的拿出了一组更加有说服力的数字。

第二就是委婉劝谏了,说他想要做到太宗皇帝,汉武帝的一些手段,还要注意火候,平衡各方势力,汲取英宗的教训,避免步英宗后尘,让得大明生灵涂炭。让他继续多学习,多思考,步子稍微迈得小一点,也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拐着弯也试探了一下他背后的高人。

看完,朱厚照的心有点暖意,因为他也算是第一次知道了李东阳的视野和良苦用心。

“是!”

朱厚照的表情看不出什么东西,这句话林翰都不知道作如何解读,充满敌意,还是真心欢迎?

“只要陛下下旨,今年的恩科就可以立即着手准备了。”

朱厚照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招人倾向,他可不想招一些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

朱厚照没有毁掉这个信,反而收好,心头已经有打算,他们师徒两应该找个机会,好好聊聊探讨一下大明日不落的问题。

他真的想要给李东阳开开眼,也用李东阳丰富的经验,给他参考把脉,他现在最缺的就是这方面的顶级人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