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横刀十六国 > 第352章 恭事

横刀十六国 第352章 恭事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1:49

第352章 恭事

第352章 恭事

“殿下拒绝登基,实乃明智之举也!”众人散去,李跃独留王猛。

李跃笑道:“还不是实力不济,时机不成熟?”

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国家一样,没有实力,何必打肿脸充胖子?

对李跃而言,称王跟称帝也差不多。

梁国如今需要的隐忍,而不是再起波折。

⊙ttKan⊙Сo

王猛哈哈一笑,“殿下还真是快人快语,此时非但不可称帝,还应归还江东俘虏,上表请封,离间燕晋。”

“向司马氏请封?”李跃一阵恶心。

梁啸、贾坚在淮南打的不错,击退了袁真、荀羡,俘虏数千晋军。

不过也仅此而已,江东原本也没想真打,只是配合燕国出兵,壮其声势。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犹奉事殷商!江东虽弱,仍是天下共主,大梁之敌,先燕后秦,与江东缓和关系,便能集中精力对付燕国!”王猛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劝谏。

如今天下形势,颇类春秋战国,恭事江东,实则是在争取天下人心。

在没有统一北国之前,肯定不会去攻打江东。

向江东求封,也是表明梁国不敌对他们。

但江东那帮人,未必领自己的情,只希望他们以后消停一些。

“孤尽力而为,我意任先生为兖州刺史,意下如何?”李跃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兖州是梁国境内最富庶的一州,也是梁国根基所在。

但同样豪强盘根错节,实力最强。

解决兖州豪强,其他州的豪强也就不在话下,这比登基称帝要迫切数倍。

王猛道:“殿下之意,臣已知晓,此亦猛之夙愿也,以中原之实力,足以压制天下,如今却受困于慕容氏区区两州之地,盖因中原豪强太多。”

“若能兼并豪强,慕容、拓跋、苻氏何足道也!”

中原的人口、土地,至少有四分之一在豪强手上,而这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有百来万,更不用说中原最好的土地都被他们掌控。

如今梁国已经进入瓶颈阶段,暂时不对外扩张,那么就只能挥刀向内了。

打压削弱豪强,释放人口、土地,补充国力。

“一年之内,臣必肃清兖州!”王猛沉声道。

“先生大才,孤拭目以待!”

李跃随即颁布诏令,调兖州刺史刘启为侍中、领户部尚书,升王猛为兖州刺史。

大战之前,或许有人会质疑王猛,大战之后,再无人多言。

李跃还是给他配了三千黑云精锐,还将高云、段罴调给他充当马前卒。

段罴是段氏鲜卑,高云出身讲武堂,与地方势力没有牵连,又都是智勇兼备之人,能成为王猛的左膀右臂。

刚刚送王猛出城,并州的消息就来了。

张平上了一封请罪书,送来二十多名年轻貌美的胡姬,十多匹好马,外加一个侄子当质子。

“……假子张蚝因是上党人,私自出兵,冒犯梁王之威,死罪死罪,本该归还上党,然郡中父老依依不舍,一再恳请留守,此次民风自古剽悍,若不从其所请,只怕立招变乱,投降燕人,是以,臣不辞幸劳,愿为殿下防守此地,还望殿下多多包涵,死罪、死罪。”

这厮还在后面弄了一份请愿书,也算是做足了功夫。

他敢这么睁着眼说瞎话,其实看准了现在梁国不能拿他怎么样,有恃无恐。

李跃回了一封信,让他将罪魁祸首张蚝送入邺城。

邺城离并州不算太远,穿过太行山也就到了。

张平回信来的很快,说张蚝与他父子情深,儿子犯了错,自然由老子承担,张平愿代张蚝领罪。

嘴上说领罪,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书信来往多次,李跃渐渐摸清张平的性格,狡诈如狐。 对付这种人不能着急。

蓟城。

慕容俊整日黑着一张脸,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点,看谁都目光不善起来。

此次南征,如果不是他首先战败,胜负难料。

战败就会打击他的威信,更何况他的部曲损失惨重,说话也没以前那么有威信。

反而慕容恪经此一战,声威大振,虽不是燕王,聚集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蓟城近日童谣四起,“人中为英,不可为王,心有玄机,天下皆望。”

慕容俊字宣英,俊字单旁为人,前两句说的正是他不应该称王。

慕容恪字玄恭,心有玄机,天下皆望,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这些童谣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因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极广。

而慕容恪也的确“天下皆望”,就不能不引起慕容俊的警觉。

此时此刻,慕容恪一旦动手,慕容俊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手握重兵的慕容垂会支持他,被他救回的阳骛会支持他……

“殿下,四郎主求见。”

越是不想见,慕容恪越是找上门来了。

“传。”

片刻之后,慕容恪一身常衣来见。

慕容俊换上一副笑脸,亲切无比,“玄恭此来何事?”

“近日蓟中有细作散播童谣,殿下可知?”慕容恪直接把事情挑明了。

“竟有此事?”

“臣弟已经查清,乃梁国细作所为,李跃设校事府,多行离间、刺探、散播流言之事,王兄切不可放在心上。”

慕容恪一向光明磊落。

“四弟……”

“胜败乃兵家常事,汉高累败项羽之手,魏武亦有赤壁之失,兄长不可因一时之败而自挫锐气,大燕历经三世,国强民定,只需励精图治,广结盟友,自有克敌制胜之时。”

慕容恪娓娓道来,令慕容俊如沐春风。

“四弟所言是也!然今日之形势,可有良策?”如果慕容恪都不能信任,燕国就没人能信了。

他若是要造反,根本不用等到今日,当年慕容皝病逝时,手握重兵的慕容恪就可以动手了。

“中原暂不可图,唯今之计,当先扫平敕勒,取其人口牛马,充实大燕,其后并沙漠之众,南下而争锋!”

这是慕容恪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既不针对国内豪强,也不动宗室大将,一团和气,不触及燕国之根本。

“妙策!”慕容俊大为赞赏,“然谁可为将?”

“上策,王兄亲征,补充部曲,中策,道明为将,率本部人马北上,下策,臣弟领兵出战。”

慕容俊刚刚兵败,又要离开都城远征,自然不放心。

而慕容恪已经成为燕国的柱石,没有他坐镇蓟城,燕国的正常运转都是问题。

国中政务军务,一大半都经慕容恪的手,任何风吹草动都需他操劳。

所以只能中策,选慕容垂。

“秋收之后,道明北征敕勒!”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