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横刀十六国 > 第672章 运河

横刀十六国 第672章 运河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1:49

674.第672章 运河

就在李跃的注意力放在西边的时候,南边却出事。

这几年校事府、鸿胪司不断渗透和宣传,以及各种惠民之策的吸引,荆襄人心逐渐转向大梁。

在年底忽然就有两千多户偷渡汉水,逃亡南阳。

两千多户,将近一万百姓,在这时代绝不算少。

晋军出水军拦截,秦彪、糜进亦纵骑兵救援,两边在谷城爆发一场激战。

晋军损失三十多艘战船,但梁军伤亡八百七十多骑,皆为晋军战船重弩所伤,不过好在掩护大部分百姓顺利渡江。

桓温立即警觉起来,率精锐从濡须返回襄阳,开始严查细作,缉拿说书人。

若不是得到荆襄豪强的协助,连杨略都险些被生擒。

“江东人心已经转变,可喜可贺!”常炜更关注江东一些,毕竟只要晋朝存在一天,始终都是大梁潜在的对手。

“杨略都熬了三四年了,襄阳就是座铁城,也该融化了。”

李跃看着杨略送来的奏表。

按照他的意思,如此朝廷南征,城中会有豪强、军户响应,里应外合,只有桓温不在,有六成把握攻破襄阳。

但如果桓温一直呆在襄阳,则只有两三成。

毕竟襄阳是桓温的大本营,多年的威望压着,豪强和军户心底打哆嗦。

不过攻下襄阳,不等于就灭了江东,只是打开一个缺口而已。

“先西后北再南,大战略不变。”李跃心中默默盘算着,六成胜算还是风险太大,更何况桓温就坐在襄阳。

要么不不出兵,要么必胜。

常炜道:“江东内有谢安,外有桓温,相得益彰,江东至少还有十年国祚。”

江东这种门阀共治的体制,虽然烂,却能维持晋朝这艘破船摇摇晃晃的向前划。

每每有权臣试图越界时,其他士族门阀不是拼命拖后腿,就是群起而攻之。

王敦、苏峻皆是如此。

现在的桓温也面临这种状况。

“只要桓温还想进一步,总会有机会的,传令杨略,不必急于一时,校事、鸿胪吏先蛰伏起来,保存实力。”李跃心态越来越稳健。

别看江东现在一副半死不活的衰样,却还是有些战力的。

这一场摩擦就能看出来。

晋军反应迅速,水军颇为精锐,竟能伤到这么多的黑云骑兵。

当然,南征最大的问题不是水军,也不是长江天堑,梁国水军这几年也成长起来了。

问题在于气候、水土,黑云军大多是河北人,不一定适应江南气候。

赤壁之战,魏军就多死于瘟疫和疾病。

而且眼下还没到南征的时候。

到了年底,李俭又上表,想要在关中多呆一年。

不过这次李跃拒绝了,身为太子久留在外并不是什么好事。

两年时间,该见识的都差不多见识了,跟王猛的关系处的也差不多了,一国太子不能只会种田。

与王猛之女王兰芝定亲之事也谈妥了,不过二人年纪太小,还要再等上一年半。

此事传开,无疑是对寒门庶族派系的一次激励。

很多人逐渐明白皇帝的心意,王猛入尚书台之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崔宏被调往朔州,士族前所未有的恭顺,自然也就没人敢反对。洪兴二年的最后一天,李俭返回洛阳。

去时还觉感觉是个孩子,归来时变化极大。

脸上多了一些风霜,也多了一些稳重,人倒是变得更干练了。

崔言思一见儿子这副模样,眼泪便不受控制的簌簌而下,“儿啊,你在外面受苦了……”

李跃赶紧挥退宫女宦官,只剩一家三口。

“儿臣吃饱穿暖,何来苦吃?一别两年,未能在父皇母后膝下尽孝,是儿臣不孝。”再怎么成熟,终究也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仅凭这些话,李跃就老怀大慰。

两汉魏晋以孝治天下,虽然弊病颇多,出了不少沽名钓誉之辈,但一个人若连父母都不孝顺,则肯定不是什么善类。

“俭儿长大了,长大了!”崔言思又哭又笑。

“都这么多年了,还这脾性,年轻人就应该出去多走走看看,不然一天到晚呆在宫中,岂不是成了金丝雀?朕的儿子当是雄鹰、当是猛虎!”李跃拍拍李俭肩膀。

两年时间不见,豁然长高了许多,也更壮实了。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此番在叔父麾下,受益匪浅。”李俭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

李跃打开,扫了一眼,皆是两年的心得。

有治国,有治民,有种田,也有行军打仗……

洋洋洒洒,有两三千言之多。

其中一些建议颇为中肯,比如提高退役伤残将士待遇,比如修建长安至姑臧的官道、驿站。

还有一条占据颇多篇幅,利用渭水,建立一条从洛阳至陇右的水道,将洛水、黄河、渭水勾连起来,加强洛阳与关中、陇右,以及凉州的联系。

春秋时晋国大旱,秦穆公调集船队浩浩荡荡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河几百里水路,向东穿越大河,逆汾河北上。

从秦到晋,泛于三河水道上的船舶相继,迤逦千里,这次空前的水路输粮食,《左传》称为“泛舟之役”。

能送到河东,就能送到洛阳。

这时代水运的运力比陆运强十余倍,成本却低五六倍。

“这是你自己想的?”李跃眼神一亮。

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难。

历史上从不缺会带兵打仗的帝王,一个皇帝的首要职责从来不是打仗。

所以李跃将治国能力放在首位。

“非儿臣一人所思所想,叔父亦有诸多启发。”李俭没有贪功。

“大善!”

一部华夏史,其实就是就是一部运河史。

秦始皇开郑国渠,汉武帝开漕渠。

曹操在河北开凿运河,最终击败袁氏。

邓艾在中原修运河,将中原与淮南联系起来。

十六国南北朝后,隋文帝便派宇文恺开凿了广通渠,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引黄河水,向北连接涿郡,向南连接淮水和长江,横跨帝国南北,为唐朝的强盛奠定基础。

这份奏折含金量极高,其实水道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稍微疏浚一番就能用,不必如隋炀帝一般耗费国力。

而且马上要对西域用兵,如果战事不顺,这条水道意义重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