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横刀十六国 > 第703章 识时务

横刀十六国 第703章 识时务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1:49

705.第703章 识时务

第703章 识时务

不见棺材不掉泪。

不真刀真矛的厮杀一场,城内守军就永远有侥幸心理。

冷兵器时代无论器械多先进,最终决胜还是要靠人。

襄阳既然是桓温的老巢,肯定有死心塌地忠于桓温之人。

不过城墙塌了,晋军的唯一依仗已经烟消云散,这场大战基本没有什么悬念。

战鼓声响起。

提着刀斧、骨朵、狼牙棒的前锋军死士兴奋的向前。

他们并没有阵列,而是三三两两的散开,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又能互相呼应。

刀盾手走在最前,弩手在后警戒,提着大斧、狼牙棒的重甲士走在最后。

若论黑云军中谁最擅长苦战、血战,非他们莫属,很多人已经四十大几,却并不想退役,一辈子厮杀惯了,离开了黑云军反而无所适从。

他们早已被乱世同化,只有战场才能让他们安心。

这时城内的弩机、投石车也开始发挥威力,雨点一般的砸了过来。

黑云将士们并未慌乱,很多百战老卒头也不抬,只凭泼风声就能判断石头木头砸来的方向。

这种时候越是慌乱,反而死的越快。

晋军的守城器械并不多,毁在梁军的烧砸之中,付出百余人伤亡的代价后,前锋死士已经冲上坍塌的城墙。

大斧、狼牙棒很快就跟晋军的长矛撞在一起,爆出一团团血花。

其他城墙也在激战。

不过晋军的抵抗依旧坚决,与黑云甲士仿佛争夺缺口。

从晌午厮杀到下午,顽强抵抗,凭借城内的巷道与黑云军反复拉锯。

很多晋军都是北方流民,与黑云军同出一脉,并不缺乏斗志和武勇。

尸体堆积一人多高,伤亡远高于黑云军,却死战不退。

“儿臣愿率一军攻城!”李佑拱手道。

“你现在是秦王,不是军中一都尉,冲锋陷阵之事轮不到你。”李跃平和道。

李佑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从军太早,智略少了一些。

这种心性,在中土混不开,却适合西域。

西域还是需要一个敢于进取的秦王。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宽之事,不要放在心上,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倒下。”李跃知道他是受孟宽之死刺激。

“当日若不是虎头拦阻,冲上去的就是儿臣。”

“那也是他的命,你若是过不了这一关,就不要去西域了,身为君王,没有儿女情长。”李跃平静的望着他。

这算是最后一次教诲了。

李佑全身一震,“儿臣受教。”

“陛下,城中晋军倒戈,自相混战,百姓亦协助我军,城中大部已被攻取,桓豁龟缩于内城之中。”斥候前来禀报。

这年头的重要城池都有内外城。

合肥还有三道城墙。

“外城都被攻破了,内城能救得了他们?先救援百姓,清剿乱军。”李跃下令道。

只要投石机推上来,内城反而更容易攻击。

“唯!”斥候转身离去。

“明日内城之战,由伱指挥。”眼看天色不早,李跃对身旁的李佑道。

“儿臣领命。”

入城的黑云军在鸿胪吏的监督和将领的约束下,没有滥杀。

百姓大喜过望,协助清理城中废墟,拿出粮食犒劳将士。 如今的黑云军已经看不上这点东西。

而且桓家的老底都集中在内城。

翌日,各种攻城器械被推入城中,城上守军一见这些巨物,眼神无比惊恐,连续三日的轰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李跃进入城中,准备旁观李佑的指挥能力。

毕竟在荆襄前线待了五年之久,从底层士卒爬到都尉,知晓各种军务运行。

而且他身边还有很多幕僚,时刻提醒。

秦彪更是寸步不离。

投石车蓄势待发,甲士们严阵以待,就等这最后的一战。

然而就在此时,内城城门却打开了,一众襄阳将吏在杨略的带领下肉袒而出。

“降了,桓豁愿归降大梁,负隅顽抗者,罪在桓豁一人,与百姓士卒无关。”为首一人颇为雄壮,身上全是腱子肉,面对黑云甲士的刀斧神色如常。

城上城内,近万晋军士卒已经放下了兵器,神色紧张的望着黑压压的梁军。

李跃原本以为他们会顽抗到底,没想到还是降了。

桓家能以一个三流士族在江东混到今日,肯定不止一个桓温。

作为桓温其弟弟的桓豁归降大梁,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李跃赶紧脱下外袍,快步上前,为桓豁披上,亲卫隔开其他人,警惕的望着桓豁。

“识时务者为俊杰,桓将军心怀苍生,何罪之有?朕仰慕将军久矣,从今往后,南北皆为一家,荆州百姓将士皆为大梁子民!”李跃大声道。

“万岁!”

桓豁还没说话,城上的守军早已欢呼起来。

“人心向背,一目了然,陛下非是胜在战场,亦非器械,而是胜在人心。”桓豁拱手道。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桓豁真豁出去了,凭借内城的粮食,死守十天半月,还是能做到的。

投石机不是万能的,也会损耗。

十天半月之后,桓温的援军说不定就到了。

不过就算桓豁想死战,晋军士卒未必愿意,这场大战的胜负,其实早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人心即为天命,桓将军顺天而行,有功于华夏,封宜城侯,升镇南将军,汝州刺史。”李跃厚赏之,做给江东看。

也不知道桓温知晓桓豁投降后,会怎么想。

忽然心中一动,想起几日前桓温莫名其妙的那封信,隐隐感觉桓温似乎早就放弃了襄阳,放弃了荆州,所以提前打个招呼,善待襄阳城中的桓家人。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这时代士族的常规操作。

桓温即便起兵造反,也不是十拿九稳。

当年王敦比他声势强多了,还是被江东士族们联手玩死……

李跃心中顿感无比荒诞,那些英勇守城的晋军,算是白死了。

但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

“多谢陛下,如此厚封,臣实不敢领受,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此战臣心服口服,只愿做一富家翁足矣,以免遗笑天下。”

桓豁这话一出口,李跃基本能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在荆襄和建康皇位之间,桓温选择了后者。

早在二十年之前,桓温就已经钻进牛角尖里面出不来了。

“既然如此,镇南将军,汝州刺史可免,改升太常,宜城侯不可推辞,此乃朕之心意。”李跃从其所请,将他高高供起来。

“臣、领命。”桓豁拱拱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