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横刀十六国 > 第714章 伐交

横刀十六国 第714章 伐交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1:49

716.第714章 伐交

江东兵变的消息迅速送到洛阳。

“桓温入建康,立司马昱为帝,未及一月,司马昱禅让,百官皆劝,桓温推辞不受,只领楚公,加九锡,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国置官,以荆、江、广、交、益、宁六州之地为楚国,谢安为楚国内相,桓冲、桓云、桓秘等桓氏皆督镇一方。”

卢青念着江东传回的消息。

荆、江、广、交、益、宁封为楚国,晋室就只剩下一个江东,半个扬州。

应该是顾及到江东士族,给他们留一口汤……

李跃疑惑道:“江东士族没被清洗?”

当初哭着喊着要弄桓温的也是这一批人,桓温一入建康,全都服服帖帖起来。

“桓温一入建康,江东士族皆拥立之。”

还真是无耻,李跃一阵腹诽,此情此景,与当年抛弃曹氏一模一样,也算是老传统了。

原以为至少表面上要装装样子,稍作矜持的抵抗一番,没想到包括谢安在内,直接跪了。

“桓温一辈子犹豫不决,总算坚决了一次。”李跃原本对谢安高看一眼,没想到不过如此。

自始至终都在尽力保全家族利益。

在他们眼中,家族永远凌驾在国家之上。

他们今天能投降桓温,明天就能投降大梁。

所以谢安在历史上的评价一般,达不到诸葛武侯、王猛的高度。

“恭喜陛下,桓温篡位,司马氏覆灭,江东正统已失,当此之时,当传檄巴蜀、江南、淮南,劝其归降。”王猛拱手道。

“桓温这不是还没篡位么?先不急。”李跃笑道。

桓温现在还在走流程,三辞三让。

暂时摆平了江东士族,江东其他地方势力还在观望之中。

司马家篡魏,爆发淮南三叛,权力的过渡绝不会如此顺风顺水。

“儿臣以为大梁还应休养生息,不必大军征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江东时局动荡,必有百姓投奔大梁,应令边地官吏做好收容百姓事宜,以收江东人心。”李俭拱手道。

“太子所言甚是,江东之所以未有大乱,乃是惧我大梁趁机南下,隐忍不发而已,此时攻伐桓温,反而能促成江东上下一心,稍待时日,江东自乱。”李跃不相信江东这帮人能这么老老实实的。

不说别人,单是王家就不会轻易向桓温低头。

桓温以刀兵夺位,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隐藏在下面的矛盾并没有消除,桓温占据的只是一个建康,想要地方各种势力承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就像当年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江东到处都是叛乱,靠陶侃、周玘等江东豪强齐心协力,才扑灭各地连绵不绝的起义,方才有了司马家与北方士族的半壁江山。

桓温丢失荆襄,不思收复,却带兵入朝,其统治天然缺乏合法性。

如今江东一团乱麻,梁国只需要隔岸观火即可。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江东乃大梁下国,下国有事,上国不可不问,陛下可下诏责问桓温。”王猛拱手道。

“此策可抵十万大军!”李跃击节而赞。桓温不回复,或者回复不好,以后就是开战的借口,梁国也可以打着为下国报仇的旗号出兵。

桓温回复的好,潜移默化间,大梁就成了江东的宗主,加强了影响力,以后收拾起来更加容易一些,江东所剩不多的人心会逐渐瓦解。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外交战弄好了,可以灭敌于无形。

李跃当即让王猛草拟诏令,“义正言辞”的责问江东,让桓温给一个说法,否则大梁将出兵还江东百姓一个公道……

看完诏书,李跃感觉自己若是桓温,一定会被气炸了。

他桓温能有今日,还不是李跃逼的?

两次合肥大战,基本断送了桓温正常上位的可能,夺取荆襄,断了桓氏的根基,逼得他铤而走险。

除了诏书,李跃还下令潜伏在江东的校事们放开手脚,不要有思想负担,尽力跳动江东各种地头蛇,让江东乱成一锅粥最好。

皇帝大位不是那么好坐的,桓氏集团失去了荆襄,肯定要侵夺江东士族的利益,迟早会有人起兵。

江东忙江东的,梁国忙梁国的。

洪兴五年开年之后,三省六部制正式施行。

尚书台的权力下放到三省之中,王猛升任尚书令,周牵领侍中,崔瑾领中书令,刘应为尚书左仆射,房默为尚书右仆射,顾恺之领门下左侍郎,卢青领门下右侍郎,崔宏领中书左侍郎,王猛之子王永为中书右侍郎……

虽然设置了三省,但庶政依旧出自尚书省。

王猛依旧是大梁的二把手,也就缺了一个丞相的名头而已,权力比以前只多不少。

只不过加了一道锁而已。

运行不到一个月,李俭就发现其中窍门,寻了一个空闲,询问李跃,“父皇设置门下省,固然能互相制衡,然则一遇大事,岂不是互相制衡,互相推诿,反而加剧争斗?”

“你能看出这些长进不少,然则不设三省,他们就不争斗了吗?”李跃反问道。

“肯定不会。”李俭无奈认同。

“三省六部是因魏晋乱世而生,适合这一代的形势,未必适应你的时代,世上没有万全的制度,有利则必有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面临的挑战,固步自封者会被天下抛弃,唯有变通革新者,方能不断向前。”李跃谆谆教诲。

这一代追求的是恢复稳定,摈除魏晋以来的弊政。

到了下一代,会面临新的形势。

李俭还在思索,李跃拍拍他的肩膀,“三省六部于当下有利,能革除前朝之弊,朕便用之,他日不合时宜,朕便改之,何必拘泥于一时?”

唐代有政事堂,宋代有枢密院,明代有内阁,清有军机处,都是对三省六部作的补充。

三省六部能从魏晋初具其形,一直走完整个封建时代,沿用一千五百多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李跃个人觉得,其实后世国家框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

“儿臣知道了。”李俭顿时明白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