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横刀十六国 > 第721章 天命

横刀十六国 第721章 天命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1:49

723.第721章 天命

兵部的战策很快就出来了。

西线,关陇大军南下蜀中,攻打巴中。

中线,中原大军不管江南的公安、乐乡、夷陵等地,直接猛攻武昌,切断谢玄部与江东的联系。

东线,水军自濡须水而下,水陆并进,猛攻濡须。

主要侧重点在武昌。

拿下此地,等于截断了长江。

此策四平八稳,以国力碾压,堪称泰山压顶。

江东只要有一路没挡住,其他几路也跟着破了。

比如,巴中失守,那么谢玄的江南防线就处于下游,面临巴中、荆襄的两路夹击之中。

武昌失守,谢玄在上游的铜墙铁壁失去了作用。

而濡须失守,建康就在梁军刀锋之下,桓温可以直接投降了。

李跃对照地图思索许久,“太保守了,兵部的目光都聚集在长江防线上,大梁水军驰骋东海这么多年,为何要从海上费时费力进入内河?”

此言一出,堂中之人皆是一愣。

只有王猛最先反应过来,“陛下是想直接水军从海路进攻?”

“不错!”历史上二十多年后,卢循和徐道覆的海贼大军从舟山群岛出发,先攻打长江口,遭到抵抗,遂从海路南下,攻入广州。

既然海贼能做到,梁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肯定能做到。

五百年前,汉武帝的水军就从青州直奔半岛,攻灭了卫氏。

江东战舰常年巡戒长江之中,熟悉水文地形。

梁国战船泡在海上,海船比江船大多了,进入濡须水中,反而多有不便,这是以己之短迎敌之长。

李俭拱手道:“当年诸葛恪北伐,有意泛舟渡海,截断淮水,担忧风浪太大而作罢,一旦……天时不利,只怕……”

“此乃因噎废食也,难道因为担忧风浪,就放弃海洋吗?人定胜天,风浪也是有规律的,大梁国土非唯陆地,亦在四海!”李跃力排众议。

这几年水军突飞猛进,海船、航海技术都有长足发展。

崛起了卢循、沈劲、贺胜等一大批优秀的水军将领。

从海上进攻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沈劲、贺胜这些人都是江东豪强,熟悉江东地形。

地利人和都有了,至于天时,只要选在非飓风期就可以了。

“这么多年,海上有多富足,你们都看到了,进取海洋乃大梁国策,不可动摇,今后水军改为海军!”李跃直接拍板。

别的不说,卢循这些年从高句丽、百济、倭国劫掠回来的奴隶,有力支持了辽东的开发。

倭国的金矿,同样支撑了大梁重建五铢钱体系,使铜五铢与黄金挂钩,稳定了经济。

这还只是近海,若将来能弄回玉米、番薯、占城稻等高产作物,华夏文明就能完成一次爆发。

当然,也不能全怪兵部保守,几千年来,都是这么打的。

正常情况下,兵部制定的策略四平八稳,也是良策。

王猛道:“陛下之策颇合兵法,兵部战策略作修改,水……海军不必进入内河,直接从会稽登陆,支援江东豪族,正面战场,还是侧重在荆襄,巴中、荆襄、淮南、海上,四管其下,以正合,以奇胜!”

“大善。”李跃点头同意。

一旦海军从背后登陆,可想而知对江东造成的心理冲击。

“太子继续监国,朕赶赴胶东,检阅海军。”

李跃还是决定亲眼看看为妙,不然心中没底。

“唯!”李俭拱手。

策略制定了,不等于立即出兵,还要看江东形势发展。

不过就在李跃准备东巡时,北边又燃起了烽火,拓跋什翼健又来了。此次侵袭集中于西面,五万骑兵南下,劫掠凉朔二州。

去年云中会盟时李跃故意示弱,让拓跋什翼健膨胀起来。

还在河南地犁庭扫穴的桓伊率两万余骑西进,抵御草原骑兵。

拓跋什翼健一路从居延海劫掠到敦煌,虽然并没有多少收获,却弄得河西走廊人心惶惶。

千日防贼,久守必失。

好在杨略潜伏快一年,顺着长孙氏的门路,摸到了拓跋寔君身边。

送回重要情报,当年拓跋孤以自己换回拓跋什翼健,兄弟情深,拓跋什翼健陈诺分一半国土给他统治,封拓跋孤为北部大人,拓跋寔君为南北大人。

拓跋孤战死凉州,拓跋什翼健却并未让其子拓跋斤继承,而是收回了所有权力,拓跋斤大为不忿,到处挑唆闹事。

“父皇,桓刺史上奏,若是联合西域都护府,可以击退拓跋什翼健。”李俭拱手道。

“只是击退么?”

“拓跋什翼健异常小心,广派斥候侦骑,每次出兵,都分成三部,一部为援,两部互相策应,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退兵。”

“这厮到学精了,联合西域都护也只能击退他,得不偿失,令桓伊守住城池即可,让拓跋什翼健再猖獗些时日。”

梁国现在的精力在南面。

南北一统,草原绝对不是对手。

“唯。”李俭拱手。

“朕进取海洋,你意下如何?”趁着这个机会,李跃干脆沟通一下。

上次商议兵策时,他对从海洋出兵有些抵触。

梁国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他,李跃不想人亡政息。

“父皇雄才大略,儿臣短视了。”

“你这话就有些言不由衷了,伱我既是君臣,但也是父子,父子之间,还用藏着掖着?”几年十年,李跃看着他一点一点的成长。

不过城府也逐渐增加,在自己面前越发恭顺。

李俭稍作斟酌,“儿臣只是觉得有些冒险,且大梁疆域万里,何必再经营海上?”

李跃令人取来自己制作的世界草图,铺在堂中。

大陆、海洋、海岛、南北极,都被李跃以山海经里的名字标注出来,没有就自己编一个。

“大梁疆域万里,但核心区域,其实只有黄河、长江流域,这世界其实非常大,大梁不过其中一隅而已,不可妄自尊大。”

“这……”李俭望着脚下偌大的地图,眼中充满了震撼。

世界观瞬间就被打开了。

“大海之上,金银、粮食、人口要什么有什么,岂能放弃?何为梁,以刀和木横行于四海之上,大海便是大梁天命所在!”

这时代恐怕没人能比李跃明白海洋对华夏的重要。

“经营西域只是沿袭大汉国策而已,开拓海洋,方是你我父子彪炳千秋的功绩!”

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一个国家也是。

技术、天时、气候,都是客观原因,只要有一颗进取之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这也是李跃能想到的,唯一能打破王朝两百年周期魔咒的唯一办法。

“父皇真神人也。”李俭彻底叹服。

“此物就送与你。”

“谢父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