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狠宋 > 第255节 孟之祥进阶

狠宋 第255节 孟之祥进阶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2:15

第255节 孟之祥进阶

“啧啧啧!”看到桌上架放着的黄澄澄的黄金甲、头盔,照耀着堂上一片金碧辉煌,小妾刘珊妤不禁发出惊叹声。

满城尽带黄金甲,古代战将一身黄金甲听起来很威风,实际上不是你想穿戴黄金甲就能穿戴上的。

金子颜色是金黄色,金黄色是皇家的颜色,你不得允许,擅自穿戴金黄色的黄金甲,你小子想造反吗?

要不昨到允许,要不就是那些无法无天的草头王,才会穿上黄金甲。

现在孟之祥就可以穿戴黄金甲出行、上阵,没有问题,不会有人说他是逾越了。

除此之外,还有仪剑一把,一石的宝雕弓一把、以及金批箭十枝,是为御器械,穿戴出去,光彩夺目,荣耀非常。

当然,他穿戴这些东西,并不实用,上到战场上,万一损耗,御史会弹劾他的!

而且,这样上阵,是为磁铁,吸引敌军弓箭和刀枪攻击,死得更快。

只能摆个样子而已,皇帝大阅兵的时候可以穿戴来用用,日常就供在堂上得了!

再有就是金鱼袋、金鱼袋在唐宋时期属于官员身上的佩戴的一种装饰,在身上佩玉饰,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唐朝用鲤鱼形的鱼符作为实用的符契,可以用作合符、出入宫廷的凭证,作为一种高贵的饰物,称为“随身鱼符”。

为了装鱼符,又相应地颁发了鱼袋。同时又规定了鱼袋的不同材质,三品以上饰金,五品以下饰银。

到了宋代,官员佩戴鱼符的风气仍然保持。一至四品官颁发金鱼袋,五六品官颁发银鱼袋。只不过这时候鱼袋中就没有鱼符了。尽管没有了鱼符,但鱼袋也是官员身份的一种标志。

比如司马光,他的官职是“右谏议大夫”,但官阶是朝散大夫,这个官职在宋代是从五品下,按照规定,五品官只能穿绯色,佩银鱼袋。但他被皇上赐予穿紫色袍服、佩金鱼袋,即享受四品官的荣誉,因此司马光特地在他的头衔后面加上了“赐紫金鱼袋”,以示荣耀。

大家会将“赐紫金鱼袋”连读,认为“紫金鱼袋”就是同一个东西,其实不然,正确的读法应是“赐紫(袍)、金鱼袋”,这是两样东西。

孟珙赐穿紫袍,配金鱼袋。

孟之祥没有紫袍穿,只配金鱼袋。

他都不到二十岁,得到了皇亲国戚、权贵家族子弟才能够享受到的荣耀。

说不感动是假的,官家确实看得起你哟。

官家一定读过这段历史,战国时,魏国魏武侯问中山相李克说:“春秋时强大的吴国为什么会亡国呢?”

李克回答说:“因为屡战屡胜。”

魏武侯说:“屡战屡胜,正是国家之福,为什么反而还亡了呢?”

李克说:“到处打仗(屡战)则百姓疲惫不堪,不断胜利则让掌权者骄傲自大,所以很快就灭亡了。”

与文官相比,武将凭借屡战屡胜的战功易升高位,就如孟之祥一样,二十岁不到就得到了很多的荣耀。

这样他会骄傲自大,自取灭亡。

孟之祥算是摸透了官家对待武将的作法是既拉又打,他驱使御史去弹劾你,让你时时警醒,不能骄傲,不敢怠慢,不敢有不轨行为,然后官家来做好人,许以赏赐,听话者有赏,不听话者处罚,如此磨将武将的火气,让他们彻底臣服!

一个来唱红脸,一个来唱白脸,对待一般的武将是完全没问题,问题是现在孟之祥的芯子是个老阴比,站在二千年历史巨人肩膀上,他知晓历史的走势,才不会被官家所唬住,反正他打定主意是能造反就造反,不能造反就创造条件去造反。

总而言之,兽人永不为奴,即使包吃住,也不为奴,哇哈哈哈!

……

如果没有御史虎视眈眈,孟之祥的小日子是过得不错的,军务不多,一觉醒来,家中银子的数量又大大地增加了,上班可以翘班,下班可以早退,还能公费旅游,到钱塘江边与小妾一起观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最佳观潮点之一为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

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

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

孟之祥让小妾刘珊妤先行到达盐官镇,而他则由步军司出证明,表明他是去海宁观阅海堤的建造情况,参观学习,到了盐官镇就与刘珊妤汇合。

那处海堤观潮的人很多,人头拥拥,孟之祥携着刘珊妤,由家将们打头,以强势作风开路,推开众人,找寻最佳观潮点。

稍一迟缓,就被他们推倒在地上,一点都不客气!

被他们推开的人自然是不爽,怨声载道,但看到孟之祥一行虽说没有穿着官袍,携带着刀剑棒弓一应俱全,开路者又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唯有乖乖让路。

但有一名书生,颇有风骨,用当地土语骂这些腌臜军汉来污了我们海堤,没错,他看出了孟之祥等人是军汉。

再有该名书生看到孟之祥带着大脚女人出行,那个女人蹦蹦跳跳地,全无做女人的礼仪,遂又用当地土语骂此乃昌家鸡女也!

不想孟之祥一行中有当地军官陪同,孟之祥不懂书生骂什么,就问那个军官书生在说什么。

军官早就受够这些酸腐秀才的气,就翻译出来,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

这书生骂我可以,但骂我女人不行!

孟之祥绝不含糊,一声喝令:“打!”

家将们一拥而上,对书生饱以老拳,打断他的手脚,把他的牙齿给打掉几颗,打得血肉横飞,异常地血腥,周围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当地的差役到来,孟之祥亮出身份,差役们全部消失。

事涉禁军高官,别说当地知县不好使,知府来也是无法。

文武殊途,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可是禁军高官并不是一般文官所能触动的。

……

孟之祥观潮毕返回临安府,请来朋友即监察御史戴源,直截了当地道:“我打人了,你来参我吧!”

戴源哈哈大笑道:“巧了,我本月参人的指标就差一件,就是你了!”

于是,被参的人满面笑容,去参的人双手作揖,感谢被参的人给他的机会。

戴源弹劾孟之祥的结果是官家着孟之祥读《郭子仪传》,要孟之祥深入学习唐代郭子仪的公忠报国,谦虚谨慎的作风,认真反省,毋得肆虐地方,危害民众,同时要求孟之祥赔偿那个倒霉书生的医药费,哪怕是书生挑衅在前,口中出污言秽语。

郭子仪有再造大唐的功绩,居功厥伟,但他忠智俱备,恪守为臣之道,小心行事,得以全功保身,成为唐代名臣。

孟之祥遂赔偿了书生的损失,他闭门三日,洋洋洒洒地写了十页的读书心得呈上,满篇都是白话文,表示以后一定会痛改前非,做人谦虚谨慎,老老实实!

官家玩,我也玩,大家一起玩。

孟之祥在官场进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