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狠宋 > 第33节 忠顺军会餐

狠宋 第33节 忠顺军会餐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2:15

第33节 忠顺军会餐

当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已经不见到成建制的金军队伍,宋军官兵们这才放下心来,欢呼声震耳欲聋:“胜利了!”

“胜利了!”高兴到甚至把自己的军用毡帽给扔上天空,举起兵器高呼。

觉得不可思议,如在梦中。

这是忠顺军一场空前大捷,敌军十几万人,十倍于我军,虽说大部分是签军,战斗力很弱,作战意志不顽强,但要是忠顺军打得不够英勇,那么都不用女真人出手,签军就会把忠顺军给淹没了!

庆贺我军大胜的同时,忠顺军官兵也在庆幸自己生还,这是拿自己的生命拼搏得来的啊,一些人想到战斗惊险和牺牲的战友,几至失声痛哭!

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把一切有用的物资全给收集起来,勤俭节约是忠顺军的本色,缴获了大量的兵器、马匹、护具、帐蓬、旗帜等等,赶快将它们运走,部队退回枣阳修整。

对于降军,择其健壮者补入忠顺军,保持部队一万五千人之数不变,多了不行。

多出来的降军,则移交京湖制置司的官吏,由其看管和安置,遂行屯田。

社会生产力不发达,这些人口很受欢迎。

嗯,打个埋伏,把降军留为忠顺军自己用,增强自己的实力?

一来养不起,二来孟珙忠于朝廷,三来朝廷的耳目太多,留些许人或可无事,但留多人则容易被发现,则朝廷赵官家对于怀有异心的将领下手从来都是从重从快从严的!

他们退回了枣阳,那是忠顺军的老巢,还有孟家大伯孟玺、二伯孟琛率五千军驻守,不容有失。

绍定元年(1228年),孟珙率忠顺军在枣阳屯田,让军队种地和养马,由是粮丰马增,从来填补了朝廷下拨资金的不足。

回到枣阳的忠顺军驻地后,万民欢腾,军民一起出迎凯旋而归的部队,大家欢声笑语,同时也哀悼阵亡的战友。

孟珙宣布他已经把立功的名单送到襄阳,由该管的京湖制置司核实后上报朝廷再行封赏,现在则是全军聚餐,吃一顿好的,庆贺胜利!

消息传出来后,人人欢腾!

聚餐在军营驻地举行,场面极为壮观,2000多席座无虚席,2万多人济济一堂,除了军人,还有当地官府的官吏、枣阳的父老乡亲,品尝各种现炒现做的佳肴,共贺胜利。

为了让宾客吃得尽兴,吃得开心,菜式也十分丰富,鸡、鸭、鱼、肉、虾通通少不了,光是做菜的材料据孟之祥估计就超过上万公斤,厨师加工作人员超过800人准备这场盛宴,除了军队的伙头军、帮工的军人之外,还把附近餐馆和民间做席的师傅都请来做饭菜了。

行军灶热气腾腾,加工出来的菜肴香味四溢,人人欢声笑语,喜形于色!

孟之祥看菜单,每一席包括了韭菜炒蛋、肉沫茄子羹、菘菜丸子煲、蒸鲫鱼或鲤鱼、炒河虾、杂锦菜羹、腊肉炖水芹、清炖鸡汤、豆腐羹、炒花生、炸黄鳝、红烧鸡块、野味菜、东坡肉等,还有酒、芝麻烧饼、花生、水果等,十分丰盛!

祝贺大捷,忠顺军痛下血本,竭尽全力供应,硬菜不少,过年都吃不到这么多的肉菜。

尤其是东坡肉极受欢迎,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锅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已经流传开来。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制作不易,一人只得一块尝尝!

枣阳地界近着河流,水网密布,出产丰富因此蒸鱼和炒河虾、炸黄鳝的作料采买不难。

至于鸡、猪肉的供应,据孟之祥了解,忠顺军建有后勤基地,养鸡、鸭、羊、猪、牛等,猪肉肥美价廉,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猪肉已经成为时人常食的肉食,

菜式中有一道菜十分狂野,叫做“野味菜”,作料不定,作法不一,由于宋人对野味有了青睐,他们吃蛇、兔、野鶩、獾、狐、鹿、獐等野味,现在买到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有的席位做出了鳖汤,这可是野生鳖!鹿肉冷盘很受欢迎,还有卤獐子肉也做得不错。

现在社会不发达,往往出城就是荒山野岭,野味大把,因此忠顺军把市面上的野味给搜罗一空,农民和猎户是连夜出动去捉拿野味好赚忠顺军的钱,结果忠顺军会餐乐融融,周边卖菜给他们的民众乐呵呵,简直是(枣阳)市内普天同庆啊。

这次会餐,孟珙特别要求不设等级(平时有等级),各部队长官下到部队基层,与兵同乐,大家同吃一席菜,长官们要感谢每一个士兵的勇敢作战和对忠顺军的支持与帮助以及作出的牺牲!

话说回来,基层小军官与他们的士兵坐一起,能与高级军官们坐在一起的是功勋兵,即立下战功的士兵,他们荣幸地与高级军官共餐,长官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让士兵们爽到不知北,高兴得心花怒放。

会餐,既是打“牙祭”的时候,又是畅快淋漓无拘无束尽兴的时候。

“上酒上莱,会餐。”两伍军人坐一桌,搭配军官坐在一起。

买菜、洗菜、切菜、做饭做菜,服务员也是军人,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忙活一通,虽累点,但心里那高兴劲儿甭提了。

照常规,该请的都请了,该来的都来了。主官坐阵一看,端起酒碗,嗓门一亮:“兄弟们,今天我们在此会餐,祝贺胜利……”简短的“开场白”在“干”的声音中结束了。

军人十分粗犷,喝酒不用酒杯用酒碗,也不用担心一下子会喝醉,当时主流的酒有粮食酒(米酒)、果酒(葡萄酒)、黄酒。酒精度大约在12-13度,和啤酒度数差不多。宋代的酿造技术实在不行,大都是低度酒。

这让孟之祥想着做烧酒,但他现在的能力,做出来也保不住,得,俺先苟一波再说。

“开餐”的序幕拉开,大家都顾不得吃菜,首先是一口干,“咕嘟咕嘟”把一碗酒倒进肚,很快地,不能喝酒的或喝酒上脸的成了红艳艳的“人面桃花”,其他的战友便会趁此调侃一番,嘲笑对方的臭事或者酒量不行。

气氛就打开了,热闹极了,会餐的现场喧哗有如新娘的洞房,愉悦的笑声、真诚的祝福夹杂着豪气爽快之音,繁而不乱,喧而不吵。

如若有一伍人率先举碗“一二三”“干”尽,那么其他伍也会不甘示弱。“一二三”“干”喊得你热血翻涌,男子汉味十足。

这时候谁都不能掉链子,兄弟们面红耳赤犹如上战斗打仗一般。

五分钟未到,酒灌下三分之二,这时,菜便成了“主攻对象”,大家争争抢抢,气氛十分热烈。

军人们吃席是风卷残云,会餐是量大管够,因此大家放开肚皮来吃,尤其吃到平时难遇的硬菜,更是惬意,一些军人舍不得快快下肚,打了自己份量的肉,细细品尝。

当吃到一半时,高级军官也该挨桌敬酒来了,伍长一声“起立”,全席人员手持喜气洋洋地看着笑容可掬的各级长官,这时会有胆大的士兵去“检查”长官的碗是否满上,即使满了,也会把长官的酒碗斟得满满的,待长官环视一圈说完祝语希望后,大家一起干了,气氛达到了最浓烈的**!

这时候没有军官与小兵的阶级区别,大家同乐。

孟之祥有幸跟随着孟珙去各席敬酒,他见识到孟珙又一个特点,那就是记忆力很好,他记得很多军人的名字以及功劳、甚至连一个年轻小军官去年结婚的事情都记得,就问他生孩子没有,孟珙要给他孩子送点小礼物。

孟珙所到之处,遇到敬酒时绝不推辞,一口干完,不过他是一席喝一碗,多的就由象孟之祥这些随行军官去代喝了。

孟之祥也喝了不少,开始他看不起古代酒,但喝很多下去,也是上头。

让他感觉到乐的是他在酒席间见识到孔乙己的大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