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狠宋 > 第409节 我欲结社

狠宋 第409节 我欲结社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2:15

第409节 我欲结社

官家(宋理宗)在位时期全面承认和恢复理学的地位,并将其定为官学,他之所以扶持理学的原因是,他得位不正。

在宋理宗之前的宋宁宗朝,理学被权臣韩侂胄定为伪学,极尽打压之事,朱熹、真德秀等理学派大佬全部被贬斥,理学门人几乎全部退出朝堂。

史弥远上台后,独掌南宋朝政大权,但他对金国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激起了民间的反对浪潮,为平息舆论,他不得不拉拢在民间和官场声望极高的理学派,恢复他们的地位,为朱熹等人平反,允许理学的传播和教学,而理学派会在政治上支持他。

史弥远在不利的政治局面下和理学派做了政治交换,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欣赏理学,可宋理宗不同,他是实实在在的看到了理学能给自己的皇位带来的好处。

宋理宗本为平民一枚,是史弥远私自培养,并和宋宁宗的皇后合谋,用假遗诏捧上皇位的,在朝中毫无根基可言。

史弥远在他继位九年后病死,失去了最大也最强势的支持者,宋理宗的皇位不是很稳固,特别是在皇族中,觊觎者不少,史弥远能把一介平民出身的宋理宗送上皇位,别的朝臣同样也能照猫画虎,一堆皇族都乐意配合,谁不想当皇帝啊?

于是,宋理宗得想办法巩固自己的皇位,他盯上了理学,理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相当管用了,皇族想取代宋理宗的皇位就是“人欲”,宋理宗就希望理学派能帮助他把这些**给压制住。

理学派也非常聪明,明白了宋理宗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宋理宗用皇帝的名义给理学最崇高的地位,理学派开始从思想层面强调君父的概念,着重强调君权神授,任何人不得违背皇帝的意愿,随意颠覆和觊觎皇帝的位置,皇帝就是最大的道德和天理。

有了理学派的帮助,宋理宗的皇位基本就稳了,君权既然是神授了,他继位的合理性也就有了。

宋理宗对被史弥远陷害而死的朱熹的弟子李燔、陈宓及名士李道传等都赐谥赠官,并随后重用真德秀,魏了翁等十余位名士,其中真德秀是朱熹以后的理学大佬,声望很高。

端平元年(1234年),真德秀被召为户部尚书,后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魏了翁也先摗行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兵马,其他理学学子在朝任职不计其数。

他们在政治上异常保守,强力压制武将势力,大力推行“崇文抑武”的那一套,道理很简单,一旦武将实力大涨,掌握权柄,尝到权力的甘美,就会产生抢占皇位的“人欲”,自然属于理学严厉批判和打压的范畴!

想都不要想,想都不能想!

在这样的氛围下,谁要是想说对付蒙古,增加军力,那谁就会成为理学大臣们的打击对象。

孟之祥一点都不看好这样的朝廷,他早就看出了宋朝皇帝真面目,身为大学高材生的他研究出宋朝皇帝的心理是“彼有胜负,我有存亡!”,既然打不过,那就议和苟安,只要保他们的皇位即可。

然而,诚如孟之祥所言,“国势如逆水操舟,不进辄退!”

“我们想要对付北虏,打败北虏,必须总体战!”孟之祥解释了“总体战”的概念,即国家经济转入战时经济,动员一切的力量,方有可能打败北虏,否则,光靠军队,根本不可能战胜北虏!

听得王坚心悦诚服,连连点头。

他以欣赏的目光看着孟之祥,心忖着外人说七郎是“听书差遣”,是目不识丁的大头兵,实际上他比谁都清醒!

“但是!”孟之祥说道:“我并未执政,想实行总体战,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孟之祥转向王坚,说出第二个方法道:“我欲结社,成立社团,一是坚定思想,二是集志同道合之辈,打败北虏,救万民于水火中!”

结社,成立社团!

王坚悚然一惊,真要到了这一步,军队里也要结社吗?

中国结社兴起于春秋,比如诸子百家,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社团,渐渐地突破了血缘宗族的限制而发展起来

有文化交流类结社,最为典型的便是学术型社团,如春秋战果时的诸子百家的学派争鸣,宋朝的岳麓、嵩阳、白鹿洞等各类书院讲学,另有社团,文艺社团等。

文人的社团最多,比如书社、诗社,比如北宋时执政大臣文彦博退居洛阳后,和同样退下来的执政大臣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仰慕白居易九老会的旧事,便会集洛阳的卿大夫年龄大、德行高尚的人,他认为洛阳风俗重年龄不重官职大小,便在资圣院建了“耆英堂”,称为“洛阳耆英会”。

他们经常凑在一起吃吃喝喝,引经据典,谈论时事,诗歌唱和,成一时美谈。

还有大量的经济互助类结社,就是集众人之资,办众人之事,具体可分为劳动互助、经济互助、事务互助等,比如行会、会馆、商会等。例如唐末的黄巢起义就是私盐贩子集团造反。

宗教信仰类结社也不少,儒释道三家移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民间广为传播,很容易结成一个个社团,比如三国时的“太平道”黄巾起义、张鲁的五斗米教,乃至宋朝的信奉黄大仙、五通神等社团。

汉顺帝时,一个叫宫崇的道士向朝廷进献他老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捡到的神书《太平清领书》。但朝廷判定此书属于歪理邪说,认为书中“多巫觋杂语”,“妖妄不经”,就没当回事。

后来这书传到一个河北钜鹿人张角手里,却得到发扬光大。张角原本也是个用符箓咒语给人看病的,看到此书后自以为窥到了天意,便自称“大贤良师”,派遣弟子到各地去“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徒众发展至数十万,分布于祖国各地,组织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待到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由于在之前几年一系列的地震、水旱、蝗灾、疫疠以及雹灾中,宦官专政的朝廷没能采取得当的处置措施,笃信“五行更始”之说的人们开始怀疑汉朝代表的“火德”是不是气数将尽?

不堪忍受自然灾害和暴政压迫双重苦难的太平道信众(基本都是底层老百姓),终于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184年),天下大吉”的口号,头裹黄巾,揭竿而起了。

盘踞川中的五斗米道也迅速起兵响应,向朝廷展示出了能把天掀翻的实力。朝廷被打得焦头烂额。虽然最终在各地门阀世族坚定的平叛决心下,全国性的大起义被平定下去了,但曾经强盛的汉家天下,四百年江山的气数也真的从此开始走向衰亡了。

除此之外,还有家族社团,以家族维系关系。以及什么弓箭社、拳社等。

两宋时期民间产生大量武术结社组织,它构成该时期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

除弓箭社外,北宋末至南宋初,各地乡村居民还组织了寓兵于农的抗金武艺组织“忠义巡社”。

忠义社除“依时农作”外,就是“御贼备战”。他们“尝于庄井附近便处”,“教习武艺”。忠义巡社当时遍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诸省,发展规模甚大。

孟之祥认为一人力穷,哪怕他武力值再高,可又如何?

须知天下第一吕布都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