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139回 人心浮动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第139回 人心浮动

作者:牧水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56:02

第139回 人心浮动

陆英几日间,每天都去廷尉署当值。从朝廷军报中,逐渐落实早先陆家送给薛勇的书信,所言皆是实情。

不由暗暗惊服行一先生消息眼线,比吴国的军报还要来得迅疾数倍。又或许是吴国朝廷不甚重视北方之事,故而迁延耽搁,以至晚了这许多时候。

这一日,杨元琳邀请陆英过府,在座还有王孝伯王季明等朝中忠良。

杨元琳道:会稽王已经任命庾楷为豫州刺史,假节镇守历阳。看来还是忌惮孝伯兄,想要树藩镇以自固啊!

王孝伯道:庾楷阿谀小人,借父祖之名谄事会稽王。如今骤然身登高位,有何可惧!

杨元琳道:王国宝虽终将为祸乱之由。但如今罪逆未彰,如果抢先发难,必定大失朝野之望!还请孝伯三思。

况且君拥强兵窃发于京口,谁能说不是叛逆之举。如果王国宝终不悔改,将来恶布天下,然后顺众心以除之,亦无忧不济也!

庾楷是前征西将军庾亮之孙,与东阳太守庾廓祖父车骑将军庾冰本出同门。但庾冰子孙繁盛,当年太过招摇,因此在桓大司马当政时被诛除殆尽。

庾廓之父身为广州刺史,自己饮鸩而亡,才保住了子息性命。而庾亮仅有三子,孙辈更是稀缺,早时都不在重要位置,是以庾楷能安然至今。

王孝伯听到杨元琳言论,沉默有顷,许久才道:近来视君,一似胡广。

胡广是东汉重臣,历仕六朝,七次出任三公重位。但他奉行中庸之道,一生谨小慎微,阿谀奸小之间,从来不敢坚持正义。

汉质帝刘缵在位时,胡广任司徒,外戚梁冀拜大将军,把持朝政,随意废立皇帝。九岁的汉质帝被立为皇帝仅一年,就因说了句梁冀是跋扈将军,而被鸩杀。

梁冀想立蠡吾侯刘志为帝,也即后来的汉桓帝。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戎共同劝阻,但梁冀一番恐吓,胡广等害怕而倒戈,只有李固仍坚持己见被害身亡。

梁冀命胡广继任太尉录尚书事。十余年后,梁冀被桓帝诛杀,胡广因为党附奸佞免官,但不久就重新启用为太中大夫太常。

当时洛阳人嘲讽胡广,有歌谣唱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然而胡广因为善于逢迎,一直到八十多岁才卒于高位。死后哀荣冠绝东汉一朝,无人臣可与之相比。

王孝伯说杨元琳看着越来越像胡广,借此讽刺他明哲保身,依违于权奸之间以保禄位。

杨元琳道:王陵廷争,陈平慎默,但问岁晏何如耳!

汉太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政,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皆是顾命重臣。吕后欲封吕氏诸人为王,在朝堂询问大臣意见。

王陵切谏力争,以为高皇帝当年有白马之盟,非刘氏不能封王。吕后不悦,又问陈平周勃。

陈平说: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称制,想封诸吕为王,也无不可!吕后闻言大喜。

散朝后,王陵指责陈平忘恩负义,有何面目见高皇帝于地下。陈平说:面折廷争,我不如君。但保全刘氏以安社稷,君不如我!

其后王陵被罢相,在家称病不朝。陈平升任右丞相,吕氏诸子侄都获封王爵。

吕后死后,陈平与周勃一举铲除诸吕,保存了刘氏天下,并立汉文帝为天子,终于没有使大汉倾覆。

杨元琳看来立志做陈平,打算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而王孝伯究竟是做王陵还是做周勃,此时还难定论。

过了些时日,渐渐的京中传言,大行皇帝驾崩当日,曾与张贵人在寝宫饮宴,酒后戏言曰汝年将三十,亦将废矣!朕今更属意青春年少者。

张贵人怀恨在心,当夜将寝宫太监等人全部灌醉,招来宫女将醉酒的天子压在被中蒙死。放出风声说皇帝魇崩。

此事不知真假,且太后会稽王都不追究,外臣更难猜内情。

四十九日丧满后,葬孝武皇帝于隆平陵。

王孝伯将还藩镇,上门对会稽王孙玿道:主上暗弱,宰辅之任,虽伊尹周公亦有所难!愿大王亲理万机,纳直言,放郑声,远佞人!

义正辞严,会稽王深惮之,王国宝等惊惧不已。

《论语》有云,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郑国的诗歌,多写青春男女聚会私情,讴歌互感,故正直之士以为郑声是淫邪之声。朝廷宗庙当奏雅乐,中正平和不媚不俗,是以孔子借音乐以讽奸邪。

襄阳回来的杨凌石亮等人汇报,朱旭果真病势沉重,恐将不久于人世。

陆英惊诧不已,想不到朱旭将军正当壮年,竟然一至于斯。眼下只好上表朝廷,等待宫中决断了。

好在如今会稽王王国宝等人一心对付王孝伯殷仲康重兵藩镇,无心理会陆英等人。因顺势下诏免去朱旭罪责,不追究他擅离职守的事情。

薛勇从华亭返回,带来陆万载回书一封。陆英览后心下稍定,命薛勇与孙安富一起,即刻出发往中原各地,寻机厚赂执政,安插独立的暗子。

同时要他通知宇文兄弟崔氏兄弟及石小川等人,就地投入赵**中,以备往后之用。如今可用的人还是太少,好在陆万载同意派出陆氏远宗子弟,协助他行事。

原来,陆英担心陆家的情报线太过依赖苏先生,便有心另辟蹊径,在行一学院弟子之外安排自己人占据冲要,打入各**中府中。

陆万载告知他,孙安富本是陆氏家臣,数十年来虽未给陆氏做过明处的事情,但一直暗地联络,默默潜伏在大吴典校署内。

陆英知道陆万载并没有完全失去自主,因而甚是欣慰,当即下决心与陆氏全力合作。

陆英受苏先生与陆氏启发,深感欲要成就大事,眼线耳目绝对不可或缺。不管将来倚靠谁家力量济世救民,自己首先要有独立而强大的势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拓跋氏也好,姚子略也罢,终究是异族之人,其心其志难以揣度。

而江东众大臣,王孝伯殷仲康太过迂直,恐亦非成大事之人。杨元琳桓敬道诸人皆是世家贵子,肯定先以家门兴衰为念,也不是同道挚友。

宋昌明如今势单力孤,就算日后能够名声鹊起,威震江南,过程中也少不了人鼎力相助。

是以如今能倚靠行一先生与陆万载,不容他不心动。合适的时候还是亲自去一趟陆家,与陆氏众人当面恳谈为上。陆英独自苦思半日,又招来陆道隆,询问之前吩咐的事情。

陆道隆禀报道:大人,经过属下近两个月的暗中查仿,基本可确信先帝死于宫人之手。只是,到底何人指使,依然扑朔迷离。张贵人宠冠后宫,按理来说没有动机去弑君。传言的先帝那句戏言,恐亦难令人信服。要知究竟,还需找先帝寝宫中贴身内侍盘问,但皇宫禁内戒备森严,轻易找不到机会下手。唯有

说到这里看了看陆英脸色,见陆英不置可否,只得继续说道:先帝生前显阳宫殿中少监冯鉴,如今去了皇帝生母陈太妃宫中伺候。这冯鉴事母至孝,隔三差五出宫服侍母亲,若是能趁其出宫时,将他带到廷尉署,或许能问明原由

陆英听罢,嗯了一声,让他先注意冯鉴行踪,是否有动作再等命令。陆道隆领命告退,陆英盘算片刻,出了官衙往简静寺而来。

这里倒是并未因先帝晏驾而门庭冷落,依然有许多善于揣摩的人来拜访。陆英请知客比丘尼通报,那女尼不一时便回返,领他径直入内。

周围等候的众官员,有认识陆英的啧啧叹道,这华亭侯不愧是年轻俊彦,在妙音住持处也如此受礼遇。

见到支妙音,看她形容依旧,光彩照人,陆英笑道:妙音主持,江山人物如流水,主持这里却流水人物看江山啊!

支妙音白他一眼,冷冷道:廷尉大人不在官署处置公务,怎得有空来贫尼这里拿我开心?先帝壮年驾崩,国家痛失梁柱。你们公卿大臣难道不该夙夜忧劳,报答先帝厚恩吗?

说着说着珠泪闪动,竟扑簌簌落了满襟。

陆英道:主持一心忧国,当真令人钦佩!难怪先帝信重主持,日日讲经论道,原来主持还有这般大胸襟!

支妙音闻言破涕为笑,骂道:呸!当我听不出来你在嘲弄我?贫尼一介女流,还是个出家人,有什么胸襟了!相王以皇叔之尊,尚知道秉承遗志,竭力辅佐幼弱天子。你这才俊英贤,先帝不次超擢于布衣,却只会与小女子为难吗?

陆英再度语结,这支妙音当真口舌凌厉,自己无论如何说不过她了。

停了片刻,只得拱手陪笑道:主持,陆英此来是有要事相询,不知主持可愿如实告知?

支妙音指了指他面前的茶盏,又举起自己茶盏慢慢啜了两口,才道:听说,陆大人向朱府提亲,却至今渺无音讯

那朱刺史既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又不把陆大人放在眼里。如此可恶之行,陆大人何必念念不忘朱小姐?若是愿意,京师中世家嫡女随便挑,贫尼保证给你做媒!即便宗室公主,也不是没有可能。

陆英无奈道:主持,事关国本,望你念在先帝恩情,回答陆某之问!

支妙音笑道:贫尼只是一介女流,陆大人何必拿国事吓唬我?我若是不答你问,又当如何?

陆英道:天下汹汹不安,朝中乱臣为祸,主持青春年华,当真不为自己着想吗?

支妙音一怔,良久才道:陆大人,若他日天地变色,你能否从宋将军手下救我一命?

陆英心内大惊,不知她为何突有此问,看来这个漂亮女尼,以前还是有所低估。

于是他微微笑道:主持放心,当时相救之恩,宋将军绝不会轻忘!

支妙音笑道:陆大人要问什么?

陆英道:先帝驾崩,张贵人可有异样?

支妙音道:一日夫妻百日恩,陆大人想岔了

陆英又道:陈太妃其人如何?

支妙音道:陈太妃虽生了两位皇子,但本心单纯,不善权谋。难免被人利用

陆英道:主持可知何人主谋?

支妙音笑着摇摇头,拿起一柄玉如意,言道:陆大人,你说这如意之宝,饥馑之时能做何用?又不能吃,又不能烧火,总之是不如一碗热粥来得体贴

说着伸手一抛,玉如意落在地上摔得粉碎,其声清脆,其色惨白,让人看了惋惜不已。

陆英告辞离去,回到富春山居。戴菊翠羽看他连日辛苦,忙为他除去衣冠,准备酒食,又烧好沐汤,等候郎君沐浴去乏。

陆英木头一般任凭她们摆布,心中只在思考,支妙音所言到底有几分可信。若是她有意误导,那后果不堪设想,若是她所言为真,自己又该如何去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