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143回 多事之秋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第143回 多事之秋

作者:牧水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56:02

第143回 多事之秋

第二日,陆英写了一封奏表,未经有司直接呈给了宫中。如今会稽王把持尚书台,自己这奏表让他看到,必然徒劳无功。是以陆英想办法命人送给了小皇帝。

天子虽年幼,但他身边自有明理之人,或许能引起重视。

陆英既然在国子学推行了新规,那么必须要取得朝廷支持。

因此他建议精简国子学人数,培养文武人才,将来不止通过明经考试选拔,还可有政论诗赋,骑射弓马等各种途径。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好歹要试上一试。

几日后,徐仙民将封存好的学子们策论收集上来,全数交给了陆英阅看。

之所以不用博士讲师收文章,而用役吏徐仙民来做,就是不想让其他人在自己之前看到内容。

徐仙民作为杂吏,绝不敢私自翻看这些文章。如果他也是朝中权贵的眼线,那陆英只有收拾行李走人了。

但凭会稽王等人的才干,必不至于先在国子学这等地方部下暗棋。真有这么厉害的手段,何至于被王孝伯吓得寝不能安。

陆英担心宋演留在京师泄露行踪,便安排他仍去吴郡躲避,等到局势明朗时再谋进取。

这一日,宫中来使称太皇太后召见。陆英猜测或许与国子学之事有关,便换上官服随中官进宫一行。

太皇太后李氏居于崇德宫,离前朝颇远。陆英随中官从北门入,又折而东行。到了崇德宫,中官吩咐他在殿外稍候,自行去通禀太皇太后。

过了一刻钟,中官来宣陆英进殿,嘱咐他不可胡言乱语。陆英笑着点头,放轻脚步迈入殿上。

到了殿内陆英不敢张望,低着头趋步而前,躬身行礼道:臣国子祭酒华亭侯陆英,参见太皇太后!

李氏嗯了一声,道:华亭侯,你上的奏本有些主意,哀家觉得不错!便依你所奏行事吧!省得那些公卿子弟不务正业,整天想着捣乱。

陆英连忙谢恩,再次躬身施礼。

李氏又道:听闻你曾给会稽王递过一份口供,是殿中少监冯鉴亲口招认的。可有此事?

陆英霍然抬头瞄了一眼,马上又低下头,暗思道:原来太后是为了此事将我召来,她想知道什么呢?我如果据实说出,她会信吗?毕竟牵涉到她的爱子孙玿,古语云:疏不间亲。我说她小儿子与陈妃合谋杀了她大儿子,她岂能信我?

这李氏虽然肤色很黑,但五官尚算周正,根本不像传言的那般丑陋。看来是有人刻意丑化皇室,将李太后形容得简直如张飞一样。

她见陆英默不作声,微微不悦道:陆卿,你尽管如实讲来。哀家不是不明是非的人,只想听实话!

陆英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将冯鉴所说一字不漏转述与她。李氏听罢,呼吸渐渐急促起来,显然心中十分激动。

但当着陆英的面又不好发作,只得挥挥手道:哀家知道了,退下吧!

陆英施礼告退,走到殿外时,方听得李氏一拍桌案,低吼道:贱婢,安敢如此!

陆英心中无奈,看来太皇太后将满腔怒火都发作在陈太妃身上了。

也难怪,会稽王孙玿毕竟是她亲子,总不能为了一个死去的儿子,再将活儿子杀了抵命。但陈太妃想来离倒霉不远了。

会稽王任命其骠骑将军府司马王茂和为江州刺史,督江州全境及豫州四郡诸军事。

豫州本是庾楷的地盘,不知会稽王为何要分了四个郡给王茂和。

王茂和虽是王国宝的弟弟,但非一母所生,在王孝伯起兵时,又自请解职以待罪。是以躲过一劫,如今反而升官了。

或许是孙元显为了分殷仲康的军权,做出的安排,但恐怕必要惹出乱子来。

陆家送来密报,刘牢之被夺职罢官后,受到王孝伯盛情邀请,去京口做了司马之职。王孝伯派他东下打击吴郡杨伯舆。

杨伯舆本是杨丞相之孙,曾任会稽王孙玿的长史,如今母丧丁忧在家。王孝伯起兵时,传檄三吴,杨伯舆起兵响应,迅速震动了吴郡义兴等地。

后来王国宝被诛,王孝伯罢兵,命杨伯舆也偃旗息鼓,去兵解职。

但他已经在吴郡大行杀戮,诛除了不少异己。哪里还能停得下来!于是一怒之下,转头杀向王孝伯镇守的京口。

王孝伯派刘牢之率北府军前去迎战,杨伯舆溃不成军,自己不知逃亡至何处去了。

年关将近,陆英这几日在国子学中安排新课业,准备推行新体制,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回家还要学子们写的策论,看看能否找出几个真正的有识之士。

三步之内必有芳草,古人诚不欺哉!虽然这些国胄都是纨绔子弟,但好歹也是世家公子,还真有几人文章写得不错。

有的立论大胆,不为朝廷避讳,有的文采斐然,洋洋洒洒数千字。

陆英反复,最终挑出五篇认为最好的。一篇为杨元琳之子杨弘所作,一篇为谢太傅之孙驸马都尉谢混所为。还有三篇来自徐羡之傅亮王韶之三人之手,他们都不是高官后人,祖上虽名位不低,目下却渐渐沉没。

看来,中兴家族的重任,未必不能由这几名少年来完成。

在国子学中与诸位博士商讨好了规程,过完春节后便全面推进,陆英终于放下心事,开始考虑将师父李玄阳接到京师来过年。

往年他一人孤零零在山中,也不知道逢年过节吃了多少苦。如今好不容易暂且安定下来,还是将他老人家接过来团圆一下。

陆英找到陆道隆,请他派人去大茅峰迎接师父。陆道隆欣然领命,当日便派出了一队车马出发。如今薛勇北上,身边没个得力人手,只能麻烦这个叔父做些事了。

晚间,陆英正在打坐调息,忽然窗户一掀飞入一物。那物事仿佛弩箭激射而入,陆英惊惧间正要躲避,却见其到了身前突然卸力,荡悠悠地落在地上。

陆英细看时,原来是一块布条,那布条脏兮兮皱巴巴,上面还写得有字。

只见破布上以白灰写道琳琳有难,速去襄阳,陆英览后不由大惊。

看布条颜色纹理,正是天真道人衣袍上取下。但天真道人为何不进来亲口告知,却要多此一举呢?什么难处连他都解决不了,还特意来建邺请陆英去襄阳一趟。

陆英惊骇疑惑之下,气息陡然运岔。本来丹田气过三关达泥丸,再经两耳颊分道而下,经迎香穴搭鹊桥汇至舌尖,便可与任脉接通,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如此即完成一个小周天,道家又称为水火既济玉液还丹。

但方才经此一骇,内息到了迎香鹊桥猛地凝滞,却如潮水般倒涌回去。搅得陆英胸腹丹田翻江倒海,全身经脉如被火炙一般。

他如今内力精深,气息运转如电,每一次都澎湃充盈,还从来没有经过此刻倒流的险境。

他拼尽全力想要使气息顺畅,却觉经脉中真气越来越乱走乱窜。试了千百次后终于抵挡不住,陆英喉头上来一口甜血,脑中瞬间空白无物,向前栽倒在地上。

等他再醒来时,四肢百骸寸寸锥痛,就如遭受了万针穿体之刑。他想撑着爬起来,微一用力就忍不住闷哼一声,噗通又摔了下来。

试着调理体内真气,又立刻遭受先前那种苦楚,别说运转周天,连一关也闯不过了。

陆英叹息一声,只能趴在地上苦笑,自言自语道:这可比静女霏烟还要厉害!琳琳到底遭受了什么磨难?可怜我这般模样,还能去得襄阳吗?

自怨自艾了一会,想起天真道人又暗暗骂道:这个老不修,脏道人!好端端进来说句话不行吗?非要装神弄鬼吓我一跳!下次再碰到,绝不给他炙鱼吃

天明时,戴菊翠羽两人进来服侍郎君洗漱,这也是只有她们两个才能做的差事。

陆英府上侍婢虽不少,但他并不允许其她人随意到身边伺候。尤其是这种铺床迭被,洗漱更衣的事情,更只有戴菊翠羽才能进入卧室。

翠羽见郎君趴在地上,惊叫一声扔下铜盆,紧迈两步扑向陆英,用力将他翻了个身,满面惶急问道:郎君!郎君,这是怎么啦?

陆英挤出一个笑容,轻声道:无妨,扶我起来!

戴菊翠羽二人强忍着满眼泪水,一左一右将他扶到了床上。

戴菊就要去请郎中,翠羽要喊几个人来照顾。陆英制止道:不要紧的,只是岔气了。待我休息一会就好。

两个丫头手足无措地看着他闭眼喘气,那个风华绝代的少年人仿佛一下子失了平日的光彩,不禁心如刀绞,忧惧惊恐难以言说。

翠羽给戴菊使个眼色,还是让她去请郎中来诊治一番。自己重新打了盆热水,用棉布轻轻给郎君擦去额头的汗水。

陆英坐了半个时辰,渐渐缓了过来。不用意识调动真气时,体内还算平稳,也没有那种锥心蚀骨的疼痛。

他撑着床榻站起来,在室内来回踱了十多步,感觉还能支应。于是不顾翠羽拦阻,换上棉袍大氅,戴上貂皮锦帽,独自来到前院之中。

皇甫思正在门口焦急张望,似乎是等待郎中到来。陆英令他去将白云乌牵来,皇甫思急忙上前苦劝。但陆英主意已定,岂是他所能拦。

终于还是陆英这个家主获胜,跨上了白云乌,挽起了缰绳就要下山而去。忽然他想起如今内力全无,万一遇到险情,恐难以应付。

又命翠羽回卧房将神术宝刀取来,挂在鞍鞯之旁,这才扬鞭打马,往西疾奔。

小儿也敢称皇帝!

英雄如烟归寂。

试看更谁存,留下怎得意?

黄雀还居后,

代北少年起。

本拟待,扬名百世。

又怎奈,早成空计。

千丝万缕几多纷绪。

辜负离恨独自去。

旧主旦夕崩,

奋起刀兵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