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二十六回 朱家父女

第二十六回 朱家父女

二人不知从何言起,便不再出声,各自静静望着弯月,听着水声,只觉平生美景,无过此时。

待得天明,陆英与朱琳琳回到营地时,发觉公主、皇子,各贵游子弟昨夜早已回城。只有朱孚领着侍从在营中不知所措,回城又不敢,寻找姐姐下落又不可得,直把少年人愁得欲哭无泪。

幸而卯正时分,朱琳琳与陆华亭二人双骑,姗姗归来,朱孚一见大喜过望,忙上前向姐姐诉说委屈。

一行人回到长安城,早有人将讯息禀报顺阳公主。陆英才至观中歇下,公主近侍女官已匆匆赶来,转述了公主关切之意,以及愤愤之情。并保证将严查刺客,为陆英主持公道。

九重观中道士献出上好创药,又为他重新绑扎结实,安排了两个小道每天伺候他饮食起居。如此忽忽数日,陆英只在观内养伤,箭创虽重,但并未伤及脏腑。连日来养精蓄锐,早已恢复了七八成力气,只是肩骨仍疼痛不已。

这一日,公主又遣人来,呈上书信一封,言曰:“小道士,我已大体察知,刺杀你之人为阳平公之子蒲巍属下,只是尚无实证。我求过父皇,请他下旨将蒲巍拿问,让中书太监赵叔叔好好审来,父皇心忧丞相病重,未曾允我。但你放心,早晚有一天,我会为你报仇,父皇不答应,我就再不理他。请安心养伤,余事勿念。蒲珍颂安”

陆英看罢来信,心中颇为感念公主厚意,虽势为敌国,却不忍将其视作仇寇。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不知日后她身为蒲刚之女,会落得什么下场,是福是祸也许皆是天命难违。

当天夜里,忽有小道士来报,丞相薨逝。陆英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喜是悲。他与陈景略渊源宿久,要说恨却恨不起来,要说敬也实难顺从本心。

第二日,陆英整理服装,素服单衣来至丞相府前,但见公侯云集,在京官员奉旨全部来吊丧。挤得街道水泄不通,满城缟素。

又闻汉主下旨,国中之民哭临三日,帝后每日赴府亲祭,一切礼仪规格照天子之制,依萧何、霍光故事。

陆英见蒲刚为陈景略如此操办,不禁百感交集。今日盛况空前,不知日后蒲刚将身死何处,彼时可得全尸否?

举国征伐,御驾亲征,内有异族阴谋不轨,外有吴国严阵以待。适逢乱世,民不聊生,久厌刀兵之苦,长思天下太平。

而为帝王者,好大喜功,不恤民生,连年征战不息。陈景略在尚能拾遗补缺,修理国政,陈景略死,又有何人能燮理阴阳,抚顺四方?

陆英心知陈景略临终之言必不能阻拦蒲刚南侵之念,不日汉主定将举国亲征。如今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人必须一见,才算完成此次来长安的使命。

午后将晚,陆英问路寻至朱府,略备薄礼称要感谢朱琳琳救命之恩。管事将陆英请进府中,朱琳琳平日舞刀弄棒,常有朋友来访,家中也不惊疑。

朱琳琳见到他笑道:“臭道士果然命硬,才几天就活蹦乱跳了,我家可没有什么好酒,恐怕招待不周呀!”

陆英施一礼,也笑道:“朱姑娘说笑了,在下重伤未愈,不便饮酒。有清茶就足矣。”

朱琳琳吩咐侍女琴心奉茶,白他一眼道:“那日之事,你不用放在心上,本姑娘侠义心肠,只是随手之举,就算一只小狗小兔,我也会救,并非因你有何特别。”

陆英微微一笑,说道:“姑娘自是慈悲为怀,如同救了一只小狗。

但对在下而言实是救命之恩,不敢忘怀!”

朱琳琳听他此言,大笑道:“陆华亭呀陆华亭,你往日伶牙俐齿,怎么将自己说成小狗,哈哈……若真是狗也好,今后为我家看家护院,跟在我身边摇尾乞怜,倒也不错!”

陆华亭调笑道:“做狗在下倒是不会,不过若说在姑娘身边看护你,却也不难!”

朱琳琳俏脸微红,啐了一声,道:“臭道士,你今天来也来过,谢也谢过。还赖着干什么,还不快走!”

陆华亭道:“在下今日来此,一为向姑娘当面道谢,二来……有事要拜见令尊南中郎将、粱州刺史朱大人。”

朱琳琳面色微变,低头黯然道:“父亲如今早已不是吴国的南中郎将、梁州刺史了,而是北汉度支尚书,你还提往事作甚?”

原来这朱琳琳之父朱旭,出身将门,乃是吴国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涛之子,数年前帅军戍守重镇襄阳。汉主蒲刚派兵围攻襄阳,吴国救兵未发,朱旭坚守一年有余,城破降汉。

朱琳琳当时年纪尚幼,城破后随父来到长安,幸而蒲刚不计前嫌,对朱旭委以重任,她与朱孚并未受苦。因她将门之后,自幼习武,来长安后结识了不少权贵子女。

北地民风强悍,女子习武射猎之风甚广。如毛兴大将军之女毛秋晴,京兆尹段垂缺之女白灵儿等。

陆英知她远离故土,自幼委身敌国,心中有难言之痛,便道:“朱姑娘,令尊无愧国家社稷,反是吴国当权者有愧于令尊,有愧于朱家。大丈夫能屈能伸,英雄顺势应命,今日之委曲求全,只图一朝雪耻,再立功业。苏武塞北十九年不失其节,张骞历尽艰难九死一生终成大功。朱将军岂不能功垂青史?千古扬名?”

朱琳琳叹息一声道:“父亲为了我和弟弟的性命,当年辱节降胡,每每独自叹息流涕,半夜难眠。但如今身在敌国,志不由己,又谈何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陆英笑道:“在下求见令尊,正有要事相告,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恰在今日。”

言甫及此,只听堂后一人高声喝止,陆英转目看时,但见那人四十**岁年纪,体态雄健,身长有七尺八寸上下,钢髯如戟,凤目隆准,生的仪表堂堂。

陆英忙起身施礼,道:“后生晚辈陆英,拜见朱将军。”

此人正是朱旭,当下满面怒容,斥道:“孺子狂悖!你是何人所遣,来此意欲何为?老夫已是大汉之臣,你胡言乱语,不怕我将你扭送官衙吗?”

陆英洒然一笑:“朱将军当世英雄,何必作言语试探?在下是谢太傅所遣,专为赴北国联络故臣、义士。汝阴城中取阳平公性命,逼反慕舆督军,禹山坞中挫败神树法师之谋,如今在下与北汉有不解之仇,与将军义同一体,何必见疑!”

朱旭闻言,又惊又喜,展颜道:“小道长少年英雄,竟做下这许多大事,真人不可貌相也!老夫空有羡慕之情,徒困此地,不能沙场报国,深以为憾事!”

陆英自谦几句,接着道:“陈丞相今亡,汉主不日必将亲征,倾国之力而出,大军百万南指。然军中朝中多有降附的胡族,兵卒行伍间将帅皆有异志。若是一战而胜,号令仍能服众,倘或稍有逆境,则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之势成矣。

“朱将军天下名将,汉主出征必将委以重任,只要趁乱一呼,中原百姓豪族定群起响应。彼时,河北有鲜卑作乱,关中有胡虏谋叛,江淮之间我吴军趁势紧逼,将军在中原必定如虎入平原,龙归大海,将建不世之功也!”

朱旭闻言,忽地站起身来,摩拳擦掌在室内来回踱步。朱琳琳望着父亲,多年来从未见他有今日志气风发之时,又看看陆华亭,眼中满是笑意。

只听朱旭道:“华亭,听你之言,一扫老夫胸中积郁。建邺诸公当真有必胜之志?吴军真能抵挡住百万大军?”

陆英道:“将军,谢太傅此番已存必死之心,南徐州北府军如今声势壮大,定能克敌制胜,阻胡马于淮水之上!”

朱旭颔首道:“既如此,老夫志虑已定,纵然身死族灭,也必舍身报国!”

陆英施礼道:“将军大义, 在下钦佩。请将军放心,陆英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护朱公子周全!”

朱琳琳听他如此许诺,心中一甜,笑道:“臭道士,本姑娘周全自是不需你来操心,你怕是巴不得我死于非命吧。”

陆英见她妒意上涌,娇憨可爱,笑道:“朱姑娘此言差矣,若是朱姑娘死于非命,在下一命偿一命,定当报答姑娘厚恩。”

朱旭看看二人,心中感叹天意之奇妙,颇乐见其成。便道:“琳琳,吩咐厨下准备晚膳,留华亭在此用餐,为父今日要大醉一场。”

朱琳琳嗔道:“爹爹,国丧之中,你还敢大醉!这臭道士酒量大得很,你还是莫留他为好!”

朱旭爽朗大笑道:“真是胡闹!为父年轻时酒量也不小,倒要好好比试一番,究竟是廉颇老矣,还是后生可畏!哈哈哈!”

陆华亭亦笑着讨饶道:“将军雄风犹在!只是在下身负箭伤,怕是不敢舍命陪君子啦!”朱旭哪里肯依,陆英、朱琳琳俱各无奈。

当夜,陆英及朱家父子推杯换盏,快意畅饮,陆英怕误了朱旭明日公事,饮了一时,就伏案佯醉。朱旭有心留陆英府中歇宿,朱琳琳言称他身份引人注目,恐招来不必要麻烦。遂由朱琳琳将陆英送出府去,旁人见了只当儿女情长,不做他想。

朱府犊车将陆英送回九重观,陆英于路早已酒醒,如今朱旭志虑已定,不必再疑。却还有一人位高权重,名声素著,必须与之建立互信,方能有全胜把握。只是丞相丧礼未完,恐怕难得时机,唯有耐心等待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