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五十回 腊日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第五十回 腊日

作者:牧水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56:02

第五十回 腊日

腊日是中华古老流传的节日,夏朝称腊日为清祀,殷商称为嘉平,周朝则称为大蜡。

以每年十二月中某日祭祀先祖和百神。腊日定在哪一日,与各朝代五行相关,择其所处五行之德衰退终止的一日为腊日。

如水终于辰,火终于戌,木终于未,金终于丑,土终于辰。吴国为火德,便以十二月第一个戌日为腊日。前晋朝时,以金德自居,便以丑日为腊日。

这一日既祭祀先祖,又上告百神,同日而异祭。后世与佛祖悟道日逐渐融合,遂固定为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便是腊八节的由来。

腊祭供品主要是行猎捕获的禽兽,太庙祭祖宗,社稷祀百神。包括先啬、司啬、农神、坊神、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以及各种禽兽、昆虫、鱼虾等动物神。

感谢诸神一年来的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阖家康宁。百官皆着黑冠皂纱袍,从会稽王祭祀。唯有太傅谢和称病未至。

往年腊日并无逐寒驱疫之俗,今冬会稽王初掌政务,想是欲立新法以自彰。皇城之中选亲贵少年百二十人为驱邪童子,头戴红巾帻,穿皂青衣,手持大兆鼓。

另有十二人扮作猛兽,为首一人戴面具,披熊皮,手持戈矛盾牌。与一百二十名童子呼喝舞蹈,击鼓而行,声势壮观。

司徒府前筑起法坛,京中及各处道观掌教、道长云集于此,上清宗第四代玄师许黄民登坛做法,画符箓,舞桃剑,逐岁寒,驱瘟疫。

陆英看得无聊,法会还未结束,便溜之大吉。他漫步来到乌衣巷,见武冈侯府仪门大开,却无甚人迹喧嚣,于是入府请见杨谧。

杨谧今日祭祀完毕后,回府聚集家人畅饮行乐。见陆英来访,急忙邀至厅上,笑道:“华亭,腊日宴饮,据说是曹魏司徒华歆的规矩。我今仿效之,只因慕华子鱼识度耳。”

陆英施礼道:“侯爷好雅兴。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似乎于其未显达之时即知其志向。观华子鱼出仕先事袁术,后事长沙桓王,又应魏武帝之召,助魏代汉。恐不值君效仿也。”

杨谧听罢大笑,言道:“华亭今日好利的口齿。须知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华子鱼居高位不忘布衣之交,向魏文帝举荐管宁,亦是守义之人。华亭何必求全苛责。”

陆英听闻杨谧近来与会稽王过从甚密,心中不喜他攀附新贵,便借华歆之事讥刺于他。见杨谧不听其言,便一笑置之。人各有志,他陆华亭又岂能强人所难。

陆英饮了半日酒,从他这打听一些宋演的事情。杨谧告知,宋演在刘牢之军中转战兖州、青州等地,收复了大片国土。如今正向邺都运动。

那鲜卑段垂缺帅子侄来到邺都外,求见蒲刚长子征东大将军蒲丕,想要入邺都祭祖。蒲丕没有看到他谋反的实证,虽在城外接见了他,但是拒绝他进入邺城。

恰因高车部翟斌在渑池反叛,蒲丕命段垂缺征讨。段垂缺领军出征,积怒之下,杀了北汉领军副将蒲飞龙,联合翟斌造反。

谢玄遣刘牢之攻打北汉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兖州平定后,谢玄忧患水道险阻不通,运粮艰难,便采纳督护闻人奭的建议,筑土坝拦截吕梁之水,树立栅栏,合七埭为一支流,承接两岸的流水,以利于漕运,从此公私两便。

又进军攻青州。再遣淮陵太守高素率三千人马出击广固,迫使北汉青州刺史蒲朗投降归顺。

又进军讨伐冀州,

遣将军刘牢之、济北太守丁匡据守碻磝,济阳太守郭满据守滑台,奋武将军颜雄渡过黄河建造营垒。

段垂缺在河北集结鲜卑旧将,召合柔然、高车各族,转眼间有众二十余万。他包围了邺都,兵峰直指蓟城。

吴国会稽王孙玿有意联合蒲丕,共抗鲜卑人。如今命刘牢之军伺机攻击段垂缺,救援蒲氏。

陆英叹息朝中权贵反复无常,如此这般今日攻蒲刚,明日抗鲜卑,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他人微言轻,军国大事无从置喙,却也奈何不得。

恰在此时,有家人来报,杨谧从兄子敬入京除官,已至府中。杨谧忙出外亲迎,陆英亦随在一旁致礼。

寒暄毕,杨谧笑道:“七哥,今冬入朝,想是要高升中枢,谧先恭贺兄荣迁。”

那杨子敬是右将军杨逸少第七子,久负才名,尤其一手翰书写的出神入化,与先父俱名扬天下。

杨子敬如今三十六七岁年纪,风神秀逸,文质彬彬,闻言淡淡笑道:“稚远,我一向无意于功名,至于在中枢或是地方,惟悠游度日而已,又有何喜!”

杨谧赞扬几句,又问道:“此次入京,七哥未与嫂夫人同行吗?家中一向安好?”

杨子敬笑着回道:“夫人仍在吴兴,年后再来京。拖祖上福荫,过了半辈子安闲的日子,如今入朝为官,恐怕还不甚习惯。”

杨子敬娶得乃是郗家之女,也就是京口郗晖的姐姐。之前他任吴兴太守,是以家眷皆在吴兴居住。

杨谧道:“既来之则安之,七哥才度超群,名闻天下,嫂夫人温婉贤淑,夫唱妇随,真是神仙眷侣。来京之后,谧还要时常向兄请教,你我本是同宗近属,互相照应,也方便一些。”

杨子敬又与杨谧说些家常,陆英见在此略显多余,便起身告辞。杨子敬本不认识陆英,听闻杨谧介绍,只客套了两句,也不留他,言称待日后再叙。

陆英出得武冈侯府,见朱雀航上有贵人车架南来入京,听旁人议论道:“这余姚长公主此时回京,据说是与夫君和离,便自荆州东返。 ”

另一人插言道:“要说公主夫家,也是天下望族,桓大司马纵横九州,可惜生子不肖,公主嫁给了其次子仲道,却因心怀怨望被流放长沙郡。

“袭了南郡公爵位的幼子敬道,虽说最受大司马宠爱,却毕竟年少,如今朝中桓氏子弟凋零殆尽,也难怪公主要与桓家和离。”

有一人急急打断他道:“你们有所不知,余姚长公主最受当今天子亲近,乃是陛下自幼爱护的姐姐。陛下如今亲政,如何能允许公主做罪人之妻?恐怕就连那南郡公桓敬道,往后也要流于末座,再无重振宗门的机会了。”

第二个插话的人又说道:“大错特错,桓敬道在荆州,虽无官职,却连殷刺史也甚是敬畏,他日飞黄腾达殊为难料。毕竟是大司马的公子,岂能等闲视之!”

陆英听他们争论的激烈,自嘲一笑,便漫步走开。暗暗思忖,桓敬道在荆州威势隐隐压过殷刺史,竟已是举国皆知的事情了,就连市井小民也多有耳闻。

可惜朝中诸公只专注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对上游之事不及过问。陛下信重殷仲康,只当他定能为朝廷柱石,只怕有朝一日,荆州不知落于谁手。

余姚长公主抛弃了桓仲道,回京又将掀起什么波澜。陛下排斥谢太傅,流连后宫,私宠尼姑支妙音,其兄弟会稽王又把朝野搞得乌烟瘴气,趋炎附势小人纷纷攀附,功臣宿旧皆避让他方。

中原战乱未平,北汉内部支离破碎,此时不图谋奋力北伐,收复旧都失地,只顾相争不已,想来令人扼腕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