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五十六回 皇帝酒醉封官

第五十六回 皇帝酒醉封官

陆英心中十分敬佩杨子敬才略人品,虽只见过两面,但俨然已如故交。这天来到武冈侯府,看望他伤势。

杨子敬之父逸少是故杨丞相亲侄,父子二人久不在京为官,所以仍住在武冈侯府。陆英先见过杨谧,二人一同入内院杨子敬居处。杨谧已升任黄门侍郎、中军长史,可谓少年得意。

此刻院中还有另外两人,杨谧引荐过,一位是杨府长公子,秘书监杨珣杨元琳;一位是杨子敬内弟,故郗太尉之孙郗晖。

杨子敬卧在榻上,右脚未着鞋袜,脚底炙创严重,已是伤了筋脉,恐怕此生都无法如常行走。

陆英悲戚言道:“子敬兄,何苦如此!想君天下名士,竟忍心自残,令人痛如在身。”杨子敬苦笑叹息,并不发一语。

京口郗晖亦叹息道:“姐夫与阿姊夫妻情深,少年结发,如今圣上下了这样的旨意,我等臣子又如何抗拒?姐夫不必过忧,纵使你与阿姊和离,我两家仍是姻亲,来往走动自可如旧时一般。”

郗晖此次入京,是朝廷拜他官职,已命他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算是对郗家的补偿。

杨子敬听他如此说话,心中更恸,不禁流下泪来。郗家为了名位富贵,竟也愿意让自己女儿离婚,让他这个女婿另娶公主,教他如何不感叹世态炎凉。

杨元琳不忍他如此自毁,忙劝慰道:“子敬莫悲。我与你同病相怜,也曾被谢太傅退婚,如今纵然天家公主,也不能以势压人。我这便入宫觐见陛下,直陈道理,定要为子敬讨个公道!”

陆英赞佩他豪爽仁义,脱口道:“陆英亦愿同往!即使人微言轻,也誓同元琳兄共进退。”杨元琳诧异望了他一眼,见他不似谄谀之人,其情真切,不免暗暗感慨。

郗晖忙阻拦道:“万万不可!陛下已有明旨,元琳兄此时入宫陈奏,定会惹怒陛下,恐招来祸端。”

杨元琳傲然一笑,言道:“杨珣岂是惧祸之人?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华亭不必多虑,我一人足矣。你且稍待,我这便入宫。”

陆英见他执意独往,也知自己在陛下面前并无情面,去了也无用。

郗晖与他杨家位势悬殊,哪敢再言。杨谧向来敬畏大兄杨元琳,一句话都不敢劝说。杨子敬有伤在身,且心思涣散,也未出言拦阻。

陆英心忧杨元琳入宫觐见不知如何结果,又劝勉了杨子敬半日,便返回太傅府中。其实,杨元琳乃立国元勋杨丞相嫡孙,素有名望,即使出言不逊,天子也不忍问罪于他。

当日,杨元琳一番慷慨切谏,天子虽不能从其言,但深深爱重他才学品行,反而对他大加赏赐。

当即升迁为尚书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杨元琳伸手不打笑脸人,也无可奈何,阻拦长公主下嫁的话便再无从出口。

过了数日,新年将近。杨府遣人告知陆英,太子詹事请陆英入宫,协助著作郎整理典籍。陆英疑惑不解,为何召自己入宫整理典籍。难道是皇室有道家典藏,著作郎辨识不清,才要他去协助。现在也容不及细思,匆匆随来人往大司马门而去。

吴国建邺宫,依照天象与周礼,作中轴对称布局,多重城垣紧凑,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宫室绮丽,正殿太极殿面阔十三间,穷极壮丽,冠绝古今。

整个宫城包括百官议政的尚书朝房,皇帝朝宴的太极殿、左右殿以及后宫内殿,御园禁囿等。

此宫城又称台城,

早年间毁于战火,谢太傅秉政期间排除艰难,重修宫殿,只为彰显上国气派。

陆英随来人一路往北,至北极阁南,此处建有儒、玄、文、史四馆,皇室书籍。杨元琳在玄学馆内,焦头烂额的翻检如山藏书。

见到陆英不由喜道:“华亭,我听稚远讲过,你自幼博览道玄杂书,学问极广。陛下命重新修整馆典籍,我等皆是孔门弟子,于此佛道阴阳诸般玄学都不擅长。特请示过陛下,邀请你来帮忙,不会怪我多事吧?”

陆英笑答道:“元琳兄能记得陆英,已是倍感荣幸,岂敢怨怪!再者我自幼喜爱读书,闲着无事,来此翻翻书,正合我意。”

杨元琳加意赞许,便留下陆英在此整理收录,他去与王元达、郗晖、王孝伯等人研究文史儒学。

皇帝特旨命他四人入宫讲学,研习经藏,对他们信任有加,悉心栽培。

王元达正是王国宝之弟,才情旷达,不拘礼法,深受皇帝喜爱。

郗晖不必提,王孝伯乃是皇后兄长,素来简在帝心。虽然皇后早亡,但皇帝爱重其才,宠遇不减。

因其人忠直敢言,少有才名,又是国舅至亲,本来两三年前就要升任中书令,恰逢其父过世,丁忧去职年前才返京。朝廷加封吏部侍郎、建威将军,领太子詹事。

陆英漫步馆内,见秦书周简汗牛充栋,历代百家玄学经籍浩如烟海。也不焦躁,分门别类,按年代远近细细登记。

不知不觉,夜已深沉,陆英及其他四名儒士沉醉忘记时辰,仍秉烛在馆内勤学不已。

当今天子雅好,擅长书法,并常常赋诗言志。数月前朝廷已经下旨,恢复前朝国子学,与已有之太学并立,专门令公卿子弟入学。

还将要在国子学内修建夫子堂,祭祀孔子与讲学之事合二为一,达到弘学尊儒的目的。

有中官内侍来传旨,召他们至寝宫用膳。天子居显阳殿,皇后居含章殿。王皇后薨逝后,天子未立新后,是以含章殿如今并无人居住。

杨元琳带领众人来到显阳殿,皇帝正在殿中饮酒,他素来好饮,常常饮至深夜。陆英行过礼,偷眼观瞧,见那天子二十七八岁年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醉态初现。

皇帝命他五人入座用些晚膳,又上美酒为之驱寒。

五人在帝侧不敢畅怀,只略微吃了几口,酒杯沾了沾喉,即谢恩停箸不食。皇帝也不管他众人,自顾自仍豪饮不停。

天子用膳,自有太常伶人殿角奏雅乐,倒也不枯寂。值此之时,忽有内侍入奏,天现长星,尾长十丈,经久不衰。

古人将彗星分为孛星、蓬星、长星之类,依据形象小异,加以甄别。然而代表的占文意指却大略相同,多为除旧布新,灾眚,兵革等事。

杨元琳等大惊,忙出殿跪在阶下谢罪,因出现此星象,多与社稷、君主不利。

却见皇帝从容举起金杯,对天言道:“长星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

众臣皆悚惧不安,窃以为此言大不吉。

唯有陆英躬身奏道:“陛下,天意玄远难测,凡人岂易知也?陛下为天子,今遇天降警示,当勤政爱民,信任忠良,审慎用兵,重视戎征。如此则长保太平,万寿无疆。持身既正,秉承仁心,区区灾星何足道哉!”

皇帝笑望着他,言道:“你是陆英?李玄阳的徒弟。你来解一解,今现长星,所占何意?”

陆英回道:“陛下,微臣陆英。于星象之学,粗知皮毛。臣以为,此当是警醒我大吴,中原战事有变,当励精图治,躬行节俭,抚恤士卒,坚守以待敌隙。切勿贪功冒进,折损国威军威。”

皇帝沉吟良久,摆摆手命众人退下。却单独留下陆英,正色对他说道:“陆英,你的事情太傅曾对朕提过,说你夏秋时北游,立功颇大。

“关于你的身世,太傅也暗示过朕,你不用有所顾忌,朕是爱才天子,虽然你不愿认祖归宗,但朕又何惜官爵名位?只是有人对朕讲过,你不愿为官,朕总不能剥了你道袍,强送一顶乌纱过去。

“这天下,有多少人打破头想得富贵,就有多少人用尽力气使劲往他们头上跺几脚。朕虽为天子,又怎能将官位都给自己喜爱的人?

“你在山中修道,闲云野鹤一般,自由自在着实比朕痛快。想那蒲刚雄心万丈,一场败仗,便输得只剩孤家寡人。

“中原乱战,九州鏖兵,朕岂不想荡净胡尘,一统海内……多少英雄豪杰,逝如流星,功名磨灭,身死族亡,只剩樽前惆怅……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色色空空,无智无得……”

陆英见他心昏酒醉,便施礼道:“陛下,该早些歇息了,微臣陆英告退。”

皇帝听到此话, 把手一挥,喊道:“来人,传旨,封陆英治书……殿中侍郎。依旧做你的道士,可自由出入馆阅看典籍。”

内侍中官不敢质疑,只得领旨。

陆英稀里糊涂,不知这治书殿中侍郎是何官职。朝制有治书侍御史,专管典籍文书;而殿中侍郎又称殿中曹尚书侍郎,属于尚书六曹之一,任尚书郎满三年,可升为侍郎,掌拟写诏命,宫廷礼乐等事。

皇帝显然发明了一个新官职,恐怕无品无禄,列在编外而已。

陆英苦笑谢恩,整衣退出殿外。他与杨元琳等人在馆忙了一夜,到四更天才小憩了片刻。

早朝官员已鳞次排列在太极殿前玉陛之下,天子临朝,议罢军国大事,命黄门郎宣读昨夜诏命,封茅山处士陆英为治书殿中侍郎。群臣皆暗暗奇怪,但这无阶无品的散职,陛下想封便封罢,只当玩闹而已。

新年将至,此是今岁最后一回早朝,明日即放假休沐,官员各自归家过年。皇帝下旨,今年过节,一切从简,节省用度,厚赏前线将士。

正月初一,群臣在太傅谢和、骠骑大将军孙玿带领下,入宫拜贺天子。陆英虽是散官,也穿戴整齐末班陛见。

从宫中出来,陆英换好道袍,打马往茅山而去,正月里迎来送往,实不是他之义趣,不如在大茅峰山泉边烹茶煮酒,读书赏雪来得自在。

金陵脂粉地,淮水仍西流。

暂取偏安乐,烽烟不必休。

谁坏柱石心,将思宗庙忧?

百年从此事,硕鼠与人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