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六十五回 姑苏城外

第六十五回 姑苏城外

暮春时节,三吴之地草长莺飞,百花齐放;春江水暖,山川如画。陆英、朱琳琳二人从太湖登岸,先来到吴县城西胥江地界,此处有一古镇,名木渎镇。

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古镇上吴郡朱氏家族在此繁衍,拱桥流水之间,小河石径之旁,有大半宅院都为朱家子孙居住。

陆英与朱琳琳在镇中漫步,边行边买些麻饼、糖酥来吃。走到一处大宅前,见门口有一少年,面貌间虽还有稚气,但长得身躯高大,孔武有力,一望可知自幼便习武强身。

这少年手中握着数把小刀,正一把一把飞掷而出。在离他**步远的地方,有一人躺在门内长凳上,头下枕着一方竹枕,脑袋旁边有块纸条。

那些飞刀正扎在纸条之上,不偏不倚。尽管如此,躺着的人依旧吓得汗如雨下,口中连连求饶。

只听那少年边掷飞刀边笑道:“舅舅,你千万别动,若是动了,刀扎在头上,可不怨我!”

那“舅舅”颤抖着道:“龄石,舅舅知道你刀无虚发,武艺盖世了……快停下吧,再下去要出人命啊!”

陆英与朱琳琳闻言惊诧莫名,这一对甥舅当真胡闹,若是少有偏差,岂不是血溅当场。陆英上前道:“这位公子,外乡人有礼了。可否听我一言?”

那少年正是朱氏子弟,父祖皆为官,家世显贵,平生浪荡无行。其舅舅是淮南人,不敢惹他,只能由着他胡闹。

朱龄石闻言,转身道:“你是干什么的?有何言对我说?”

陆英笑道:“公子飞刀之技当真出神入化,在下佩服不已。但是以活人做靶,似乎没有必要吧?何况这人还是令舅,若有所损伤,岂不使尊亲悲痛,公子请三思。”

朱龄石道:“怎么会有损伤?我朱龄石自幼习武,十八般兵器精熟无碍,这飞刀更是如臂使指,可谓万无一失。我舅舅自愿陪我练刀,岂用你多管闲事?快些走开,不然小爷在你头上也扎两刀!”

陆英又笑道:“朱公子,你尽管用力掷我,若是能伤我分毫,我立刻便走。”

朱龄石一听来了兴致,今天碰到了硬茬,木渎镇上还有不怕死的。便打量他两眼,笑道:“这可是你自己要挨刀的,扎几个窟窿出来不能怪我!”

陆英面色不变,笑意盈盈说道:“绝不怨你。”

朱龄石见他如此淡定,心里不禁打鼓,难道这个道士深藏不露,还会什么妖术不成。但话已至此,管他是仙是妖,先给他两刀再说。

看他摆开架势,叫一声:“看刀!”话落手起,小刀激射而出,直刺陆英头顶道巾。

他心中存了一丝善意,并不愿伤他性命,先试探一刀,若是接不住,便打散他发髻,让他知难而退便是。

眼看飞刀已至身前三尺,陆英仍不言不动,朱琳琳正要伸手拉他。却见陆英手中拂尘轻轻一挥,那刀竟被三千毛丝裹住,就悬停在陆英头顶半尺处。往前动不了半分,也不往下落,好似那拂尘是一把铁钳,将飞刀正巧夹住。

朱龄石惊咦一声,屏息凝神力惯手臂,双手接连掷出六把飞刀,两把攻面部,两把攻胸口,两把攻腹部。

他今日斗逢强敌,

使出平生绝学,游隼三击爪。那游隼捕猎之时,以十倍奔马的速度俯冲直下,用利爪制敌,一击不中,立刻扭动身体再出双爪,直到将猎物控在爪下。

陆英从容不迫,将拂尘唰地在胸前一挥,根根毛丝展开成一把扇子。朱龄石的飞刀碰到毛丝,哪怕是极薄弱处,竟也似蚊虫落入蛛网,丝毫动弹不得。

朱龄石大惊失色,啪地一抱拳,施礼道:“道长恕罪,请受龄石一拜!龄石不知天高地厚,在道长面前班门弄斧,请道长莫怪!若是不弃,还请收我为徒,教授弟子上等武艺。”说着就要双膝跪地磕头。

陆英忙上前将他扶起,那些飞刀落了一地。

陆英对他言道:“你要学武,我可教不了你,我只不过会一些旁门之术,不是战阵征伐的万人敌。看你体魄魁伟,气质不俗,若是愿意,我介绍一位名师给你。你随他习武,定能纵横沙场,拜将封侯。”

朱龄石微微失望,反问道:“道长不愿教我便罢了,何必用旁人搪塞于我?我朱龄石自幼拜了无数名师,马上步战,弓刀枪矛无一不通,何须再拜武夫为师?”

陆英见他如此,也不强求,仍然笑道:“在下茅山道士陆英,字华亭,若到建邺可来找我。山高水长,就此别过罢!”

朱龄石也爽快,当即道:“道长好走,龄石拜辞。”

陆英辞别了朱龄石,与朱琳琳继续东行,不一时到了吴县城外。吴县又称姑苏,因姑苏山得名,姑苏山便是县城西南木渎镇紫石山,因夫差建姑苏台又名姑苏山。

另有一说为,大禹治水之时,有名叫胥的臣子有功,封在吴地,因称此处为姑胥,吴郡方言“胥”与“苏”同,后便讹传为姑苏。

二人到了护城河边,见有一队官差,簇拥着两三辆犊车,停在河边柳树下,似乎在等待城中来人接迎。

待到二人走近,忽闻犊车中有一人呼道:“朱小姐,你怎在这里?”

朱琳琳惊讶看去,却见乃是张家小姐张彤云。另一辆犊车之中坐的正是张玄之,他从车上下来,朗声笑道:“华亭,朱小姐,不意竟在此地重逢!当真极巧!”

陆英、朱琳琳急忙见礼,四人略叙别话。原来张玄之已求得吴郡太守之职,今日正好来赴任,张家父母早亡,张彤云便也随之回到了故乡。

当日陆英二人随张氏兄妹来到郡守府,就在府中暂住了下来。张氏在城中另有私邸,只是年久未归,族中叔伯兄弟众多,当择日专程拜望。

第二日,张氏兄妹回故宅会晤亲朋,自免不了宴饮欢聚。陆英与朱琳琳便在姑苏城中泛舟游玩,欣赏水乡风光。

第三日,张太守处理完公务,携他三人同往城西虎丘山游览,此山乃吴王阖闾墓葬之处。相传阖闾在此山修建离宫,请孙武子在此操练宫女后妃,以验证其领兵之才。孙武子斩了两名不听号令的宠姬,宫女立刻肃然遵令,动静合规。

阖闾以孙武子为帅,西破强楚入郢都,称霸春秋。后来阖闾与越国征战时受伤而亡,其子夫差将他葬在山中,凿山为穴,灌水漫墓道,使后人无从入内。

葬后三日有金精化白虎蹲踞其上,因改名虎丘山。

山上有东西二佛寺,本是杨元琳、杨稚远兄弟别墅,前些年舍宅为佛寺。张玄之领陆英、朱琳琳遍游山前山后,走到剑池之旁, 张玄之道:

“此处便是阖闾墓道入口了,二位看此池凿岩开出,形似一把长剑,泉水日日涌出,积聚成水池。相传夫差在剑池之下埋葬了扁诸、鱼肠三千把宝剑。

“左侧‘剑池’二字,乃是逸少先生所书。再看这一片血红色的山岩,平整如座,名曰千人坐。传说当年夫差为了保守先王墓葬秘密,将修墓工匠上千人尽数诛杀于此,连山岩都染成了殷红之色。”

顿了一顿,转身指着东侧高台道:“上面的石台,便是当年孙武子操演吴国宫女之处,遥想先人,不免心驰神往。”

陆英笑道:“玄之兄博闻强记,在下听得如痴如醉。传说干将莫邪二人擅长铸剑,曾献宝剑于吴王阖闾,不知那宝剑可在墓中?”

张玄之笑道:“哈哈,此等民间志怪传言,只可当一乐尔!欲知真假恐怕还得掘开墓室才能知晓。”

陆英摇头道:“不妥不妥,掘坟挖墓之事,非君子所为,看来你我与宝剑注定无缘啦!”

张彤云掩口轻笑,朱琳琳调弄道:“你是个道士,又非儒家君子,掘坟挖墓恐怕也是敢的!”

陆英佯怒道:“我虽不是儒生,难道不能做君子吗!你没听到玄之兄说,下面有三千把宝剑,就算挖将出来,也必挑花了眼,还是算了吧。”

几人正在玩闹间,却听山下传来一声呼喊,有一男子道:“朱小姐!……我找地你好苦!”气喘吁吁间,跑上千人岩,正是王仲玠。

朱琳琳暗啐一声“晦气”,转头走上孙武子台,看也不愿看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