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28章 改革之策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128章 改革之策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128章 改革之策

朱棣让手下把院子里收拾干净,又把他们全打发到外面看着。整个院子就只剩朱棣、朱标和何秋三人。

朱标这才开口,神色肃穆,“孤在这里先代我大明子民拜谢先生活命之恩。”

言罢,起身对着何秋长长一揖,朱棣和何秋拦都拦不住。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何秋手足无措。

朱标认真的说道,“先生所献良种亩产数十石,而且两种良种都不挑地,百姓丰年能多些粮食,荒年更能借此活命,如此大德,岂能不拜?”

何秋看着眼前这个面相略显憨厚的太子,有些感动,虽然自己是在朱棣这边的,但朱标的这种君子之风确实震撼到他了。

虽然有心解释就算没有自己以后也会传入中国,但何秋仔细想想,从自己的签到系统弄出来的这些种苗也是后世的成熟版,而且若是晚上百年,又不知天下要多死多少人,最后还是沉默了。

一旁的朱棣看着朱标的动作,他也很想像朱标这样,代天下黎民谢何秋,可惜没有这个资格啊。

朱标行完大礼,又认真的向何秋问道:“我听父皇说,何先生对天下弊政有所了解,可否替我释疑。”

朱棣也是期待的看着何秋,要知道之前何秋从来没向他说过这些,若不知道这次来京城,可能是打开了什么心结,他也不知道何秋心中还有这么多想法。

何秋斟酌了一会儿,毕竟面前的这两个都不是什么普通人,自己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千万人的性命。

思索完了,何秋缓缓开口发问:“敢问两位殿下,在你们看来,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标试探着开口,“轻徭薄赋?”

朱棣苦思一会儿,“钱粮。”

何秋先是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在我看来,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财和人。”

“简单分类就是钱粮和人才,有了钱粮,朝廷说话才能有底气,能发出一系列政策,否则可能就是政令不出京城,更妄论治理天下了。”

“有了人才,才能把朝廷的善政落实到位,否则朝廷制定好的政策,在下面执行的时候就会完全走样了。”

朱标疑惑道,“可是这天下田税和口赋都是有数的,就是把盐铁专卖算上,一年也不过钱粮千万,这总是会够用的吧?”

“若是不修建水利,不赈灾平乱那自然是够的。”

何秋复而又说,“敢问殿下可知,南宋是凭什么以东南之地挡住蒙古几十年的?”

“这……确实不知。”

朱标和朱棣纷纷摇头。

“商税和海关。”

“南宋商税比本朝高出许多,又有海上贸易的税赋,南宋初年,市舶司就能岁入一百五十多万缗,一百五十多万两白银,现在朝廷一年都没有这么多白银吧?”

朱标两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现在朝廷岁入的白银确实还没这个多。

“至于人才,想来两位殿下也知道世上有多少贪官污吏了,能官干吏太少,很多清官又不通庶务,往往只是个人私德不错而已,能力甚至比不上一些贪官。”

“指望这些人治国,百姓丰年也会活不下去啊,更别说地方上还有豪强鱼肉百姓,再和贪官搅和在一起,为乱地方。”

何秋说到这忍不住叹了口气,中国古代的百姓惨啊,不用大的天灾**,只一个小吏就能把他们弄得家破人亡。

这种现象也就是在新中国建立起来后才慢慢消失,不过如今吗,不说也罢。

“所以这财和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相辅相成。”

“如果殿下想问我治国之策,那我建议殿下,先开海禁,重订商税,收到钱粮之后进行军制改革,揽了兵权以后,进行科举改革和吏员改革,等到这两项改革完了,再行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大政。”

朱标听的一惊,“科举改革?”

何秋眼神看向远方,“是啊,科举改革,现在的科举选出来的大都是群五谷不分的人,也就只会死读书了,被地方上的豪强和滑吏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样的人,是殿下心目中合适的治国人选吗?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只有这样出来的人才不会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废物。”

“自然,在改革后肯定也会有贪官,但总归会比现在好些。”

朱标想到给自己讲学的先生们,不得不承认何秋说的有一定道理。

朱棣更好奇何秋的全盘规划,忍不住开口问道。“先生能否向我们解释下你的这些改革细则,光听个名字,我们也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何秋看着两人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倒有些尬住了,糟糕,装逼装过头了。有些东西自己也只是听了个名字,真正具体的措施自己哪知道啊,而且时代不一样,能不能实施还是两说呢。

但这玩意又没法回避,只能干咳了两声,硬着头皮给两人解释了。

“这开海禁最好理解,在天津、杭州、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一般的货物少收税,贵重的货物诸如香料、宝石等奢侈品课以重税,至于具体的税率可交由户部的天官来定。”

“辅以新的商税,项目要清晰,不能给官员上下其手的机会。”

“但可以收的狠一点,要知道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商人就会去经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们就敢于冒险;若是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这些人就敢践踏法律。”

何秋卖弄起《资本论》中的知识,这话让朱棣两人听的心悦诚服,此言大善啊。

商人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自汉武帝后,哪朝哪代不实行盐铁专卖,可是什么时候会缺私盐贩子,还不是因为暴利啊。

至于军制改革,何秋懂得不多,只是浅浅的谈了下,要让大明的军队变成有制之兵,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亦可一战。

设立军校,增强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的实力,中基层军官升职的时候统统到军校培训,皇帝亲任山长,各家名将当老师。

设立参谋部,改革练兵制度等等,何秋也只是说了个大略,但仅仅是这么个大略,也使得朱标两人心动不已。

若真能做到这一步,大明哪里还会惧怕地方叛乱。不过在何秋心里,想要做到这点,可能只有等火枪兵成建制出现才行。

因为火枪兵成军最快,战术相对简单,而且军队实力主要是看武器。何秋心里念叨,罪过罪过,自己又唯武器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