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69章 惠民药局(上)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169章 惠民药局(上)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169章 惠民药局(上)

何秋废了小十天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赤脚医生手册》抄完了,就立马又拿到书院的蜡印机上刻了几百份。

喊上何能,让他带一份送回北平城,先给朱棣,然后再给朱玉颖留一份,放在侯府自用。

至于剩下的,何秋全部用在了书院,书院的藏书楼里放上五份,再给那些学生夫子们,人手一份。

等到何秋把这本书发下去的时候,书院的人脸色都是蒙蒙的,且不说医书的真假,按照何秋的行事来看,医书肯定没什么问题。

但这可是能传家的手艺呀!何秋就这么无私地全部给了他们,这可真的是感动。

有的学生们当场就哭得稀里哗啦的,看那模样,那真真是打算一辈子为何秋效死了。

何秋也没想到,他这手操作还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弄得还挺尴尬的。

私底下他问了自己的三个学生,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激动。

陈四维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老师免了他们学费在前,还供给食宿,又不遗余力的教导他们知识,现在又给他们最稀少的医书,他们如何能不感动?”

原来,大明的医书是最稀少的,别说平民了,就是一般的有钱人家里也没有。

全大明最多的书,除了《大诰》以外,就是《四书五经》和《佛经》了,甚至《四书五经》都不一定有《佛经》的存世量大。

至于专业性比较强的书,比如医书,那真的是少得可怜,这种书一般都是传家的,有些行医十几年的人家,可能都没几本医书。

听到这,何秋真的震惊了!

“这……这连医书都没有,也能行医十几年?他懂医术吗,这不是要治死人了?!”

陈四维叹了口气,“很多行医的医生也就懂一两个方子,甚至有些村里的医生就不识字,治病全看经验。”

何秋的三观受到极大的冲击,他只是从新中国建立的历史上,想像觉得大明的医疗条件很差,但万万没想到,大明的医疗差到这等地步!

朱高炽两兄弟也是不谙世事,毕竟一直都是在王府,对外面的情况并不了解。

朱高炽就有些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忍不住问道:“不是有惠民药局吗?”

说起这惠民药局,其实就是明朝的公立医院和免费药材库,朱元璋以前下过令,让药材产出地用课税的方式提供。

可是地方上的百姓赋税多了去了,惠民药局又是个用药大户,还是免费用药,没有收入,只进不出,这才没多久,就已经破落的很了。

陈四维也很直白的讲了,京城那边的情况还好,听说城里的惠民药局还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但落到县里,就现在书院一些学生家里所在的县,惠民药局已经是可有可无的机构了,缺医生,缺药材,有人生病都不会过去,药局也不收治。

陈四维还有些犹豫的说道:“听他们有些人说,惠民药局也不是真的没药材,只是掌管药局的官员把库房的药材拿出去倒卖了,很多药房的药材就是从惠民药局来的。”

朱高炽两兄弟满脸怒容,狠狠地说:“又是这群贪官!”

何秋也是苦笑连连,他是在没想到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就惠民药局的这群医官都敢贪,这种风气可真的是。

也就是现在朱元璋没注意到这种半官方的机构,主要精力都放到整顿官场上了,要是被他知道这种事,那这群医官还能有的好?

何秋又跟三个徒弟聊了聊,抽查了下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果还是陈四维的最好,他虽然底子薄,但向来是用功的。

朱高炽和朱高煦到底是没吃过苦,对学习虽说上心,但还是贪玩,特别是朱高煦,之前在王府是个熊孩子,到了书院好一点了,也还是个孩子头,更喜欢带着人一起踢蹴鞠。

何秋之前就跟朱棣讲过,不过朱棣也没多管,能不让他像以往那么不懂事就好了,至于闲暇之余是不是孩子头,对朱棣来说都无所谓。

……

朱棣这边收到何秋的《赤脚医生手册》,趁着空闲仔细研读了一番,虽然他不懂里面的医术对不对,但王府上有人懂。

朱棣让王府的医官过来看看这本书,给出一个评价。

燕王府的这位医官叫林朔,林朔的医术也是家传的,自幼行医,且行医多年,是在燕王就藩的时候,被聘请过来的。

目的就是想利用官方身份,多接触些平时找不全的医书,燕王这边就很容易满足,而且他每月还要抽出来最少五天在城里给穷苦百姓治病。

以往林朔借着燕王的身份,看了不少有前朝名医们点评过的医书比如《千金方》、《金匮要略》等,还有很多官方的医案。

没想到这次能看到这么一本名字有些奇怪的医书,虽然这书名字奇怪了些,但是这里面的方子什么的那可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林朔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的找到朱棣,要求他带自己去见一面这位写书的大医。

林朔毕竟不傻,他从朱棣的态度就看出来,这书是今人写的。

朱棣听了他的要求,面色古怪,说他可能要失望了,写书的那个人应该不懂什么医术。

林朔有些傻眼,坚持说到,这不可能啊,能写出如此医书的人,医术上最少也是一名大国手,比他林朔强多了。

朱棣也没多解释,只是领着他一起,到了城外的知行书院,来找何秋了。

朱棣带着一个陌生的人找上门来,何秋先是有些警惕,这是又给他找了什么活吗?

至于林朔,那就是震惊了,因为何秋的年纪实在太小了!

医生这个行当讲究天赋是不错,但更吃的是经验,一个医生见识的病例,治疗的病人少了,那肯定是成不了什么国手的。

像何秋这么年轻的国手,林朔是真的没有见过。

这就让他有些不确定,那本《赤脚医生手册》到底是不是出自眼前这位少年之手了。

但是朱棣领他过来见作者,朱棣没必要在这种问题上骗他呀。

拿别人的医书当自己的这种事情,只要懂行的一问不就全都露馅了,在燕王面前弄虚作假,是觉得燕王的刀子不够利吗?

何秋看了两眼林朔,然后懒懒的跟朱棣打了个招呼:“王爷,哦不,岳父大人好啊,您这过来有什么事?”

听到何秋的称呼,林朔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原来是燕王的女婿,那想来他手中的书稿大概率是从别人手中巧取豪夺来的吧?

林朔心中有些厌恶,又开始祈祷那位素未谋面的同行一定要好好地,他还想去和他好好探讨一下医术呢。

朱棣给何秋讲了下来意,何秋看着面色寡淡的林朔,有些头疼,只能面上热情的给林朔打了招呼。

先把两人请到小院里坐下,把茶泡好给他们两个。

然后看向林朔说道:“林医官可能要失望了,我不是这本书的作者。”

林朔虽然心里早有预料,明知道不可能是何秋,但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林朔还在这胡思乱想,就听到何秋又讲道:“这书算是我师父和他几个好友一起编簒的,收录了他们这天南海北的行医经验。”

林朔忍不住问道:“不知令师……”

何秋歉意的说道:“已然不在世上,连着几个好友都已经去世了。”

林朔心里更加失望了,不过看何秋的样子,应该也不是真的杀人夺书的那种人,心里想要和作者探讨医术的心思也淡了下去。

只是何秋看到林朔隐隐有些失望的面孔有些不好意思了。

何秋就绞尽脑汁的回忆自己前世的一些记忆,他前世还有一个好友是学医的,不过学的是西医,但有些东西总是相同的。

何秋就给林朔好好地讲了讲如何建立患者的医案,医学统计学,解剖学等等零零散散的知识。

林朔刚开始还不以为意,但后面越听越认真,忍不住和何秋探讨了起来。

何秋讲的建立医案,和那个医学统计学听起来就很棒。

林朔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他最是清楚不过,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若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医案,每次生病的情况都有记载,就能减少用药失误的情况。

至于医学统计学,这可不止是一般的病症可以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归纳总结,就是药材的药性也是能用得上的。

同一种药材,因为年份、产地、采摘和炮制方法不同,造成的药性不同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定下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统筹用药分量。

虽然林朔也希望每个医生都能做到像他这样,按照患者情况的不一样,区分用药。

但这世上还是庸医更多,有些人一张方子在手,伤寒用它,头疼用它,腹泻也用它,治好了是自己医术高明,治不好那就是天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着实误人!

但若是推行了何秋所讲的这些学问和制度,再配合上这本《赤脚医生手册》,那就真的不一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