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257章 未来可期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257章 未来可期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257章 未来可期

朱元璋忍不住站起来,来回踱步,回想着之前手头上的其他各省的税赋情况,口中喃喃自语道。

“这就是变法的好处吗?若是天下各省都像北平三镇,那朝廷该有多少赋税啊!”

当初何秋对着朱元璋怒喷大明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而且可操作性都很强。

这才是他得了良乡候后,不断被朱元璋父子重视的一个原因。

能指出大明的问题的人有很多,甚至有些问题,就是住院站刚自己也清楚,但因为缺少钱粮,只能暂时妥协。

可当何秋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后,朱元璋仔细思索就发现这条路是可行的。

为了朱明江山的千秋万代,他当然会重视何秋,并且竭力推动何秋所说的变法。

可就是朱元璋也没想到,朱棣能借助何秋在北平留下的底子,做到现在这一步。

这下把朱元璋变成了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财主,这么多钱,朱元璋真的眼红了,要知道京城、苏杭等地,底子可比北平好多了。

若是在这些地方,全面推开变法,那能收上来的商税等岂不是比北平的还要多?

朱元璋有些热切的向何秋问道。

“你觉得我的想法如何?”

朱元璋实在想象不出,若是这些地方也变法之后,能给朝廷带来多高的收益。

何秋倒是很镇定,直接摇头,给朱元璋浇了盆冷水。

“陛下,北平三地能有这么高的税赋和当地的几个大型工厂脱不开干系,若是没了遵化铁厂,没了西山煤矿,它再怎么变法,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税收。”

“而且当地的商税虽然很多,但那也是建立在开关贸易的底子上的,可是很多内地省份可没有这种便利,就是一条交通保障,恐怕也没法满足,这样怎么能有商人愿意去呢?”

朱元璋也稍稍冷静了下来,他不得不承认,何秋说的确实是实情。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有北平这么好的条件的,何况北平能全额收上来商税,也是因为当地最大的商人就是燕王,香水这些业务不都是眼前这个小子开展的?

燕王能够全力支持他这个当爹的,内地的很多人可就不一定了,像是苏杭等地虽然也推开收商税的手段,可现在收上来的商税依旧不多。

想都不用想,肯定有很多人偷税漏税了。

朱元璋踌躇了一会儿问道。

“那依你看,如果朝廷全面推开变法,能收上来多少税收?”

何秋在心里估算了下,大致报出了一个数字。

“白银五千万两。”

五千万两!这个数字把朱元璋砸的晕晕乎乎的,这不就是一座银山吗!

朱元璋心头第一个闪过的想法就是,这么多钱他该怎么花啊!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清醒了过来,急忙追问道。

“你是怎么算的,怎么会有这么多银子?”

何秋轻笑着说道。

“陛下你看,单单是北平的遵化铁厂,一年就能贡献税收八十多万贯,在附加同类钢铁产业,也就是上下游产业,一年能缴纳赋税一百多万贯。”

“若是大明再多兴建一批铁厂,那就是多少钱了?”

“北平有水泥厂,又来修路方便快捷,而且路面很结实,若是全国上下大多数地方都修上路,商税就能收上来很多了。”

“对外贸易,也不仅是能对朝鲜和日本开展,南方完全可以下西洋,西边也有不少国家,对我大明的产出是很需要的。”

“零零总总算下来,也就有五千万两了。”

朱元璋敏锐的发现了一件事情,何秋说的都是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就像如今苏杭等地不愿缴纳商税,就连朝廷盐政,一年收上来的盐税也是有漂没的。

朱元璋明白了,若是想要做到何秋说的这样,恐怕还要对士绅们下狠手才行。

把地方上的头头脑脑全部敲碎,让大明的官吏深入到乡间,只有这样,何秋心目中的这种场景才能真正实现。

要不然恐怕也就是一年岁入两三千万两的水平,忽然朱元璋不自觉的小吏,也就两三千万,哈哈,自己何时有这么大的胃口了。

就是现在朝廷一年岁入也就将将到了千万两。

朱元璋甩了甩脑袋,想何秋问道。

“若是朝廷收上来这么多税,会不会是民间积贫,不利于大明的统治?”

何秋很欣赏朱元璋的这种做派,他确实是把底层百姓放在心上了,认真的说道。

“朝廷收了这么多税当然不是用来看的,只有用出去的钱才是真的钱。”

“若是朝廷统一使用这些钱粮,在大明各处修建水利,整修道路,推广学堂,招募官吏,提高军队待遇……这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然不会出现陛下担心的事情。”

“未来就算是大明要兴建土木,也需要给老百姓发工钱,这样就是底层百姓,也能享受到大明强盛带来的好处了。”

“别的不说,若是朝廷有了这么多钱,大力治理黄河,让黄河不再泛滥成灾,那又有多少百姓会记住朝廷的恩德?大片北方的百姓都将成为大明的拥护者!”

朱元璋听的极为心动,治理黄河,这样的美梦他也做过,他本人就是安徽的,黄淮两河的水灾对他小时候可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可以说朱元璋幼年的悲惨命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黄淮的水灾,水灾之后又是蝗灾,一步步将他们一家变成流民,兄弟离散。

当初朱元璋也召集人研究过黄河的问题,可是朝廷一年岁入就这么多,怎么挤都挤不出来这么多银子。

朱元璋忍不住摇了摇头,有些低沉的说道。

“治理黄河,朕也曾让人考察过,官员们的汇报就是可以治理,但不能根治,实在不划算。”

何秋摇头说道。

“黄河是可以杜绝水患的,至少大面积的水患是可以杜绝的!”

朱元璋整个人一惊,失声说道。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的脑子一片混乱,那些治水大师们说的难道都是错的?何秋是从哪的出来的结论,黄河可以根治?

“你要知道,你若是说谎,那可就是欺君之罪!”

何秋镇定自若的点头说道。

“臣不会骗人,黄河确实可以根治。黄河水患主要就是上流携带的泥沙堵塞河道,若是在黄河上游大规模种树种草,恢复植被,持续推行二十年以上,完全可以改变黄河的情况。”

“当然,每年的投入也不会少,至少要在千万贯以上。”

朱元璋的呼吸为之一滞,千万贯,二十年!

可是再想到自己的童年,若是能让黄河下游的百姓不再遭受自己童年之苦,这些不都是值得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