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324章 永乐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24章 永乐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324章 永乐

何秋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之前的时候,朱玉颖没少带何栋这小子往东宫跑过。

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何栋记下了皇宫的模样吧?

何秋喜笑颜开的哄着何栋,父子两人这些天都是在这样的傻兮兮的对话中乐呵一天。

这惹得一边的朱玉颖极为不满,觉得何秋在和她抢孩子。

这样简单的生活,只是持续到了冬日,朱棣正式召开第一次大朝会的时候。

何秋作为侯爵,不能不参加这样的大朝会,早早的起了床,屁颠屁颠的赶到朝天宫。

等到朱棣龙行虎步的坐到那张代表着大明王朝最高权力的龙椅上的时候,有些年纪大的老人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朱元璋。

这两父子实在太像了,更何况朱棣如今也是不到四十岁登基,和当初朱元璋登基的年龄差不多。

唯一有些区别的是,当初的朱元璋登基,身边文臣猛将无数,如今的朱棣看起来身边的亲信文武要少上不少。

但何秋知道,这都是假象罢了。

朱棣手下那一票将领们,虽然没有了历史上靖难战役的表现舞台,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何况这些人本就算是朱棣的潜邸大臣,可以预见的是,在朱棣治政的时候,这批人肯定是会得到重用的。

更何况,除了这批人,还有在历史上曾给朱棣造成极大的麻烦的平安等人,他们现在可都也是朱棣的手下。

毫不夸张的说,朱棣手下就是将星如云,只是现在这些人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表现机会。

一旦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肯定会在大明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朱棣手下的盛世出一份力气。

但仅仅如此,朱棣和朱允炆那个望之不似人君的家伙,也是差距巨大,单单是双方的气魄,就已经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之前为什么要支持朱允炆当太孙呢?

朱棣已经当了将近三年的太子了,在场的很多人对于他的执政风格也有些了解了,说得直白点,和朱元璋算是一脉相承。

这可能会让很多渴望改变朱元璋定下来的国策的家伙们失望,但更会让那些心中还有着自己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们欢欣鼓舞。

在这样的大势下,无论文武大臣,都是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他们都是明白人,只要朱棣继续保持朱元璋的对内、对外的改革,他们总是有机会成为勋贵,有机会将名字刻在昭昭青史之上。

远的不说,之前被朱元璋指派去修复淮河水道的那个家伙,不久可能达成名留青史的目标了吗?

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此人至少会在两淮之地,留下自己的大名,为后世所传唱。

蓝玉摸了摸自己鬓边的白发,有些怅然的说道。

“若是我能老上十几岁,说不定会和其他人一样,热血沸腾啊!”

龙椅上的朱棣还在那说着一些鼓励开疆扩土的话,底下的蓝玉却是意兴阑珊,他把自己的忠诚都献给了懿文太子朱标。

如今他的年纪本来就不小了,若不是朱棣为了避免外人非议,强行留他在朝,他早就辞官回到凤阳了。

何秋笑眯眯凑过来说道。

“凉国公哪里老了,明明还是老当益壮嘛!”

蓝玉回头一看,发现是何秋,顿时嗤笑道。

“我就不信你不懂,都说一代新人换旧人,就算我现在还没有真的老了,该给人让路就是要让路的。

不然说不定就晚节不保了。”

听完蓝玉的感慨,何秋也是惊了,谁和他说蓝玉没脑子,经常犯浑的,这不是很清醒吗?

龙椅上的朱棣已经将话说完了,虽然何秋没有仔细听,但也知道大体的内容,基本就是延续之前的想法,重视小农。

一再强调农民、一般百姓们的地位,至于那些士人,反正在朱棣的话中并没有提到他们。

这也是何秋搞了新式教育后,带来的一些改变。

何秋教育出来的人,不用通四书五经,照样可以治国,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靠科举呢?

靠死读书,就是真的成为进士了,到地方做官,也只会被人忽悠,白白浪费资源。

何秋也没兴趣去管这些在场的文官们是怎么想的,他倒是很喜欢朱棣的这番表演。

朱棣的表演仍然没有结束,很快朱棣就宣布待到明年开年,大明的国号就会变成永乐。

同时,朱棣又再次下调了部分州府的赋税,尽量减缓大明境内的矛盾,也算是向普通百姓挥洒他这个新任大明天子的恩德。

不过朱棣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一篇礼部的奏折,让他看皱了眉头。

“礼部希望朕大赦天下,将牢中的罪犯都释放了?”

朱棣看到这样的奏折就很是不爽,虽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继国都会试图放过一批罪犯。

但这事在朱棣看来,就没有道理了。

皇帝登基,普天同庆,可是这和官员们有什么关系?和牢中的罪犯有什么关系?

朱棣不由的很是不悦的批示道。

“朕登基以来,是希望与天下的普通百姓同乐,绝非牢中的罪犯!她们若是就这么被放了出来,你们打算怎么挽救他们?

和这些罪犯相比,被他们杀害的受害者们,又是何等的无辜?”

反正何秋是听说了,朱棣因为这事大发脾气,把礼部老资格尚书蹇义吓得够呛。

蹇义也是战战兢兢的,没想到如今的皇帝这么难以预见,早知道就不应该写这些东西。

好在朱棣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因为这事就针对礼部的蹇义,这让蹇义大干庆幸。

这要是换到洪武朝的时候,恐怕蹇义也需要扛上不少的责任,只能说时代确实变了。

这已经不再是朱元璋的时代了,而是来到了朱棣的永乐年间。

何秋在心中默默感受着这样的事态变迁,脸上不由的挂着柔和的笑容。

朱棣的性子,有时候其实比朱元璋更为暴躁,做事也更为直接。

相比之下,大概是朱元璋享国日久,那种小手腕,简直是像是与生俱来的。

不过双方对于文臣的不信任感,倒是一如既往。

要不然,朱棣也不会借着礼部想要赦免罪犯的消息,敲打大臣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