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031章 蔡先生赐字:华之

崛起,从1900开始 第031章 蔡先生赐字:华之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031章 蔡先生赐字:华之

陈天华听了如雷贯耳,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刻的心情。

他抬眸仔细打量着,这位从绍兴走出去的历史人物,事迹传颂有二个世纪,没想到自己很幸运,但又毫无准备的相遇。

“晚辈陈天华拜见蔡先生。”陈天华向前一步,非常恭敬地作了一个九十度的深度作揖。

“这位是…”

蔡鹤卿一个怔愣,手指着陈天华面向刘玉芳问道。

“噢…他就是我跟先生提及过的,我的同村人陈土根,他的大名叫天华。”刘玉芳介绍道。

“哎哟,你就是数月前在江里浸泡二天,却又活过来大难不死的那个少年啊,可泣可贺,说明你的生命力强悍。”

蔡鹤卿目光炯炯地赞叹道。

“没想到,晚辈这等浊事还烦到先生您这里,实在是惭愧不已。”陈天华低头轻语。

此时的他还真是惭愧,这并不是他的生命力有多么强悍,而是偷偷再生了一次,属于严重作弊。

“你不用惭愧,而是这世道不公,义和团这种闹剧,本就不该发生在中华的大江南北。”蔡鹤卿愤慨道。

“哎呀先生,咱先不说这样了吧,饭菜上齐了,咱们移步上桌吃饭。”

刘玉芳见状,连忙打岔打断,她深谙蔡先生的脾性。

“对对,吃饭吃饭,咱们可以边吃边聊嘛。”陈其美观眼察色,连忙帮着圆场。

几个人簇拥着蔡鹤卿移步饭桌前落座,开始端碗吃饭。

新派,中午属于工作餐,不准喝酒。

大家边吃边聊,吃完之后李淑贞有事先走一步,剩下的他们四人,又在雅间喝茶继续聊些事情。

从他们的交谈中,陈天华连听带猜,大概了解到他们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凑巧在了一起。

光绪十五年,蔡鹤卿中举人,同时中举人的还有一个山阴县的老秀才,叫刘文杰,他就是刘玉芳的父亲。

他们二家之间的交往从此开始了。

第二年,蔡鹤卿进京殿试中了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授职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后遇梁启超,同情维新派并支持创办新学,包括上海女子经正学堂,蔡鹤卿亲自授课。

所以,他跟刘玉芳有师徒之谊。

由于看不习惯清廷之腐朽,去年他辞官返乡,恰好遇见刘玉芳回绍筹办中西学堂,被聘为中西学堂教长。

在清末办学,学堂督办只是个行政职位,而教长则需要有名望人士出任,才能镇得住那些文人墨客。

蔡鹤卿是绍兴走出去的举人,十八岁就在绍兴开堂讲学,十五年之后出任中西学堂教长,当之无愧。

蔡家世代经商,其父和几位叔父在江浙都开钱庄,自然跟陈其美的二叔,珠宝商陈宗玉关系密切,蔡陈两家的情谊也就这样认识并开始。

陈琪美父亲早逝,他跟随长兄陈琪业投靠二叔陈宗玉,跟蔡鹤卿就此认识。

而陈琪美是个野心勃勃、思想激进分子,虽年轻却跟同样激进的蔡鹤卿很是投缘,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受聘中西学堂教长,蔡鹤卿也把陈琪美带了进来。

到此,陈天华这才恍然大悟。

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除了思想激进,还有就是同乡,同为浙江人。

在时下社会,同省同县同乡在一起共事,都有一个特殊的情节在其中,那就是一份基本的信任。

他们这些人走在一起,都是忧国忧民、志向远大之人,也叫志同道合。

瞧见陈天华寡言少语,隐隐忧郁的眼神,似乎看尽世间上的所有一切,鹤卿先生声音响起:

“土根…不天华,你现在乡下做什么?”

陈天华抬手,不卑不亢道:“回先生的话,晚辈如今在乡下搞些水产营生。”

刘玉芳立马接过话来说道:“他能下湖捕捉河蚌,养珍珠的大河蚌,收获不少大珍珠。”

蔡鹤卿又道:

“我看天华不但能经商,而且还是个能把握时局,非常聪慧之人,我会识相,天华不妨空余时间里,多往中西学堂来走动走动,相互可多做交流。”

他明显是在发展志同道合之信徒。

“先生高义,晚辈多谢先生抬爱,天华一定谨记先生教诲,有空自然会到中西学堂向先生请教。”陈天华欠身道。

其实,对于清末那时的觉醒年代,陈天华还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想成为无故的先驱者。

他想做脚踏实地的事。

食堂厨子把重新沏好的茶端上来,三两下功夫,把桌子打扫干净离开了。

蔡鹤卿抿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对陈天华说道:

“土根是村里的习惯叫法,算是俗称但不能登大雅之堂,天华这大名可以,但怎么能没有字呢?”

这个年代,每个男子成年需要取一个字,这是一种社交场合的昵称,显得有身份。

各种场合用名和字都有讲究,古往今来,一直沿用至今。

陈天华深知蔡先生为他好,故解释道:

“我的父母在乡下没什么文化,现在父亲又出了事,这字就更是没办法取了。”

“这就叫命运,你与文雄同乡,又以姐弟相称,若不嫌弃的话,我来替你取一个吧!”

听到鹤卿先生如此说来,陈天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让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人物取字,这真叫三生有幸。

旁边的刘玉芳和陈琪美也是惊愕不已,都没想到博学多才、而又孤傲的鹤卿先生,竟如此看重一位初次见面的乡村男孩。

陈天华激动的不知如此表达,只得深深作揖道:“天华求之不得,多谢先生赐字!”

蔡鹤卿抚着浅浅的八字胡须,徜徉道:

“你名天华,华夏民族的天际,志向远大啊,你的父母希望你有远大前程,节衣缩食地供你上私塾读洋学,故给你取大名为天华。”

“而土根则是你的小名,意为叶落归根,故土之根,期望你将来发达了,别忘了故土之根。”

“是的,先生!”陈天华喉咙嚅动吟了一声。

尚不知陈少安和薛婉珍夫妇俩起名时的想法,但后世父亲取名还真是有这层意思。

“既如此,我就给你取字为华之,延续你父母希望你叶落归根之意!”

陈天华心里一阵思索,见刘玉芳和陈其美投以赞许目光,心里就一个肯定:华之,好字。

于是,他再次起身,深深作揖道:

“再次感谢先生,谨记教诲,不忘乡土。”

“好好…以茶代酒庆贺一下。”

“……”

深秋的绍兴多云天气多些,天上的太阳就像是深闺修女,羞答答的。

雅间里师徒们畅聊连日来学堂里的事情,各自抒发己见和胸怀之情,遥望过去,感叹未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