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037章 成了生意还认亲

崛起,从1900开始 第037章 成了生意还认亲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037章 成了生意还认亲

“哦!二叔您过誉了,华之确对买卖有兴趣,前天跟鹤卿先生和英士兄曾经聊起,也谈不上什么谋划,只是有些肤浅想法而已。”

在商界大佬和前辈面前,他当然表现得比较谦恭。

“呵呵…但说无妨。”

“是这样子的,华之想搞‘围湖养殖’,从瓜子湖水域做起,主要养殖鱼、虾、蟹类,还有用鸡冠蚌养殖淡水珍珠。”陈天华先说了水产方面的设想。

陈宗玉颔首赞许。

“除了水产养殖,华之还想做些化工制造方面事宜,重点在民生日常用品类,这些物品社会需求量大,既能赚钱,又利于民生。”

“现在这些领域都被洋货占有,国货几乎没有,我想试试先做做仿制品,这样价格上有着极大优势,不知二叔您有何指教?!”

他把自己近期的一些设想全盘托出,也想试探一下这位前辈的思想境界,以及对民族产业的眼光。

陈宗玉全神贯注在听,对陈天华立足于国内民生领域的设想,发展民族经济,不时地颔首赞许。

陈天华有所不知,陈宗玉本身就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的梦想就是华夏品牌走向世界。

他设在诸暨的珠宝加工坊,做的产品就是远销国际。

当然,对于陈天华目前设想,他很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之啊,围湖养殖这种项目,虽然说前二年投入大些,回报周期有二年以上这个周期,但以后几年就能一劳永逸地回收投资,并且涉及技术都不是很难的事。”

“主要还是水质要有保障,而瓜子湖的水质恰恰有保障,所以说这个项目可行,重点还是要协调好县衙里水产署,乡镇各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但化工产品方面,我倒有些疑惑,主要是涉及技术,西洋产品往往专利保护,清政府也在推行专利,要解密绕开它可就难,国内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你可得三思哦!”

陈宗玉开门见山,直接抛出疑惑,足见其非常真诚而不见外,且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

“哦,二叔说的都很关键,关于化工方面的知识,以及国外专利法规,闹义和拳之前,华之在洋学堂里读书时,偶见洋教士有几本化工方面书籍,借来学习并做过详细笔记。”

“华之记忆力强,对这方面有所见解,至于专利,我的产品在配方,外观和结构方面,只要与之有一定比例的不同,按专利法规就可认定为不同品种。所以,我想先搞一个简单点的作坊工厂,小试探索,待成熟后再扩大发展。”

陈天华侃侃而谈,他当然无法解释自己的前世奇缘,只能又是往洋学堂那里推。

现在看来,陈土根没混得多长时间,且没学到东西的洋学堂,以后成为解释自己先知先觉的途径。

从这角度讲,他也算是维新,洋务派方面的人物,至少属于新派新学,一直在为西方学术和文化在做宣传。

听陈天华如此肯定,陈宗玉也颔首赞许。

“华之的这些项目我很有兴趣,如有可能,我愿意投资入股,届时听你安排,如何?”

“哎呀,二叔能入股支持,那是华之的福份,求之不得呵,这样吧,这事先由小弟做一个详细方案,再做小试,然后再与二叔商议股份比例等等!”

陈天华一高兴,从座位上起身拱手致谢!

“哎哟华之不用这么客气,我都有点难以置信,你这个年龄,居然懂得做企业方案,小试,股份比例云云,换个别人,听都没听说过。”

陈天华刚才这番话,让陈宗玉从头到尾都是惊讶万分,实在是难以置信。

“可能我天生是做生意的料吧,这是江浙人所固有的基因,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吧。”

“哈…哈哈…”陈天华风趣一说,两人畅怀大笑。

谈笑风生间,陈琪业手持一叠银票进来了。

“小先生,这是一万块大洋银票,共十张,每张一千块,请收好!”

陈天华从陈琪业手中接过银票,小心折叠后放入长衫内衣口袋中,拱手行礼:

“多谢少掌柜。”

话音刚落,却听得陈宗玉哈哈笑道:

“你们之间的称呼也得改一改了,勤士啊,天华跟英士互为异性兄弟,你们之间也得以兄弟相称,这样就不见外了。”

“噢原来如此,那当然是求之不得,华之兄弟,我是英士大哥,虚长十几岁,今后还得向你学习,惭愧啊。”陈琪业反应还算快,马上拱手相让。

“那里的话,勤士大哥谦虚了,小弟华之今后还请大哥多关照。”陈天华深深鞠了一躬。

“好好好,今后我多了一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上的侄儿,非常满足。”陈宗玉笑言道。

“多谢二叔抬爱,华之非常幸运,也感到非常荣幸。”

“……”

陈天华跟叔侄又闲聊一会,就起身告辞。

陈宗玉想留着吃个午饭,但陈天华推说还有些事要办,下次机会很多,一定陪二叔喝几杯。

陈宗玉也就没有挽留,本来嘛午餐往往不算是隆重正餐,要晚上才是。

但瞧陈天华这架势,他也不可能一直待到晚上,所以这次也就算,以后,反正机会很多。

陈天华从东湖月明出来之后,本来想去趟镜明学堂,告诉他们一声,所有珠宝都卖掉了。

但后来想了一想,感觉有点俗气。

像蔡先生,陈琪美这样的激进分子,视银财如粪土,为了所谓革命理想,把家产都可以捐出的人。

他们感兴趣的是维新变法,变革洋务等等。

至于他卖出珠宝之事,陈宗玉或陈琪业自然会告诉陈琪美的,那么,刘玉芳也就知道,她就不用再担心他的外债了。

所以,他想了想,就在八字桥的长街上,给家里人置办了新的绵被,床垫,几斤毛绒线,还有几匹花布,弹压过的棉花,反正,他买的东西塞满了小船舱。

冬天来了,他要让全家人都做套全新的棉衣、棉袄、棉裤和棉鞋,还有毛绒衣。

再给母亲和亭娟姐妹俩,每人做二套新衣裳,还给母亲买了套银质耳环与一对手镯,医学上说银器可帮助身体排毒,杀菌,促进血液循环。

这次进城绝对的是满意而归,母亲和亭娟幼娟姐妹俩见了这种多的东西,是又惊又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