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436章 社团权利之争

崛起,从1900开始 第436章 社团权利之争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436章 社团权利之争

烛光之中,刘玉芳秀发蓬松,明眸皓齿,如春夏间的水密桃似的水灵。

那束腰紧身黑衣之下,凹凸有致的身躯,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暗夜之中的精灵,带着无限的魅惑。

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的漂亮美艳与果敢,只是身上多了点萧杀之气。

“华之,你怎么这样看我,难道姐变化大得让你陌生了吗?”

见陈天华仍不吱声,可那双明亮的眸子,直勾勾地盯着她看,恍惚在透视她的肌体和内心。

那灼灼的目光,直烤得刘玉芳的脸颊,顿时绯红了起来。

五年前,陈天华刚穿越过来,碰到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情,是刘玉芳挺身而出,她像一个从天而降的侠女,帮助他解了围。

那年,陈天华十八周岁,号称二十岁,而刘玉芳也刚满二十一岁。

说实在的,刘玉芳是陈天华今生踏入世俗红尘的最初引路人。

在绍兴镜明学堂,因她的缘故,他认识了蔡鹤卿,陈琪美,李淑贞,才有了后来的陈宗玉,刘文杰,李存智等人。

而李淑贞与李存智这对父女,是他的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支点。

就这样,他的人脉关系才一步步圈了起来,仕途前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刘玉芳的印象里,五年前的陈天华,那是个沉默寡言,涉世未深,瘦高又黑的少年郎,整天跟横湖和瓜子湖里的鱼虾,河蚌打交道,活脱脱一个‘浪里白条’。

那年,他还赠送她一颗硕大的天然珍珠,过年前还用小划船送来五条鲜活的大螺蛳青鱼。

那时候,他还在拚命挣钱还债,养家糊口。

没想到,五年后的今夜,昔日略带羞涩的少年郎,完全成长为一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长相英俊的成熟男人了。

而且,五年间他变幻莫测,成就了许多传奇故事,不但做成了大清王朝的三品大官,还是个手握兵权的少将军,独霸一方的煤广自治区总督办,拥有数十万山民,以及煤矿、铁矿、发电厂、建筑、畜牧业等经济实体,个人资产数千万之巨。

还成了首位在江南全面禁种罂粟,禁食阿片的清朝官吏和一方霸主。

这让她惊喜万分。

真是造化弄人,无心插柳柳成荫。

光绪二十八年的正月初八那天,众人在蔡鹤卿杭州西湖的宅院告别,却各自走上了绝然不同的道路。

“玉芳姐,您不是和英士大哥去了日本留学,后来为什么不和倩华她联系了呢?又是什么时候回的国?”陈天华没有直接回复刘玉芳,而是迫不及待地询问。

上次在西湖边蔡公的宅院里大家分开,说好以李淑贞为联络点,三方保持书信往来。

开始第一年还算正常,蔡鹤卿先生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后相继创立了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等等,推崇西洋新制,反对旧制。

后来,据说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被清政府查封,人也被通缉追捕。

据说,蔡先生为此东渡日本,躲避追捕去了。

而刘玉芳陈琪美夫妇俩人,到了日本之后,先是在大清国留学生社团举办的语言速成班,学习了半年日语。

而后,陈琪美求学于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务管理,而刘玉芳则在东京青山实践女学,学习师范教育。

俩人属于自费留学,且家庭条件富裕,夫妇俩是单独租房子居住,据信中说,他们的居所,成了留学生们经常聚会活动的场所。

后来,不知乍的,与李淑贞的书信联系中断了,当时她还颇为着急,动用了父亲李存智的关系,想尽办法可都联系不上。

“这事说来话长,待我慢慢告诉你吧。”刘玉芳喝了口茶,准备把所有情况都倾情道来,不想有啥隐瞒。

原来,刘玉芳陈琪美夫妇俩在东京时间久了,先后跟触到许多思想激进分子,和革命之士,像著名的孙先生,黄兴,宋教仁,周树人,陶成璋,徐锡林等人。

陶成璋,刘玉芳,徐锡林,周树人都是绍兴同乡,彼此来往密切。

后来,蔡鹤卿来到东京不久,绍兴同乡会人员扩大不少,影响力也大了。

不久,由陶成璋等人发起,以绍兴同乡会为主体,组建光复会,推举声望最高的蔡鹤卿为会长,陶成璋自己为副会长,刘玉芳,徐锡林,周树人等为骨干。

在东京成立光复会不久,蔡鹤卿与陶成章等人潜回上海成立光复会总部。

光复会的宗旨: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光复会的手段,主要以暗杀和暴动相结合,联系会党,策动新军起义,推翻满清政府。

上海总部设在新闸区仁和里,下面有一个暗杀团,头目叫李宾和,是个清军绿营军官,也是江湖帮会成员。

随着光复会工作的深入,蔡鹤卿与陶存璋之间的分歧是越来越大。

蔡先生并不赞同不分青红皂白,大搞血淋淋的暗杀,和以策反暴动,武装割据的帝王思想,他赞同非暴力或尽量减少暴力的和平统一。

后来,他逐渐淡出了光复会的日常活动,从新热衷于他的教育事业,以及伦理学研究。

期间他是经常出国考察,国内各地讲学,游离在欧美,日本,上海,绍兴等地。

与此同时,孙先生和宋教仁等人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不少光复会成员重新加入到同盟会中。

陈琪美是孙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他首先加入同盟会之后,又动员刘玉芳加入。

由于光复会高层分歧严重,组织退化涣散,成员流失颇多,无奈之下,陶成璋自行退走东南亚,说是为光复会筹措资金。

光绪三十年底,蔡鹤卿同意加入同盟会,被孙先生任命为上海同盟会负责人。

这就标志着上海光复会并入同盟会之中。

为加强对上海同盟会和光复会的领导,陈琪美和刘玉芳受孙先生指派,在光绪三十一正月间回国,实际参与到合并之后上海同盟会的领导。

而霍山也是孙先生的一名追随者,他奉命从华南广东到上海,壮大陈琪美他们的队伍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