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076章 语重心长

崛起,从1900开始 第076章 语重心长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076章 语重心长

只一会儿,佣人吴妈已将陈天华引到客堂前,“土根少爷,请进去吧,老爷太太都在里面客厅。”

“谢谢吴妈。”陈天华朝女佣点头示谢,然后大步跨过门槛进入客堂。

见到刘文杰和蔡氏夫妇俩,都笑眯眯端坐在上首,逐双膝下跪行子侄之礼。

“晚辈土根,给刘世伯、伯母拜个晚年,祝您们二老新年快乐,健康长寿!”

“哎哟…还行如此大礼,土根贤侄快快请起,请坐!”刘文杰眉开眼笑地抬以虚手。

“土根这孩子,快起来坐。”蔡氏也弯下腰去,伸手虚抬。

名门望族的刘文杰,是个根深蒂固的旧派,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非常讲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数规矩。

刘文杰没想到陈天华进门就行大礼,心里喑自赞叹这孩子太懂礼数规矩了,在时下乱哄哄的年代里很少有。

陈天华今日之做派是很有讲究的,按规矩他是刘玉芳的义弟,又逢正月期间,行子侄之礼也算恰到好处。

他起身移步,坐在刘文杰下首的一张红木八仙椅上。

主宾位落座,丫鬟随即送上碗茶。

他端起碗茶用碗盖拨开漂浮的茶叶,低首轻轻抿上一口,然后再放下茶碗于茶几上,以示礼貌。

这副行头作派,完全像个大户人家少爷,至少是有涵养的读书人。

“嗯…”刘文杰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情不自禁地哼出一句。

他以前对陈土根没什么印象,只是女儿屡次提及他的事迹,才有关注。

而年前陈天华搞起义务年糕加工和写春联活动,让他印象加深。

作为一村之长,年轻人积德行善之举,他当然要大力支持,所以,在大女儿的陪同下,他也抽出一个整天时间,义务给村民们攒写春联。

蔡氏没介入他们之间谈话,为不打扰尴尬,她起身移步厨房,顺便去安排一下菜肴。

“晚辈本应早几日前来拜年,无奈每天来的亲戚不少,应接不暇,所以姗姗来迟,请世伯体谅!”

陈天华先开口检讨,在礼节上谦逊一些。

“正月拜年没有早晚之分,你来了就不算晚!况且年前你送文雄的那条大鱼,她拎回家来了,你的情谊已到,不必介意这些。”

刘文杰回复得也很清晰,陈刘二家不是故交,且以往过年过节的,也都没走动过。

而是因为有了刘玉芳这层关系,才有了解开始,现在似乎走近。

陈天华年前送过一条大鱼,拜叩礼节到了,至于今日来访,刘文杰自然想得到,那肯定是另有目的。

话毕,他端起紫砂壶咂了口茶,聊起了话题,“水根呐,我听说年里你家每天好几桌,可有这回事?”

“禀世伯,还真有此回事,来的人晚辈不认识,但都沾亲带故的,有外村还有外乡镇的,晚辈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嘛!”

陈天华咂了口茶,如实道来。

“这叫树大招风,他们吃你的‘大户’来的。你在腊月间的种种善举,影响面很广,给全村及周边许多家庭提供了帮助,有人赞叹,说你好;也有人妒嫉,怨恨你,这就是现实。”

“这些人家跟你们家沾点亲,或者过去多少帮过你们家人的,特别是你父亲陈老七欠下的人情,他们认为你连普通人家都能资助,那他们理应得到你的恩惠,这叫人情世故,懂吗?”

刘文杰既是长辈,又像先生,他一针见血的评议,让陈天华更加认识到,人情世故的深刻含义。

在这世上,想认真做点事确定难。

今后,还是要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弄得不好就是‘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晚辈多谢世伯教诲。”陈天华起身作揖。

“说说吧,贤侄最近是否有些想法?”

刘文杰见开场白说得差不多了,作为长辈又是里长,他主动切入主题,显得非常合适。

“禀世伯,晚辈今日来也想与您禀报一件事,不知是否可行?”

陈天华以咨询口吻抛出命题,非常得体。

“哦,说来听听。”刘文杰目光炯炯。

“晚辈准备搞一个石灰窑场,就是利用本地的废弃贝壳做原料,煅烧石灰粉,既净化环境,又解决村上剩余劳动力,让大家有事做,也增加收入。”

陈天华侃侃而谈,将计划大概说了一下。

“哦…搞一个石灰作坊,这玩意儿我倒是听说过,浙江长兴,盛产紫砂壶的江苏宜兴,那里有搞个的,但许多大作坊都请有洋人,或留洋回来的学子在搞,你这能行吗?这里面有许多学问,谁懂?”

刘文杰没想到这土根会提出这么个想法,让他十分诧异。

“这门技术,我懂!”陈天华回答得很干脆。

此言一出,刘文杰变得错愕失色。

“你懂?你怎么懂了…”刘文杰挺直了身子,双目犀利地扫向陈天华,沉声道:

“贤侄啊,这可要慎重,这玩意儿可不像摸河蚌捕虾,这是要投下去许多钱,弄不好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你父亲陈老七…唉,总之要慎重。”

刘文杰明显是持反对态度,他欲言又止地又提到陈老七,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过年过节的,提及死者总是不太吉利。

话虽没说出口,意思陈天华猜测得到,当初父亲就是步子迈得太大,一出事就亏惨了。

“世伯,煅烧石灰石主要的是建一座炉窑,这方面晚辈在城里了解过,也可以找到师傅来。”

“……”

刘文杰冷静观察陈天华叙述表情,对于利用现有原料来煅烧石灰,这个想法他觉得好是好,但没有懂的人,风险太大。

“土根贤侄,你年轻勇于创业,为咱西埠头村解决闲置劳力,增加村民们的收入,想做一些事是无可厚非,你前期搞水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并不等于你能做任何事。”

刘文杰喝了口茶,继续道:

“搞工匠作坊,尤其是窑场,这算是个学文呐,比搞个水产商铺可难多了,烧炉窑就像是烧瓷器一样,讲究技术工艺,要试验多少次才成功。”

“你说你懂,不过是偷偷读了洋牧师的几本书而已,作为本村的里长,又是你的长辈,我并不支持你去搞。”

刘文杰话的意思很明瞭,作为村里长,他不同意陈天华石灰窑场在西埠头村立项申报。

里长要是不同意,在西埠头村就没有地盘,这个窑场就办不成。

深思熟虑好的项目,陈天华当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