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827章 南北停战,划江而治

崛起,从1900开始 第827章 南北停战,划江而治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827章 南北停战,划江而治

北洋军精锐,第七协旅长陈光远,连滚带爬地跑到孝感,向镇师长,上将军王遇甲哭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个昏天黑地。

第七协旅的惨败,王遇甲也是吃惊不小啊,没想到革命军竟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让他目瞪口呆。

王遇甲,本就是湖北武昌人士,日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跟爱新觉罗-良弼等人是同班同学,他也是第一次遭遇到这样的惨败。

陈光远的协旅被打残了,王遇甲手下只有一个步兵协旅和一个炮团,他都不敢再战了,要是明天再被打残,那他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呀。

玛的,好不容易爬到镇师长这个位置,多不容易啊,兵卒就是他的本钱,人马打光了,他就是一堆臭狗屎,也就没了任何价值。

这点,王遇甲心里非常明白,所以,他连夜骑马赶到信阳,在冯国璋面前跪着哭诉,同样是眼泪鼻涕一起上,说啥都不愿再战了,请给他第四镇师留点种子啊。

刚好,汉口刘家庙之战,也让清军损失六千余,还包括北洋军的两个炮营,冯国璋也不好意思,一味去责怪王遇甲无能什么的,整个作战计划都是军司令部制定,由他签发。

就这一天,汉口和汉阳两边战场合计,让清军损兵折将九千余众,其中七千人马,竟都是北洋嫡系,这个结果相当于割了冯国璋的一大块肉啊。

远在北京的袁宫保,正准备从奕劻手里接过内阁总理之位,突然听到湖北前线传来的电文,让他大吃一惊。

不是刚开始的三道桥战斗打得很好嘛,开局大捷,他正踌躇满志地去赴任,却传来这么个噩耗,他那里坐得住,当晚,他乘专列到了信阳。

翌日清晨,袁宫保到了信阳行辕,听取冯国璋,王遇甲,王占元,张彪等人的具体汇报。

二个多小时的汇报,汇总起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就目前形势而言,清军想要占领武汉三镇,似乎很难,除非把冯国璋的第一路军,和段祺瑞的第二路军都扑上去拚,还要洋人们的舰炮介入,最终也只能是拚得两败俱伤。

这可不是袁宫保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是他北洋系的主力,拚光了他拿什么去平定天下,没有了军队,也就没有了威摄力和控制权,朝廷和洋人们都会抛弃他的。

“不要再打了,守住现有地盘,想必陈天华也不敢轻易进攻,我回京城先将内阁组建起来,同时跟英美公使商议,该怎么办?”袁宫保命令道。

其实,他派兵攻打武汉三镇,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内阁总理这个位置,若冯国璋能打进汉口,攻克汉阳,最后灭了武昌革命军,那果然好,就算灭不了,取得一定成度上的胜利也成,为他的组阁之路增光添彩。

可万万没有想到,不但没啃动汉口、汉阳,反而崩落了几颗大牙,这就得不偿失了。

“明白了,大人。”冯国璋等人躬身应允。

下达完训令,袁宫保来不及追究冯国璋等败军之将的责任,当即乘专列返回京城,并于当夜密会英美公使,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间罕见。

清军在军事上的失败,同样刺激着几个西方列强公使的神经,既然消灭不了对方,那就和谈,来个南北相望,划江而治,也不失为上策。

袁宫保当然完全赞同,因为长江以北也有许多蠢蠢欲动的革命党人,和谋求独立的野心家,这需要他花精力去摆平,南方现在已经是群雄割据,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心里明白,让洋人介入内战,既不明智,也不可取,况且英美德他们也无心介入,南北朝格局,也符合西洋列强们的国家利益。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英公使朱尔典成了南北调停的一个中心人物,汉口总领事葛福是他的全权代表,在北洋军与武汉革命军之间穿梭来去。

朱尔典还从上海请来了陈天华的好友伊恩,作为英方特使参与会唔之中。

与此同时,在长江江面上,十九艘六**舰到处游弋示威,虽高度战备,但这次只作观望恣态。

这种软硬兼施的伎俩,主要是害怕陈天华不接受南北停战,谈判和解。

英美法德等国在武汉的军力,现在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避免失策,他们绝不想失去江南,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权益,深知不能再去惹恼陈天华。

随着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地发展,他们对**得不堪一击的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对北洋军扑灭革命火种宣告无望,于是,也只好策动袁宫保代表清王朝,与陈天华为代表的武汉军政府进行停战议和。

而此时的陈天华呢,他也并不想跟北洋军干耗在武汉三镇,现在全国范围内群雄割据,表面上乘机脱离清王朝,实际他们都在做一方诸侯的土皇帝之梦,这无助于国家与民族兴旺,社会发展。

他的谋略在先,既不会永远匍匐于列强们的脚下,也不会从海内外革命会党中分一杯残羹,他要借武汉起事撼动狂飙惊雷,创造一个归属于民主的中华共和国,彻底改变历史进程,避开二十年的军阀混战,和日寇发动的侵华战争。

现在,国家动乱,他并不想一味地通过战争来解决一切问题,战争只是政治的一部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战争持续,城市毁坏,生灵涂炭,遭受灾难的是民众,这违背了让他穿越而来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个穿越时代的革命者,理想也许很美好,但是也应考虑到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利,抛头颅洒热血,任何时代也只是少数人的事。

随后,汉口英总领事葛福和特使伊恩到武昌,拜望陈天华,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会晤。

接着,陈天华派出了许云媛,孙武,顾祝年三人为全权代表,前往汉口英领事馆回访,南北停战议和的策划,在长江两岸紧锣密鼓地酝酿。

宣统元年农历十月上旬,陈天华军政府的代表,许云媛,顾祝年等人,与清政府内阁总理袁宫保的代表,徐世昌和杨度等,在英领事馆签署南北停战协议。

第二天开始,南北停战正式生效,双方就一些具体细节,签署备忘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