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831章 镇江水师基地

崛起,从1900开始 第831章 镇江水师基地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831章 镇江水师基地

江苏全省的局面,现在比较明朗,苏南离上海较近,会党渗透较为严重,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旅中,会党成员,思想激进分子较多,随时都有可能起义。

而现在的苏北和苏中,无论是旧军还是新军,目前都在清政府的掌控之中,尤其是苏北,一直以来是北洋系在控制。

说来也是巧合,摄政王载沣将袁宫保革职之后,对他的北洋系进行了清洗,袁的心腹之一,北洋陆军第六镇师统制官段祺瑞,被调入苏北清江浦,出任江北提督。

这明显是贬职调任,段祺瑞只好服从,蛰伏下来再说。

段祺瑞这一年也没闲着,他乘机将镇守苏北的第十三混成协旅,改造成了北洋系,把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蒋雁行,调入第十三混成协旅,出任协旅长。

现年三十四岁的蒋雁行,对这位学长那是感恩戴德,协旅长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兵权啊。

袁宫保以钦差大臣身份出山信阳,第一个训令,就是将段祺瑞调任第二军总统官。

段在临走前,叮嘱蒋雁行无论如何将江北守住。

所以,到目前为止,江宁府往江北通道还算是畅通的。

“这样吧铁大人,关于军需物资,枪支弹药之事,本督负责跟袁公来沟通,但江宁城以及镇江、扬州等地的防御,还请提督大人多费心。”张人骏开口道。

他没有推辞,知道铁良是不可能跟袁公去开这个口,就算开了,估计也得不到好的回复,可自己出马那就大不一样了。

不过,他对铁良相当的客气,毕竟人家原先是内阁大臣,陆军部尚书,比他这个外臣要尊贵一些的,现在虽然被贬值了,但张人骏深表同情,并没有把他当下属看待。

况且,面对危局,像铁良这样既懂军事,又善带兵打仗的将领,难能可贵,当然是得以礼相待。

“总督大人请放心,江防军提督张勋和巡防营统领王有宏,这两人都十分可靠,忠于王室,忠君爱国,而新军统制官徐良桢,是本职在陆军部尚书任上,亲手提携上来的,虽说新军中革命党人蠢蠢欲动,但他还不至于随波逐流,受革命党人之裹胁。”铁良起身表态。

“那就好,军事上面就拜托铁大人你了,只要守住江苏,本督自然会在袁大人面前给你美言。”

“多谢总督大人。”铁良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可他并没有喜庆于色,因为他从心底里认定,这位窃取内阁总理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袁宫保,绝对是个奸臣,终有一天,这厮会将皇位取而代之。

……

镇江,故名思义,就是镇守长江的寓意。

它因山为垒,缘江为镜,是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处,许多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在此停泊,转运,由大运河转道长江南下,或是长江转入大运河北上。

它也是江宁府城的第一门户,在焦山,北固山,东码头等地,建有要塞炮台,一旦镇江有失,江宁危矣。

所以,镇江不仅是清末长江舰队的基地之一,也是清新军第九镇师衙门所在地,由此可见,镇江在全国范围内,军事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到了十二月下旬,离1910年元旦也就八天,按当地老百姓的习俗,这天也是农历十一月十二,已进入寒冬季节。

清长江舰队镇江基地,离江南著名古刹-金山寺不远,到了傍晚,江面上寒风凛冽,刺骨的冷风专门往人的脖颈里面钻。

基地统领官骆长贵,的的得得骑着马,在二名护卫的簇拥下,往京口镇上的宅府走去。

清政府有明律规定,武官一律不得坐轿,像骆长贵这样的带兵将校,还不得乘坐马车,只得骑马。

武官骑马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在寒冬腊月间,骑马出行着实有些受不了,尤其是刚从火盆旁离开,走在空旷的江边驿道上,身体不经意的都要颤动几下。

经过一个路口,从巷口吹过来江风,一下子钻进骆长贵的脖颈里,“玛呀,今天的风刺骨的冷,咱们快走。”

他哼了一声,把脖颈缩进皮袍毛领里,手一挥鞭,让马儿跑了起来。

一会功夫,到了宅邸,把马缰绳甩给马弁,自个将手钻入皮袍袖子里,嘶哈嘶哈地进了二进院的正堂。

堂屋里生有火盆,感觉上暖流徜徉。

“老爷您回来了,快去烤个火,等会开饭。”二夫人走过来,殷勤地给他脱去皮外袍,挂在衣帽架上。

骆长贵搓着双手往正堂里间走去,刚才骑马,双手裸露在外,冻得有些僵了。

当他的脚刚踏入里间门槛,抬头瞧见屋里端坐着一位陌生男子,正朝他微笑着站立起来。

现在是非常时期,骆长贵大吃一惊,本能地一边后退,一边嚷道:“这…人是谁?”

跟在身后的二夫人连忙用手一挡,说道:“这位先生自称是俞大人的手下,他是奉了俞大人之命,专程从崇明过来探望老爷的。”

“俞…大人?”骆长贵愣了有二秒钟,“莫非你是东海舰队司令官俞大鹏大人的手下?”

“正是,小的名叫王齐辰,是俞大人身边的执事副官,这有一封俞司令的亲笔信。”那人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双手递上。

“哎哟,俞大人可是骆某的恩师,有几年没见面了,当年荣幸得到他的教诲,受益非浅啊!”骆长贵似乎有些激动,他双手接过信函,坐在椅子上准备打开。

信函用蜡封口,并按有印记,显得很是机密,这是军队中机密公函传递惯用的方法。

骆长贵是福建水师学堂毕业,俞大鹏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先投身大清的北洋水师,甲午海战之后回到福建,曾经有三年时光在福建水师学堂当教官,是骆长贵那届的班主任教官,师生情谊很浓。

他让丫鬟拿来一把剪刀,切开封口打开信阅读起来。

看着读着,骆长贵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喜悦变成了严峻,额头上冷汗冒出。

这是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即同意又是一封劝导信,希望骆长贵弃暗投明,在中华革命军进攻前夕,设法让水师基地起义,主要是停在港口里的军舰和船上官兵,也能起义,如不能,最低限度是放弃抵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