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汉权臣霍光 > 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

西汉权臣霍光 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

作者:静思默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8:02

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上)

第三十二章 要人结局

本小说到上章就已经讲完霍光及霍氏家族的事情,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与霍光有着重要关系人物的结局,特根据史料备注简叙如下。

张安世

他的一个孙女是霍氏家族成员的妻子,应连坐被诛。他一向小心畏忌,这时更加恐惧,脸色瘦弱憔悴。宣帝看了很奇怪也很怜惜,问了左右侍从,于是赦免了他这个孙女,对他加以宽慰。

身居高位,以谨慎周密著称。每与宣帝商定大政后,立即称病回家,听到诏令颁发后便装作吃惊,派人到丞相府询问,以致丞相魏相及朝廷大臣不知他参与预谋。对自己推荐提拔的人,从不让其知道,更是拒绝私谢。

看到自己父子尊贵显耀,内心不安,替儿子张延寿向宣帝请求外出做候补官,宣帝任张延寿为北地郡太守。一年多后,宣帝可怜张安世年老,又召回张延寿为太仆。

▲тTk án ▲¢o

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春,张安世病了,上疏宣帝归还侯爵,乞求告老还乡。宣帝不准,他勉强起床审视政事,到秋季去世。宣帝赠送官印绶节和轻车甲士,在杜县东边赐地修筑坟墓祠堂,封谥号为敬侯;让儿子张延寿继承富平侯爵位。未央宫中的麒麟阁十一名功臣图像中,张安世居于第二位,仅次于霍光。

杜延年

为人安和,居太仆九卿位加官给事中十多年,善于处理各项政务,深得宣帝信任,出即陪奉车驾,多次赏赐馈赠,家资达数千万。霍氏家族谋反被诛后,宣帝见他是霍光多年的亲信幕僚,打算免退。丞相魏相上奏宣帝,告杜延年向来受到霍光信任,尊贵当权,所任官吏多不法。宣帝令人立案审查,只是查出他得到大部分已死的苑马,府中奴婢缺乏衣食,以犯法免官,减削封邑二千户。

数月后,又召他任北地郡太守。他以原九卿身份任边地官吏,几经朝廷争权夺利的腥风血雨,对做官心灰意冷,治郡政绩无大起色,被宣帝用玺书责备。他此后选用良吏,打击豪强,郡治好转。一年多后,宣帝赐他玺书,黄金二十斤,改任西河郡太守,治绩大有名声。

后调进京城任御史大夫,三年后称人老体病提出辞职。宣帝派光禄大夫持节赐给他黄金百斤和酒、派医送药。他只好称说病愈;宣帝又赐给安车驷马,于是他上任理事。几个月后,杜延年去世,封谥号为敬侯,儿子杜缓继建平侯爵位。未央宫中的麒麟阁十一名功臣图像中,杜延年居于第七位。

丙吉

宣帝知道丙吉对自己有救命照养之恩后,下诏封他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他上书坚决谢绝封侯,陈述自己不应当因这种虚名而受赏。

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四月,魏相去世,丙吉接替担任丞相,崇尚宽厚,推重礼让,荐贤举良。

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春,丙吉病重。宣帝亲临他家探望并询问说:“您如果有个万一,谁可以代您呢?”他推辞说:“群臣的品行才能,明主尽知,愚臣不能辨别。”宣帝反复询问,他才叩头说:“西河郡太守杜延年精通朝廷律法,了解典章制度和施政惯例,以前任九卿十余年,现在治郡很有政绩,品德才能闻名。廷尉于定国执行法令严谨公正,使天下人都感到自己不会受冤。太仆陈万年侍奉后母孝顺,一举一动都显得敦厚纯朴。这三个人才能人品都在老臣之上,请皇上明察。”宣帝认为他的话符合事实,因而信从。后这三个人都相继任御史大夫,于定国还在宣帝死后被汉元帝刘奭任为丞相,还有推荐的黄霸接替他的丞相之位。因他推荐的人都很称职,宣帝称赞他确实知人。

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正月,丙吉去世,封谥号为定侯,儿子丙显继博阳侯爵位。未央宫中的麒麟阁十一名功臣图像中,丙吉居于第六位。

赵广汉

在任京兆尹期间,喜欢任用年轻气盛、积极进取、初任官职的世家子弟,专门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强猛锐气。这些年轻“官二代”胆大志锐、果断勇敢,雷厉风行、无所顾忌,最终却让赵广汉因此而败亡。

一日,他的门客私自在长安市场上卖酒,被丞相魏相的属吏赶走。门客怀疑是男子苏贤告发了这件事,便告诉了他。他派属官追查苏贤,苏贤的父亲上书申诉控告,朝廷审理后将他的属官腰斩,他在就地审讯中遇朝廷赦命放出,降了一级俸禄。他怀疑这件事是苏贤受男子荣畜指使,就以其他罪名杀了荣畜。

有人上书告发,宣帝把案件交丞相和御史大夫查究。他见魏相追查很紧,派亲信到魏相府充当门卫,暗中观察魏相家中违法之事。魏相夫人随身婢女因有过失自缢而死,他听到这件事,怀疑是丞相夫人因嫉妒而杀了她,便以此挟制魏相,暗示不要追究自己的事。魏相不听,反而追查更紧,他便上书告发魏相罪过。宣帝批示说:“交由京兆尹处理。”他深知事态严峻,亲自带领吏卒直闯魏相府中,召令魏相夫人跪在厅堂接受审问,随后带走了十多个奴婢,施用严刑迫使供认魏相夫人杀死婢女。魏相上书陈述:“臣妻子确实没有杀婢女。赵广汉多次犯罪依法未能伏罪,他以欺诈手段胁迫我,希望我从宽处置。臣请求派贤明的使者来查究赵广汉所审理的臣的家事。”宣帝将此事交由廷尉处治,经查婢女确因过错被魏相鞭笞并逐走后自杀。这时魏相的死党和下属、丞相司直萧望之上奏赵广汉诬侮大臣,还胁持丞相不秉公办案,违反节操,败坏风化,属不道之罪。

宣帝下令将他捕入廷尉牢狱审治,廷尉上奏他犯有杀害无辜、断案故意不据事实、擅自强加他人罪名等罪,宣帝批准廷尉上奏,判处腰斩。京城官吏和百姓听说他将被处决,十分震惊和悲痛,数万人自发聚集在皇宫门前齐齐跪下号哭,有人还要代他去死。然而他最终还是被腰斩,长安城里数万人集结为他送行。他终究一人斗不过宣帝的心腹魏相和萧望之。

魏相

担任丞相后总领朝政,悉心辅佐,整顿吏治,抑治豪强,选贤任能,平昭冤狱;要求各地官吏省诸用,宽赋税,奖励百姓开荒种田,积粮解困,一切举措非常符合宣帝的心意。

他精通《易经》,善于师法前人,喜欢参考西汉历代的旧例和那些因时制宜的奏章,他多次陈述西汉立国以来处理朝政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宣帝予以施行。他看到年景不好、粮价暴涨,在秋季收获时节有缺衣少食的人,到了春天饥饿恐怕更加厉害,朝廷又没有多少救济的粮食,加上西羌还没有平定,军队正在疆场征伐,建议宣帝效法先帝仁德,早些考虑应急措施来安抚百姓。宣帝听从并施行他的建议。

经常命令丞相属官,凡去州郡国办理事务和回老家休假探亲归来,都要向他禀报所了解到的各地异闻奇事,有时下面发生了自然灾害和治安事件,郡守国相隐瞒不报,他总是通过属官了解情况,然后向宣帝上奏说明。

他任丞相九年,于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三月病逝,封谥号为宪侯,儿子魏弘继高平侯爵位。未央宫中的麒麟阁十一名功臣图像中,魏相居于第四位。

萧望之

霍氏家族谋反受诛后,他日益受到宣帝信用,因通晓政事而被选任为平原郡太守。他见自己远离朝廷权力中心去做郡守,内心不很愿意,上书说:“皇上怜爱百姓,担心德化不能遍及天下,放出全部谏官去补郡吏,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的做法。朝中没有刚正谏诤之臣就不知过失,国内没有通晓政事之士就听不到好的建议。”宣帝阅后,征召他入朝任少府。

宣帝看到他通晓经术、老成持重、论议有理,有丞相之才,为试看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为左冯翊。他见自己降级使用,以为自己办事有错,就上书言病。宣帝派人向他转告自己的意图,他知道后立即上班处理政事。

任左冯翊三年,京师人皆称颂,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迁为大鸿胪。时隔两年,升为御史大夫。因被人上书说他为人傲慢、轻视丞相、为官不廉,被降为太子太傅。宣帝病危时,又任他为前将军、光禄勋,兼任尚书事,受遗诏辅政。

太子刘奭继位后,他是老师甚受尊重。身为天子之师,官高位重,一身傲气,不善计谋,遭元帝刘奭任信的宦官弘恭、石显等诬告下狱,愤而自杀。元帝听到他自杀震惊悲哀,涕泣拒食;诏令长子萧伋继关内侯爵位,每年春季派使者到他的墓地祭拜。未央宫中的麒麟阁十一名功臣图像中,萧望之居于第十位。

严延年

宣帝因他弹劾霍光擅自废立皇帝,让他担任平陵县令。后因犯杀害无辜之罪免官,过后任丞相属官,再任好畤县县令。西羌反叛汉朝时,他以将军长史之职跟随军队平叛,返回后任涿郡太守。

涿郡接连几任太守平庸不为,致使一些豪强违法作乱,郡吏都害怕躲避,社会治安极其混乱。他到任后下重拳打击,郡中震动恐惧,很快道不拾遗。

三年后,宣帝将他升任河南郡太守,赏赐黄金二十斤。他打击豪强,扶助贫弱。贫弱之人即使犯法,他更改讼词使其无罪放出;凶恶豪强侵犯贫弱平民,他增饰文字将其逮捕定罪。众人认为应当杀死的人,他马上放出;众人认为不应当杀死的人,他反而杀掉。吏民猜测不到他的意图,非常害怕而不敢触犯禁令。考察他办的案件,都因文案谨密而不能改变。对属下官吏,凡尽心竭力保全节操的,他不考虑其出身门第,像亲生骨肉一样对待,因此属吏都对他亲近坦直,办事舍身不顾。到了冬季,他传令将所属各县囚犯集中到郡府审讯,判处死刑的集体处杀,流血数里,人们称他为“屠伯”。他的威望震慑全郡及临近郡县,使得全郡令行禁止,政治清明,豪强收敛,野外无盗。

他执法严峻、苛刻、残暴,自然遭人忌恨。他数次对朝廷人事安排不满议论,他的府丞害怕遭他诋毁严惩,入京上奏他十大罪名后立即服毒自杀,以证明自己所奏属实。宣帝把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察核,查证其中数件属实,于是判他心怀不满、诽谤朝政之罪,处于弃市之刑。

杨恽

向朝廷揭发霍氏家族谋反,被封为平通侯,升为中郎将,整顿吏治、政绩突出,升为光禄勋,受到宣帝的重用。

轻财好义,廉洁无私。他的后母无子,他侍如亲娘,孝敬有加。后母临终前将数百万财产交给他继承,他将这大笔财产分给后母亲戚。父亲杨敞去世后,他将继承的500万的财物全部用来救济那些宗亲。

但他居功自傲,常夸耀自己的德行和办事能力,认为自己的品行和才能都强于他人;心胸狭窄,仗恃自己才能高傲凌人,对同事有违逆自己想法的必定加害;生性刻薄,对别人要求苟刻,喜欢探听、议论和揭发别人的过失**,在朝中犯了众怒,很多人都忌恨他。

后与太仆失和,太仆就上书检举他嘲讽诋毁皇上和朝廷的言论。宣帝念他父子两代都有大功,没有诛杀,只是罢为庶人。

他失去官职和爵位后,经商种地,广置产业,建造宅室,用丰厚财产自我慰遣。一位担任安定郡太守的朋友孙会宗写信劝他,认为被朝廷罢免的大臣应当闭门思过,表现出惶恐畏惧,不应治理田产,交友作乐,招来人们的议论赞扬。

他看透官场,给孙会宗写了回信,这就是《报孙会宗书》。信中有对皇帝的怨恨,有对孙会宗的挖苦,有对自己狂放不羁行为的辩解。整封信写得锋芒毕露,与他外祖父司马迁《报任安书》风格如出一辙。后逢日食,有人上书归咎于他骄奢不悔过所致。他再次入狱,廷尉在他家中搜出《报孙会宗书》,宣帝看后大怒,以大逆不道罪将他腰斩。

司马迁死后,家人把《史记》藏匿在女儿司马英家中。杨恽自幼聪颖好学,读他母亲珍藏的这部书,深深吸引,每读一遍都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他看到宣帝当政后朝政清明,上书宣帝将《史记》公开发行,司马迁这部尘封了二十年的巨著终于重见天日,让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