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权御天下 > 第八十二章:学霸之间的争吵后篇

第八十二章:学霸之间的争吵后篇

十几年过去了,魏侯爷早就将子凡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当政者推行仁政就又荣耀,不行仁政就遭耻辱。”子凡的性格一向直爽,有话必说,可是他却忘记了一样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在此种情况下,他的一言一行会连累到整个侯府的安危。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欲为臣,尽臣道。要做臣子,须尽臣子之道。如果用不义之道去侍奉君王,那便是对君王的不恭敬。”侯爷反驳道。

“‘孟子《尽心下》中教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的生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这样才有国家社稷,才有君王。”子凡说道。

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为什么说,百姓最重要?因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定了。

争论到这里,侯爷眉头紧锁:“如果没有了社会秩序,又谈什么社稷国家。没有了国家社稷,民众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没有了国家的保障又怎么谈得上民为贵!”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如果诸侯不仁,就保不住他的国家。”子凡看着父亲,眼中皆是愤愤不平之气。

“你断章取义,难道你忘了后面还有两句‘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士人和老百姓不仁,就保不全生命。”侯爷说完站了起来,越说越激动。

子凡那张嘴一向能言善道,今日竟用来对抗自己的父亲,魏侯爷心里肯定很难受。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若在生与义两者之间选择,我宁愿舍生取义,上谏君王之过。”子凡说道。

侯爷此时大怒,他的眼中满是失望的眼神,同时也有痛心之感。侯爷用手按住心口处,隔了一会儿,怒斥道:“你刚才说什么?”

侯爷走到子凡面前,一字一字大声的说着:“你刚才说你要舍生取义?”

侯爷那激动的情绪,自己已经不能控制了,此刻心如刀割一般的疼痛。

十七年了,十七年前子凡还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男婴,那时候,魏侯爷府中刚好失去了亲生的儿子。

正在伤心之际,上天怜悯他们夫妇,将子凡送到他们府上,虽然十多年了,但是每次想起来,侯爷都觉得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气。

这十多年,侯爷一直将子凡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看待,而且为了不让子凡伤心,这十几年都没有跟他提起亲生父亲这件事。

魏侯爷痛心的说道:“你现在要舍弃的是你自己的生命还是整个侯府所有人的生命?你这么做是要让侯府上上下下一百多条人命拉下去陪葬吗?”

“我没有,我是说……”子凡说到一半就被侯爷打断了他的话语。

“你不用说了,给我跪在这里好好地反省。”侯爷走了出去,打开了明晖阁的大门。

“来人,把公子给我看好,不得让他踏出这扇门半步。”侯爷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明晖阁的大门被关上了,留在屋里的只有无奈和无助。从小到大,子凡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发那么大的火,或者这次自己真的让父亲失望了,彻彻底底的失望。

子凡也许没有想到父亲这一走,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别。有些事情,始终让人始料不及。

次日,侯府的管事来报告夫人。

“夫人,不好了,昨夜公子跟侯爷争执过后,到现在还被罚跪呢?”侯府管家说道。

魏夫人转身,看着刘管家,疑惑的问道:“子凡做事一向有分寸,也很听老爷的话,怎么会?”

“昨晚侯爷很生气,说是公子要是不认错,就不放他出来了。”刘管家说道。

“行了,我去看看。”魏夫人说道。

魏夫人问了刘管家关于昨晚的事,基本上就知道,他们父子为什么而争执了。

了解了情况之后,魏夫人起身往明晖阁的方向走去。

下人们开了门,子凡仍旧跪在那里,没有挪动过半分。

魏夫人走进去,将大门关上。她走到子凡跟前,问道:“昨晚究竟发生什么事,你跟你父亲争吵?”

“朝中的事情,政见不合。”子凡回答。

“朝中的事情,自然是你父亲拿主意,你就别操心了。等会跟你父亲认错,这事也就过了。”魏夫人劝道。

毕竟这么多年了,她跟侯爷一样,也一直将子凡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我没有错!”子凡跪了一夜,但是他心里的想法还是跟之前的一样。

因为他认为,现如今的王上,昏庸无能,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实在让东周子民寒心。

而他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错误。

“你怎么这么执拗,向你父亲认错,先等他消气了,有什么事以后再说。”魏夫人说道。

子凡根本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仍旧跪在那里,面不改色。

魏夫人知道自己劝不过,但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于是她便说:“今日我会说服你父亲,让你去万福寺待上一段时间,等你想明白了再回来吧!”

魏夫人知道子凡的性子,所以她也只能这样出主意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父子的关系闹得太僵。

“我不去!”子凡不想离开侯府。

“今日你父亲已经帮递了休假,这段时间你就不用陪太子读书了。”魏夫人说道。

……

在子凡心里,他所想的那便是孔孟之道。作为太子伴读,这些书籍上的学论,他比谁学得都好。

安民是治国之本,所以子凡拒不认错。

两日后,侯府的下人们打点好一切,子凡最后还是去了万福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