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461章 战机与战场

一品权相 第461章 战机与战场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461章 战机与战场

“少爷,这些山势都比较险峻。想来,二哥不会选择这样的通道行走。大军开拔,又不是赶路,自然要走开阔之地。倭寇必然也明白这些,知道蛮族军肯定会绕道而走,他们想预先设伏,又如何做得到?”巫豹笑呵呵地说,对于倭寇能不能埋伏蛮族军,也不放在心里。

他们粥场提前往宁城,身边带的人不多,不过,宁城那边先就有少量的人过去了。除了运送米粮的,也有对宁城熟悉的辅兵被调过来,这样杨继业到宁城后,才不至于两眼摸黑。

一行人都有马,行走也快。一路赶,所见到的都是荒废的村寨、田野,偶尔有开始耕作的田地,也是那些没有被倭寇攻破的寨子边。

即使官府传达今年要全面进行耕种,但真正落实到位的,肯定很少。至少,要等蛮族军威慑倭寇,确保宁府春耕安全之后,这里的人们才可能会来耕种。

“三哥,看来还得打一仗啊。不然,宁府这边谁敢出寨子?”杨继业说。

“肯定会打一仗。蛮族军在宁府推进,倭寇会不动手?再说,宁府这边的宫崎山与我们本身就有仇怨,他之前不是扬言要杀我们把。如今,他人多、我们人少,还在他的地盘里。这样宫崎山都不敢动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头领啦。”

“二哥那边准备如何,也不知道。在宁府作战,固然可用火枪兵杀敌,但压力当真不小啊。如果能够缓上一个月,蛮族军就有足够的人手啦。”

“少爷,也不许担心,主要是宫崎山部被打散后,清剿起来,有些困难。这是一个麻烦事情,能不能将运输的工作分两次来做……”巫豹所。

“这有何不可?我想,这次与宫崎山部对战,我们不会有多少收缴的。战后有一段空闲时间,再将已经转移到其他村寨存放的米粮,运送出去就可。”杨继业对目前正在抢运米粮的情况,也是熟悉。

先将所有米粮,运送到远离升山镇和桥台镇一百里以外的村寨、山洞,存放起来。目的就是不让蛮族军与升山镇、桥台镇有关联,运送出来之后,在从存放之地运走。

前六七天时间的忙碌,升山镇和桥台镇已经没有多少米粮,留下的都是给两镇余下老少都基本口粮而已。

到如今,运送工作已经走到第二步骤,这一步确实可缓一缓。即使打败了宫崎山的倭寇,那些荒废了的村寨,村寨的人同样不敢就回寨子。至于各寨的春耕,时间上也还有余地。

“三哥,这样也好。等二哥那边与倭寇接战后,边打边走,拖着。运送队伍的人,集中起来,给倭寇来一次狠的。苏杭这边,还是别拖延太久。拖久了,对我们不一定有好处。”

“少爷觉得这样可以,我和二哥再议一议,确定下来。这时候,基本可拟定一个决战地方。各方面都做好准备。到时候,王府军这边也可出击,力争将宁府这边倭寇全部解决……”

杨继业点点头,说,“具体的对战区域,还是让探子们留意,对我们有利的地方,倭寇也不一定肯这样选择。所以,要多做几套方案才行。”

商议这些事,杨猛一直都不参与,在杨继业身边,除了偶尔参与实际的破坚战,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杨猛的职责就是保护好少爷,这一点从小就灌输给他,到如今已经是大宗师级别的武力值,还是初心不改。

树岗和队员也差不多如此,除了训练,也就是处理一些杨继业身边的事务。比如传送信息,接应信鸽等。

这一次秘密行进,因为是进入宁府区域,危险性相当高,杨继业等人也是人手两杆短火枪。行进过程,有几对探子在前面和侧翼并行,力求不被倭寇侦探出来。

巫虎那边推进缓慢,吸引了主要的注意力。即使有人察觉到有人在宁府境内穿行,也不一定找得到杨继业他们。

三天不到,杨继业一行人就靠近宁城。宁城外差不多五里范围,稀稀拉拉聚集着一些人,很少有青壮。

或许,是因为青壮都跑掉了。而这些老弱和小孩,无法脱离远走,不得不留在宁城外,等待有善心人给一口吃物。

确实,宁城外也有几家施粥的,一直在放粥,但施粥并不难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这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施粥之家,也算倾其所有来做善事,总不能再给他们提出苛刻要求。

杨继业等人不急着冒头,而是在外围先隐藏下来,然后分开进入这一区域。

杨继业依旧是一身举人服,文朝的上下基本认识,知道这是举人老爷的服饰。普通人遇上,应该主动上前招呼,或退在路边让老爷经过。

身边四个人,杨猛、巫豹、树岗和另一个少年,少年是青年军的成员,有童生功名。这时候,也穿着自己的童生服,走在杨继业身边。

童生名叫左继祖,宁府这边的人,倭寇到后,他寨子被破,全家仅剩下他一个了。而他的命,完全是父母以拼死换取他逃跑的。

逃离之后,在路途遇上唐仕顺,后来也参与伏击倭寇,亲手杀过倭寇一人。参加青年军之后,训练极其刻苦,自然是想报仇雪恨。

杨继业得知他的情况,便带在身边,这一次到宁城来,将他一起带过来,两个有功名的书生到宁城,有些时候更方便做事。

另外,左继祖本身对于文书、传达、执行力等方面的才能都不错,好好培养,今后可作为体系的核心成员。

实际上,青年军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孤儿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与倭寇有血仇。这样的一支力量,关键点在于可塑性强。

等苏杭这边的战事逐渐稳定,杨继业自然会在苏杭开办知书堂,就从这些青年军开始培养。将后世一些观念、简单理论,摆在这些人面前,他们的接受程度,绝对会比其他人更好。

只要这些人有一成成长起来,那就是两百个骨干! 未来可期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