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671章 十万人为根基

一品权相 第671章 十万人为根基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671章 十万人为根基

杨继业在韩家所说,与那晚同父亲所说以工代赈的思路,其实是一致的。

如今的北地,实际上已经动了起来。承平山庄和五义庄即使没有打出名号,但传出来的名声可不小。

黑小地、左继祖等蛮族军领头人物,在北地并没有竖起蛮族军的旗号,而是打着少爷的名号。这样的名号不过让这个少爷更神秘一些,却不影响承平山庄周边越来越多聚集的人口。

三万正兵招够之后,蛮族军这边开始灌输辅兵的概念,辅兵可自行训练,达到正兵要求,可向黑将军申请,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会收一些达标的人进入正兵。

对于辅兵的生存问题,这边也有一定的安排。也就是出劳动力换取口粮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借承平山庄的名头来对外宣传、具体操作也在承平山庄造册。

如此,在承平山庄周围几百里可耕种之地,全部纳入承平山庄管辖范围。而地方上官衙对这事的态度,也是听之任之。

耕地有权属纷争,承平山庄负责与主家谈,商讨解决办法。实际上,这样推动起来后,很少遇到土地权属纷争。周围的人,大多被鞑子抓走或杀害或逃离,命都没了,谁还在意土地权属?

北地大地主不少,有些广袤的土地主家,实际上却不在北地,而是在京都生产。对于这种土地,主家也不敢到北地来,承平山庄这边对这一类土地,进行特殊标记起来,虽然一并开垦、筹备耕种。

事实上,以承平山庄为核心,开垦耕地的事务推动二十余天,成效太惊人。如今是十余万人齐聚承平山庄,这种规模的生产活动,辐射出去,每一天都在向更远一些的可耕之地进发。

当然,承平山庄距离幽燕不远,这里的事情,京都那边不会得知。

杨继业不是要将北地囊括在自己手里,但与鞑子对战,必须要有北地的基石。这一片地,以后必然会以蛮族军为尊,至于正兵多少,无需在意。真正同鞑子作战之时,有三万正兵正面牵制鞑子,其他力量凝聚起来,从多渠道来撕咬鞑子军力,效果可能比正面硬抗更好。

另外就是,承平山庄这个核心形成之后,北地的向心力也就产生。战事开始,必然会有更多人汇聚于承平山庄,正好利用这些熟悉的地利,消灭鞑子有生力量。

这一波战事之后,下一步的规划,会将战事、战场放在鞑子统辖的区域。后金主要区域在山关之外,本来适合耕种,但因为历史上一直落在马背上族群手中,成为牧场,他们没有耕种的习惯,而喜欢往南来抢掠。

要攻占鞑子区域,难度不算太大。可鞑子骑兵确实不容小觑,在北地,总要积累了可抵御鞑子骑兵的力量,才能将战场开辟在关外。

对于北地的打算,杨继业自然不会与太子府这边直接说明,而是让投资方那边也推进耕种工作,会让整个北地,都处在耕种之中,这样的北地才有更大的价值。

韩新勇他们不再纠结什么,对于如何具体的操作,自然无需他们亲自上阵。韩立仁虽说对杨继业身边的那群战力强悍的人,非常感兴趣,但他和杨盛文不同,基本上文人对武艺的印象,杨继业对此反而更容易避开问题进行讨论。

皇孙刘铭说到,想跟在杨继业身边读书、听他教授。杨继业自然无法带头在身边,不然,在京都传出去,可能会是大事件。

平时在韩家碰面,或等杨继业将知书堂办起来了,他去知书堂也可以。杨家与投资方之间的关系,多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不能触碰到文昭帝的忌讳。如今,这样的忌讳或许已经不存在,可京都其他势力的人,反而更盯紧杨家和太子府之间的关系推进。

吃过晚餐,自然又聚在一起讨论、闲聊,韩家对杨继业的科考就更关心,虽然有些话不好直接说,不能像杨妈那样说得直截了当。可韩立仁先提出来,问杨继业在两年后,科考是不是有信心。

杨继业笑笑,表示自己肯定没问题。刘铭也没回太子府,虽然那边已经催促他尽快回府,才是安全的。但他才见到杨继业,哪肯离开。在杨继业身边,那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谈到科考,刘铭虽然不参言,但对杨继业的实力是绝对相信,也相信自家先生在科考上绝对没问题。

“妹夫才华自然没问题,诗才也高绝。不过,科考除了自身的学识底蕴之外,还有运气。自隋唐以来,多少才华横溢、青史留名的前人,在科考上有很多人都历经反复。

我想,妹夫还是要静心苦读两年,把心里所想的事情,暂时放一放……”韩新勇到如今,也明白过来,杨继业在处理实务上,有着超乎想象的能力。

“二哥放心吧。”杨继业笑笑,知道文朝这些士林,对于科考的态度和做法,“回到京都,父亲已经告诫过了。实际上,我在苏杭游学,对于学业一点都不敢落下。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人诚不欺我。”

“既然回到京都,静心定气苦读两年,也是很好的,时间不长……”韩立仁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杨继业也明白,这时候无需怼回去,顺着他们的意思应诺下来。然后对刘铭说,“天晚了,回府去吧。我就不送你过去……”

“好的,不知先生明天是不是在这,我来请教学问……”刘铭说。

“你我所学的东西不一定相同,只要心中明白道理,就是求学有进步。心里时时都择善而选,择善而行,自然距离圣人的境界会越来越近,最终抵达圣人的高度……”

“我当谨记先生之言,时时履行不辍。”

“好,你一定能够做到的。”杨继业温言,送刘铭到韩家门外。

对于皇孙返回太子府,在安全上,确实不担心。太子府有阿德过来,然后杨猛也暗地跟过去护送,两大宗师随行,纵然有人想有所图谋,也不可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