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秦月当空 > 七十三章:刘季更名

秦月当空 七十三章:刘季更名

作者:凤山野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55:29

七十三章:刘季更名

迎接张良进入睢阳城中后,刘季便领着张良直奔郡守府衙,因为刘季已经在府衙中设好了宴席,准备招待张良,一是为张良遇袭一事压压惊,二来则是为了探知张良对自己治理砀郡政绩的评价。

按常理来说,等张良回到咸阳后,必然会将他在砀郡的所见所闻报告给扶苏,来作为扶苏评判刘季执政能力的依据。

自从自己见过来张良本人,刘季就知道关于张良的市井传言都是片面之词,并非实言,因此格外关心张良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只好借着宴席打探一下。

酒过三巡,刘季开始将话题往自己治理砀郡一事上引导:“御史大人,卑职听闻咸阳所在内史郡之地繁华富庶,卑职心向往之,常以内史为摹本,意图将这砀郡治理成像内史郡一样的富庶之地,只是苦于施政不得良法,今上使至此,还请对卑职施政评判一番,指点一二,以便卑职能更好地主持这砀郡政务。”

大秦的米酒虽不能使人沉醉,但是微醺却是绰绰有余,此时张良就已经处在微醺状态了。

虽然自己从那些贼人的刺杀中逃出来了,但是车夫却因自己的妄自托大受了重伤,虽然被救了回来,但是却并不能完全弥补张良心中的愧疚之情,因此这些时日张良的情绪一直都被自责与愧疚主导。

在忧郁情绪的左右下,张良就忍不住在宴会上多喝了几觞米酒,自然就免不了些微醺了,听到刘季所言,张良的话就多了起来,借着酒劲开始向刘季吐露自己的心声了。

“刘季啊,要说这天下之人,除了公子外,就属你是个人物了,你造反之事也干过,但是却明智地选择了归降大秦,最后还获封这砀郡太守,依我看你就是这天下最会审时度势之人了,你说那南越王赵佗、江东项氏,还有那公子胡亥,头曼单于,他们死的死,苟且的苟且,就只有你活的最舒心,我来这砀郡也有一段时日了,对这砀郡也有一些了解,治理的确实不错,可见你是有大才之人。”

张良说完端起一觞浊酒,一饮而尽,眼中的醉意有多了几分。

听到张良对自己以及自己治理砀郡的成绩多有赞扬,刘邦心中不甚欢喜,对眼前的张良也多了一丝感激之情,不免亲近了许多,胆子也大了一些。

“上使大人,卑职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你以为公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按理说刘季是断然不能问这种问题的,但是此时张良已有几分醉意,刘季便壮着胆子向张良抛出了这个问题,即便张良怪罪,自己也可以借着张良醉酒的由头矢口抵赖个一干二净。

对于扶苏其人,刘季很是好奇,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见识,如今张良来了,而且还喝了酒,自然就是从张良口中探知扶苏为人的最佳时机,刘季自然不会放过,于是壮着胆子问了出来。

“唉,你、赵佗、还有那江东项氏,个个都是百年不出的人物,可惜你们与公子同处一世,这既是你们的福,更是你们的祸,无论心智、谋略,像公子这般的人物都是世所罕见的,最恐怖的是他还比你们年轻,你们拿什么跟公子斗呢?我最初也想过要投奔你麾下,但是往咸阳走了一遭后便断了这个念头,因为我从公子身上看出你们没有一丝胜算……”

张良说着就趴到了案几上,昏昏欲睡。寡淡的米酒本是喝不醉人的,但却能醉倒一颗忧郁的心。

这些话都是张良的肺腑之言,只是一直苦于无人诉说,如今碰到了刘季,

张良便借着酒劲一股脑地将自己的心思对刘季说了出来,无意或者有意。

看到趴在桌子上的张良,刘季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侍卫,扶御史大人回去歇息。”刘季将两名侍卫唤了进来,吩咐他们搀扶着张良离开了宴厅。

待张良走后,卢绾开口了:“大哥,看来你的选择是对的,归降扶苏确是明智之举。”

“卢绾,你可知这张良师从何人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卢绾木然地摇了摇头。

“圯上老人”,只不过卢绾并没有被“圯上老人”这个名字震惊到。

“圯上老人是何人?”

“你个不学无术的匹夫,圯上老人乃是鬼谷子亲传,一身本事通天彻地。”刘季很是无语的瞥了卢绾一眼,无奈地解释道。

自从得知张良要来的消息后,刘季就找了一些知道张良底细的将士打问了一番,还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比如张良师从“圯上老人”,带着几十人潜入南越青嶂山起事等。

“大哥,这张良这么有来头,为何还会被那赵佗俘虏,恐怕他也没什么本事,徒有虚名吧?”

“徒有虚名,你知道他们当初潜入青嶂山时带了多少人吗?区区几十人,就是这几十人在青嶂山拉起了一支队伍,在赵佗的眼皮子底下闹腾了一番,这是徒有虚名吗?这回来请应曜,你以为这是不起眼的差事,实则不然,那应曜早就对天下人说过他不会出山为官,此事天下人皆知,这张良敢接下如此差事,是徒有虚名吗?”

刘季说着停顿了一下,看了卢绾一眼,然后继续说道:“他适才说一开始想过要来投奔我,去咸阳走了一遭后又改了主意,此话绝非他的一时口快,由此可见扶苏其人要比我们了解的更可怕,你看看头曼单于,赵佗,哪个的实力不比我们强盛,最后怎么样了,还不是被扶苏逼死了吗?”。

听了刘季所说,卢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显然对刘季所说深信不疑。

“对了,还有一件事,切不可再与以前的兄弟们联系了。”刘季对卢绾吩咐道。

“大哥,不至于吧?”

“等脑袋掉了你就知道至不至于了”

……

翌日,张良告别了刘季,在原先那队轻骑的护送下离开了睢阳城,准备去其他地方游历一番。

临别之际,张良给刘季提了一个建议:

“刘郡守,如今你可是这一郡之首, 刘季这名讳有些随意了,我观郡守之仪态,绝非寻常之人,日后必得公子重用,拜将封侯乃是早晚之事,在下斗胆为郡守赠一佳名,曰邦。邦者,治国安邦之意,郡守以为如何?”

“上使大人,此建议在下断不敢接受,邦字虽好,只是在下不敢轻易用之,恐遭公子猜忌,反倒害了在下性命。”刘季惶恐地拒绝道。

“刘郡守不必担忧,此事即便公子知晓也无大碍,公子胸襟寥廓,绝非我等常人所能比拟。”

“既如此,那刘季就却之不恭了,就照上使所说,更名为刘邦吧。”

见刘季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张良看着刘季会心一笑,然后向刘季行了揖礼道别,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车驾,离开了睢阳城。

看着张良的车驾离开,卢绾困惑不已。

“大哥,贸然给你赠名,我看就是这个张良用心不良,意图谋害大哥,刘邦这个名字,要是被扶苏得知,难保不会起疑心。”

“卢绾,你错了,张良此人,看似放荡不羁,实则精明至极,为我更名实则是在向扶苏举荐我,既向扶苏表明对我治理砀郡政绩的肯定,又能暗示我有治国之才。至于怀疑我有不臣之心,绝不可能,如今我身边除了你还有一名之前随我起事的弟兄吗?即便有二心,又能二到哪里去呢?”

……

十日之后,张良结束了在砀郡的游历,回到高阳县。此时车夫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只是还有些虚弱。

在高阳县停留了三日后,张良带着车夫再度踏上了旅程,前往陈郡淮阳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