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星火2003 > 第441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星火2003 第441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4:53

第441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第441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最后一次测试,结果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长安,李炳忠兴奋地看着手里的报告,迫不及待地向罗文分享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环境适应性测试已经做完了,按照目前的结果,长征-9火箭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下一次的发射任务!”

“热环境测试没问题,振动测试没问题,真空测试没问题,电磁干扰测试还是没问题!”

“TIL运载能力达标,数据测算,可以达到82吨.82吨!当年阿波罗11号的TLI运载能力才45吨!”

“我们几乎翻了一倍-——而且事实上根本不是翻了一倍那么简单。”

“在不考虑返回舱的情况下,这82吨的运载能力,可以全部用在月面设备上82吨是什么概念?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搭建出一个小型工厂了。”

“不,不对,小型工厂还是不太行,但搭建出一套维生系统是没问题的,而且难度别建设地球轨道空间站还要更小一些,也就是说,我们的月球基地,有可能比天宫一号还要更早完善.”

听到他的话,罗文哈哈一笑。

“李总,你兴奋过头了啊?再怎么样,空间站也会比月面基地先建起来啊。”

“火箭技术是通用的,相比起月面登陆,太空入轨还是简单的多的吧.”

“那不一样,空间站还要考虑姿态保持、变轨机动、航天器对接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月面基地可不管这些。”

шшш●тtkan●c o

“理论上说,只要把东西扔上去,靠一台稍微敏捷一些的机器人,就可以完成整个基地的搭建了。”

“而且,载荷那么充足,我们甚至都不需要斤斤计较,直接把基地设计成自动展开型就好了,反正着陆路径已经验证过了,大不了就多飞几次嘛,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

“那是没高到哪儿去.”

罗文这话说的有点违心。

实际上,嫦娥三号的项目总投资还真的一点都不低。

由于使用了当前价格仍然极其昂贵的金属氢燃料,再加上对整个火箭系统、着陆系统都做了大幅度升级,这个项目的总成本达到了惊人的60亿RmB,而根据数据估算,当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项目单次发射的成本,也不过是2亿美元左右。

哪怕考虑通胀因素,也还是低于嫦娥三号项目的。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在目前情况下绝对称不上是“物美价廉”,必须要等月面上的资源产生效益之后,才能对得起他的成本。

——

不过话说回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像李炳忠这样的研究者,在判断成本的“大与小”时,其实是执行了一套新的标准的。

那就是,不管现在花出去多少钱,也不管你后续能不能收得回来,只管花出去的钱,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意义。

就像嫦娥三号项目一样。

贵吗?

那是真的贵?

能在短期内收回来吗?

显然不能。

但,有意义吗?

那意义可太重大了。

所以,在这样的意义面前,成本反倒成了最后需要考虑的因素.

似乎是看出了罗文脸上的调侃,李炳忠的神情倒是严肃了起来。

他转过身,一本正经地对罗文说道:

“小罗啊,你知道跟星火的特派员接触了那么久,我学到的最有意义的一课是什么吗?”

“是什么?”

罗文好奇地问道。

“局势不好的时候,得缩着;局势好的时候,要下重注!”

“伱看看星火,10年之前,你听过他们的名字吗?”

“那时候局势不好,他们就是潜龙在渊,韬光养晦。但是从歼二十二诞生之后开始,人家一路高歌猛进,敢打敢拼,10年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够我们搞一辈子!”

“远的不说,你就说这次来的陈工,他做事的方式你学会了吧?”

“两件事情,一个电机转子的方向分歧,一个环境控制系统算法设计的问题,都是他力排众议拍板下来的。”

“事实证明,他的决策真的没有一点问题。”

“事后很长时间,我都想不通他为什么要搞的那么激进,一定就要把利益做到顶、做到极限吗?”

“以前我们是觉得没必要的,是觉得以稳为主。”

“但现在,我想清楚了咱们这个国家,现在正在‘牛市’的风口上。”

“但牛市不会一直持续的,万一有一天,牛市变成熊市了呢?所以,我们还真就得在牛市里把能吃到的利益全部吃到,只有这样,才能储存好足够的脂肪过冬啊”

听到他的话,罗文缓缓点头。

“是这么回事仔细想想,我们在太空领域的操作也确实算很激进了。”

“一开头,就摆出了跟核聚变联动的姿态,甚至还捎带手收拾了一把中东.这也是一种策略,一种‘秀肌肉’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资源”

“没错!”

李炳忠欣慰地点了点头。

“看来你是真的想明白了-——好了,不扯那么多了,把这份报告送回到基地去。”

“我已经全部审过了,数据没有问题,我们负责的模块也通过验收了。”

“接下来,就是等基地那边完成最后的组装调试,开始进入发射前准备了。”

“那么快?”

罗文惊讶地问道。

此时,距离嫦娥三号发射、玉兔号登陆月球还没到两周,但李炳忠却说,嫦娥五号又要进入发射准备了?

当然,发射准备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按照嫦娥五号、长征-9型火箭目前的准备进度,发射前检测工序肯定会适当延长。

但无论延长到什么程度,也不可能超过一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个月之内,嫦娥五号又要上天了

这个频率,哪怕是巅峰期的老美也做不到吧?

对面的李炳忠哈哈一笑,回答道:

“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啊。”

“我们这还不算快呢,隔壁easT那帮搞核聚变的,都已经叫嚣要直接在月球上建小型托卡马克了——而且人家还真就论证了,只是被上级给驳回了罢了。”

“这不纯异想天开吗?他们打算搞多大的托卡马克?”

按照罗文模糊的印象,新的easT装置总重量虽然较老装置有所降低,但也达到了400吨左右的水平。

就这还是没考虑其他附属的能源、电力设施的情况下。

这一套要搞到月球上去,怎么不得两千吨以上?

然而,李炳忠的回答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按他们的论证,在使用氦-3作为燃料的情况下,包括聚变装置主体,再加上能源导出装置,他们能做到.40吨以内。” “多少?!”

“40吨的托卡马克装置,怎么可能做得到?”

成都的办公室里,陈念所表现出来的惊讶其实跟罗文并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如果要细究原因,其实两者还是不一样的。

陈念并不是认为技术达不到,之所以觉得不可能,是认为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要在月球上完成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的组装和调试,实现方式的复杂性太高。

要知道,一片真空的月球上可没有地面上的各种大型机械,许多工具也难以使用,精细化操作更是难上加难,而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中最注重的东西,就是“精确”。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出去月球上建设托卡马克装置,实在是有点太过激进了。

“我们也觉得不可能,所以暂时给否了——当然,本来嫦娥五号的发射计划里也没有这一环。”

“之所以现在来问你,主要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有没有必要,在嫦娥六号上搭载这套装置。”

“毕竟,按照目前能达到的载荷来看,三名宇航员造成的额外载荷是不多的-——他们需要的维生装备和资源,在嫦娥五号上就已经运到了。”

听到陈果的回答,陈念的眉头微微皱起。

思索片刻后,他还是开口回答道:

“暂时没有必要.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酷的想法,但它也仅仅是酷而已了。”

“爬科技树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动不动就玩这种骚活,相比起月球表面的托卡马克装置,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完全满足人员生存需求、具有足够抗风险能力的月面基地。”

“我们得想清楚,按照现在的计划,在2020年前,我们在月球上的常驻人员数量是要达到200人的。”

“还有5年的时间,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搞托卡马克,理论上并不是什么大事,占用的载荷也不多,但问题是,一旦开了这个头,我们的整体路线就很容易走偏。”

“后续的一切发展都会以实现托卡马克的功能为重心,很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归根结底还是以最小的代价把氦-3运回来。”

“而很显然,这个思路对运输氦-3没有太大帮助——至少短期内没有太大帮助。”

“明白。”

陈果点了点头,随即又笑着说道:

“说真的,我也觉得与其去搞小型托卡马克,不如先把金属氢电池搞出来。”

“如果能在月面上铺设大量金属氢电池为基础的太阳能发电组,发展月面工业,真的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话说到这里,陈念的心里突然一动。

是的,自己搞金属氢的时候,就想过要把金属氢电池搞出来。

但那时候,因为金属氢电池的源点消耗实在太高,所以他也不得不暂时放弃。

而之后,金属氢工业开始大踏步前进,他更加觉得没有必要急功近利地去投入太多,一天一天的,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但.现在呢?

他立刻点开系统页面,输入相关信息之后,最新的源点消耗立刻弹了出来。

120点!

相比起目前3000点以上的源点积累,已经到了几乎可以说是白送的程度。

能搞!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陈果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而此时的陈果还不知道,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已经又一次改变了科技史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阳泉。

张学敏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费力地敲打着键盘,在网上搜索着他需要的信息。

这段时间里,他基本上已经把跟登月相关的入门级知识都学了个遍,继续往下,就是更加艰深的专业级别内容了。

对他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老煤炭工人来说,这些内容别说学懂,哪怕光是看明白也不容易,但他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这算是他自己的一种偏执?

张学敏偶尔也会怀疑自己的坚持到底对不对,但转念一想,别人还有一大把年纪了才去旅行、去环游世界,号称要追梦的呢,自己想上月亮,又不影响任何人,也算不上什么丢脸的吧?

并且,不管外人怎么看,自己家里人对这件事情还是很支持的。

尤其是两个孩子,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帮自己找资料、找新闻,甚至听到邻居的嘲笑,还会帮着还几句嘴。

就连操作电脑,也是他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教会自己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张学敏才觉得,这事情还值得去做。

而现在,张学敏的小女儿就坐在他的身边,饶有兴致地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内容。

“.真空环境下人体耐受极限爸,你看这个干啥?多不吉利啊!”

“哎呀,有备无患嘛,多了解一点,总比什么都不懂要好。”

“哎,你看,以前我以为在太空里要是不穿宇航服,人就会跟电影里一样,要么直接爆炸,要么马上冻僵,看来也不是这样啊。”

“唔这个好像我们老师也说过,真空下散热完全靠热辐射,虽然宇宙环境气温低,但降温也没那么快。”

“你们老师挺厉害,这都教!”

“物理课嘛.哎,爸,你说你要是真的上了月球了,得多长时间才能回来啊?”

“那就得看我赶上哪一批了——昨天新闻你不也看了嘛,说是第一批登月的宇航员可能需要在上面驻扎15天以上,我要是赶上第一批,那就是15天。”

“要是后面的批次,那就没个准咯,说不定一年两年都有可能。”

“一年啊那你记得锻炼,听说宇航员回地球之后,身体都会特别虚弱的。”

“放心,我忘不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场面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在客厅里看电视的妻子偶尔瞥他们一眼,既觉得有些好笑,却又感到一种特别的温馨。

这爷俩.还当真了。

她摇了摇头,把视线重新移回到电视上,但也就在这时,房门却突然被敲响。

她起身开门,出现在她面前的,是三张陌生的面孔。

“请问这是张学敏家吗?”

“哦,我们啊,我们是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的,后面这位是武装部的。”

“您别着急,是好事。”

“我们这边有件事情,要找张同志了解点情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