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175章 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

第175章 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

听到朱道桦的话,罗芳伯就开始盘算开来了。

从辽东入关。

得准备个十万大军。

另外还要度过长江兵入淮南。

这里面怎么也得个七八万吧?

这就将近二十万大军了。

除此之外,海生崴那边发现了沙俄的哥萨克骑兵,也增兵了两千,总兵力已经有三千了,兵力虽然不多,但路途遥远啊,虽然可以通过日本采购粮食支应,但也是在万里之外动兵了。

另外就是印度洋那一滩了。

朱道桦这一摊催的也急。

不过现在也要等法兰西共和国的使者一起出发,因为这法属印度的殖民地虽然是已经卖给大明了,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一没有电话二没有电报,只有等法兰西的全权东方特使出面,才能证明法兰西是真的把法属印度的那一小块殖民地卖给了大明啊。

辽东、淮南、海参崴、印度洋。

这就是四个摊子,四场战争啊。

同时打四场战争。

放在前朝怎么都要被说个穷兵黩武什么的。

事实上现在江南就有不少士绅议论,说着大明武功过盛,穷兵黩武,不恤民力的。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国内尚有大工,雇佣了几十万工人修铁路、港口。

又组织移民,屯垦婆罗洲、辽东、海生崴。

还四面出击,战于中原、辽东也就罢了,在海生崴和沙俄起了摩擦冲突也算是情有可原。

那派几万大兵去欺负印度算怎么回事。

真的是武功过盛了。

不过现在大明的朝廷里面,是广东和湖南的官员占了上风。

广东人本来就喜出海闯荡。

加上在大明朝廷当上高官的广东人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统士大夫出身的,大多都是在南洋闯荡的广东当地宗族,对于西洋人殖民全世界的做派多少有些了解,因此也不觉得派兵去欺负印度人民有什么道德上的问题。

湖南士绅则是深受三湘学派经世济用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对于大明现在推进的这几个方向的扩张也没有多少意见,甚至被视为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两江地区的士绅虽然有些牢骚,但是他们暂时影响力不大,现在又不是前明之时,东林诸圣辅政的时候。

因此这些牢骚也影响不了大明朝廷的决策。

事实上虽然摊子虽然多,但是大明朝的财政状况还是很健康的。

新大明的主要税收来源来自于诸口岸的关税、贸易税,同时还有通过货币、金融政策来为大明朝廷创收的手段。

可以说在对资源的支配和应用上,新大明朝廷要远超前明和大清。

“从淮南这一路北上的大军本就有预算了,现在就是追加一个从辽东入关的特别预算,财政方面需要做一定的赤字了。”

朱道桦说道。

大明朝廷的财政政策是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而并不怎么担忧少量的赤字。

“十万大军北上,还需要采购一匹在辽东作战的装备,虽是夏日出兵,但辽东入冬早,棉衣需要采购一批厚实的,另外还有冬天使用的帐篷、军靴等,这方面就拿出来招标,给民间的工厂发招标单。”

大明朝廷的采购也是刺激经济的手段。

战争对大明而言并不只是消耗。

包括大量人力的雇佣、军需物资的采购等,大量的金钱从大明朝廷的国库之中流入民间,让货币参与到经济大循环之中,扶持更多的工厂发展,壮大。

由于战争并不在大明的主要工业产区进行,因此大明朝廷对战争的投入,并未影响到大明朝廷的经济发展,反而在大量投资下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循环,刺激了产能,扩大了就业——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战争景气了。

这打仗居然没有让大明朝日渐衰落,反而显得越发的繁荣。

真是咄咄怪事,让许多大明朝的官员们都有些费解啊。

“河南局面,莫不是真的要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紫禁城皇宫。

乾隆也得到了福康安战败的消息。

从战报上来看。

太平天国的大军简直是天兵天将了,上万大军强行渡河,然后不休息直接发动了肉搏战冲击。

顶着炮弹和子弹到约莫十几步的距离开枪,然后发动白刃战冲锋。

这也太离谱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福康安输的还真的不冤枉。

只是如果这太平天国真的如此强悍的话。

那现在这三国之战,最弱的岂不是变成大清了?

野战打不过明军也就算了,现在连教匪的太平军也有点野战无敌的意思了。

这大清朝的局面是越来越糟糕了。

“皇上,洛阳城高池深,教匪短时间内是攻不下来的,不过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围困洛阳,一路北上怀庆府、卫辉府、樟德府,眼看着就要进直隶了。”

在说话的是军机大臣和珅。

自从孙士毅这个大清浙江巡抚兼浙江团练总管没有按照大清朝廷忠烈的行事原则,在浙江和逆明死磕,反而是直接收缩在杭州,最后投降谋了个明朝的国公的位置之后。

这乾隆就有些不太信任汉臣了。

因此现在在场的都是满人重臣。

像是刘墉、董诰、王杰什么的都已经被边缘化了。

年过八十的乾隆的头脑也开始变得年老昏聩起来。

“直隶不能让教匪攻进来,让勒保去做直隶总督,组织直隶士绅大办团练,以免被教匪所趁。”乾隆站了起来皱着眉头说道,“阿桂领三万骑南下河南,与福康安会和,务必要把教匪堵在很那境内!”

现在对于清廷而言。

主要的对手已经变成了随时可能挥兵北上,以百万众围攻北京的太平天国了。

“天王,俘虏和缴获都清点出来了,全胳膊全腿的三千六百多人,燧发枪缴获了六千余条,大炮缴获六十三门。大炮看起来是清鞑自己铸造的铁炮,不过那火枪倒是广东产的火枪。”

“广东产”

刘之协闻言不由得连连摇头。

这大明朝对于这等兵器竟管制如此松懈。

连大清朝都能从各种渠道买到成千上万条火枪。

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这大明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不会是要把我们的当枪使,我们北上的时候他们跟在后面捡漏吧?”

姚之富皱着眉头说道。

“捡漏便捡漏吧,等北京一下,有坚城在手,何惧之。”刘之协深吸一口气说道,“把俘虏打散,编入外营的燧发枪队中,然后开拔北上!”

“不攻洛阳了?”

姚之富一愣。

“不打了,清鞑肯定会派兵南下河南,我军何必在河南与之纠缠,中原之大,哪里去不得?”

刘之协话音刚刚落下。

就有一骑南来。

“天王!明军出动了!大股明军越过了长江,进入淮南,安徽、江苏诸府望风而降!”

刘之协和姚之富互相看了一眼。

“明朝果然不甘寂寞了,这河南一战倒是给他们做了嫁衣!”姚之富不忿说道。

“三国争霸么,本就如此!”刘之协深吸一口气,“南明比咱们更能得士绅支持,只要南明不越过淮河,咱们就不管!淮河以北之地本王要尽取之!南明若来,吾便裹挟数百万众掉头向南!”

刘之协咬牙说道。

之前他还盘算着和大明以长江为界,不过现在明军一出动,他又开始把底线推到了淮河了。

在这位太平天国的天王心里。

对明军多少还是有些惧怕的。

毕竟他手头万把“明械装备”就已经是王牌,而且到现在为止天**还没有真的和清朝的八旗精锐对战国,而大明是接连歼灭了不少清朝的主力军队的。

因此要说现在和大明朝对上。

刘之协还真的有些忐忑。

与此同时。

长江北岸,一队队的明军身穿着火红色的军服,仿佛看不到边的队列绵延十几里。

大军一路滚滚向前。

负责统帅这一路北伐军的,是陆军部尚书赵四。

不过按照总参的命令,这一路大军是去摘桃子的。

现在太平天国和清鞑战与河南,淮南之地空虚,所以大军乘虚而入,占领淮南诸府,和大军一起行动的还有大量的派遣到地方上的地方官,同时也做好了在淮南诸府举办科举,招募本地士人为官的准备。

这一次明军的北伐,底线就是秦岭/淮河以南,而根据太平天国和清军的战况来调整,如果太平天国一心北上。

那北伐军也会越过淮河,把河南、山东也收入囊中。

如果太平军掉头南下,就坚决将他们堵在河南,绝不可让其越过淮河!

而另外一边。

朱道桦亲自统领的辽东方面军,也已经开始分批登船北上,大军要先在旅顺口登陆,然后从辽西走廊,攻破山海关,兵临北京城下,抢在太平天**之前,先破北京城!

而此时动员令已经发到了辽东军屯司。

辽东驻军和当地军屯合兵六千,先期北上,先攻盖州,然后北上辽阳,兵峰直指辽阳城,迫使清廷在盛京方面的驻军收缩在了奉天府,盛京诸府的兵力空前空虚。

清鞑盛京将军琳宁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的往北京城发。

明军在辽东的突然大规模调动,也让大清朝廷一下子慌了手脚。

大明北伐军北上,辽东突然又有大动作。

大有从辽东南下入关,淮南北上,两面夹击直隶的架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