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387章 俄罗斯要输了

第387章 俄罗斯要输了

夜色降临。

草原的天空上,星光很是璀璨。

没有怎么经过人类工业文明璀璨的中亚北部的区域。

即使是到了晚上,星空下的光芒也依旧能让人们在看清远方的人影。

锡尔河河畔,战场之中,双方的炮兵正奋力向敌人倾斜火力,双方的步兵也已经做好了决战冲锋的准备。

经过白天的激烈战斗。

明军已经在俄军的阵地前沿构筑了一道沙包、车辆、泥土、立木构筑的防御墙。

高度大约也就一米五左右,不少身高比较矮小的士兵甚至都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开枪瞄准。

不过这一道墙本来也不是为了方便步兵射击而修筑的。

而是为了给明军大大小小一百多门榴弹炮的炮兵阵地形成的掩护。

一百三十门榴弹炮已经部署到位。

这些火炮能很轻松的把装药量达到6华斤的榴弹通过高抛的弹道倾泻到俄军的壕沟里面。

而他们对面的俄军从上到下,从将军到列兵,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这些火炮对他们的威胁是致命的!

整个下午到黄昏,再到上半夜,俄军都在不断的出动步兵突击的同时,也在疯狂的加固他们本来就已经非常坚固的壕沟防御地带。

俄军的壕沟防御是这样布置的。

在第一道壕沟之前,有三条铁丝网。

用木桩子深深打进泥土里面形成的铁丝网很难被马匹冲破。

这铁丝网本来就是用来放牧用的嘛。

还是很坚固的。

三道铁丝网之间相距大约一百米左右。

在最后一道铁丝网的后面,就是俄军的第一道战壕。

如此一来。

从第一道铁丝网到第一道堑壕之间的距离就有六百米。

大约是四百步左右。

考虑到破除铁丝网的时间。

步兵队列通过这一段距离,最少都要十分钟,考虑到防御方的阻拦,这个时间还可能会更长!!

四百步的距离,对俄军装备的前装线膛枪来说已经到了有效的射程之内了。

虽然命中率感人,但俄军的人数也足够多,在密集的火力下还是能给对手造成非常大的杀伤的。

而堑壕之中的的俄军会形成两排的射击队列。

前面的一排是把枪架在沙包上瞄准射击,而后面一排的俄军则是站着射击。

以形成更加密集的火力——在机关枪出现之前,要形成密集火力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在单位面积内集中更多的火枪!

在10分钟之内。

一名训练精良的士兵至少能完成15次以上的装弹,也就是说俄军可以形成15次的齐射!

这对于进攻方而言,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从巴尔干战场的经验来看。

这样的组合,铁丝网,堑壕,装备了底部扩充弹的线膛枪几乎是无敌的。

没有什么军队能顶住这样密集的火力,攻破三道铁丝网冲入壕沟之内!!

没有军队能忍受15轮的线膛枪齐射!!

按照俄军的经验,即使明军的火炮被布置到了前沿,但是他们想要用火炮完全压制住躲在战壕里面的俄军是不可能的。

所以.

这一战,俄军肯定能给对面的中国人造成非常大的杀伤——理论上确实是如此。

但此时此刻。

俄军第12步兵师的代理师长苏马罗科夫在前线巡视的时候,心里面却很是忐忑。

他是从高加索战场上退下后被派往中亚的。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前线军官,他在高加索战场一年多的战争经验告诉他。

这样的防御阵地,无论是面对横队、纵队、方阵、散兵等战术,都是占据极大的优势的。

这样的防御阵地不可能攻破:即使是进攻方的兵力比防守方多五倍!

而现在的情况是,俄军的人数比对面的明军还要多一倍以上!

但即便如此,苏马罗科夫心里面还是非常忐忑。

因为,这一战的对手,他们似乎有层出不穷的新的战术,而且他们装备了新的武器。

基于新武器出现的新战术:卧倒和爬行,现在看起来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士兵在推进过程之中遭遇的伤亡!

要是几年前。

他麾下的士兵有人想要趴在地面上爬向对手,那苏马罗科夫的第一想法就是拔出指挥刀把这个有辱军人尊严的家伙大卸八块!

但现在。

苏马罗科夫意识到。

对面的中国人很可能真的可以通过这个看起来非常不雅观的战术获得胜利。

他们趴在地上的时候,子弹几乎都从他们头顶上飞过去了。

迎弹面大大减小。

而一旦让他们突破到了射程范围内。

后装枪惊人的射速,让装备着前装枪的俄军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射速差下去得胜利。

“不能用排枪战术,不能和他们硬挺着对射,不然所有人都会被打死的!”

苏马罗科夫想道。

但问题是。

不打排枪,又能怎么办呢?

用手榴弹和刺刀?

这倒是个办法。

把敌人放进壕沟里面拼手榴弹和刺刀。

但问题在于。

俄罗斯陆军装备的手榴弹数量太少。

在工业生产能力上。

别说是俄罗斯了。

就算是现在所有欧洲国家捆在一起,都未必比现在的大明帝国生产能力更强。

这可是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庞大帝国。

和这样的国家做邻居,真的太让人心惊胆颤了——苏马罗科夫也没想过,本来他们并没有和中国接壤的。

手榴弹数量比不过对手。

拼刺刀,俄罗斯军人倒是不怕。

但问题在于对面的明军士兵不少人都买了左轮枪。

除了排长以上的军官,其他的明军士兵是不配发手枪的。

但架不住明军士兵有钱,他们可以自己去买手枪啊。

现在在佛山有许多的枪械工厂,一番内卷下,手枪在大明国内的价格并不高,所以不少明军士兵都能买得起。

这毕竟是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家伙事。

在短兵相接的时候。

刺到Vs手枪,谁更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苏马罗科夫当然可以攻击这些中国人不讲武德。

但现实情况却摆在这里。

人家手榴弹比你多,拼刺刀之前人家还会打空左轮手枪里面的六颗子弹,你还能怎么打?(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