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69章 僧道现,老道解谜

红楼御猫 第369章 僧道现,老道解谜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69章 僧道现,老道解谜

壬辰科三百五十名贡士依次进官厅拜谒座主,还没轮到的人就在官厅外相互做着自我介绍,作揖谈笑,逐渐形成官场上特有的圈子——同年友人。

哪怕贾琮、沐从英这等王公子弟也不例外,今日可没有什么永丰伯、沐王孙,都是新鲜出炉的贡士,倨傲端架子什么的,在今日只会被人唾弃鄙夷。

“在下江西于慧,会试第一百二十九……”

“在下江西徐泰,会试第三十一……”

“在下福建丘长全,会试第五十六……”

“在下南直隶李旭东,会试第二十二……”

“在下南直隶曾广进,会试第九……”

“江西杨春荣……”

“福建江林……”

……

天下才气共十份,江西、福建、南直隶就占了四成。

光是官厅前这二十来人,江西籍就有六人,福建四人,南直隶六人。

宝玉对这些不怎么清楚,耳中不断传来江西、福建,惊讶的询问贾琮:“琮哥儿,江西、福建、南直隶的人这么厉害?”

“魏文正公就是江西人,周阁老也是江西人,夏阁老的祖籍在南直隶……”

贾琮也不得不惊叹一声,北地经历数次战乱和胡虏入侵后,南北文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江南富裕,人家有钱给子孙的教育投资。

江西、福建虽然没钱,但架不住这两省人才辈出,这些前人致仕还乡后往往会回报乡梓,建立书院教书育人。

比如庐州府最大的书院,就是魏庆和老爷子当初入仕后修建的。当今的内阁首辅周炯早年间读书的书院,规模如今已经翻了好几倍……

贾琮给宝玉解释了一下江西、福建等地的书院数量、规模以及他们的运行方式,感慨道:“先贤们潜移默化的制下了这个规矩,后人享受了前人创下的福音,他们在入仕后就要将这个规矩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是一种传承。”

“永丰伯说的不错,见过永丰伯,见过诸位贤兄。在下于慧,入京前就是在行知书院读书,若没有魏文正公,恐怕就没有今日的我了。”

兄弟二人的说话声虽然不大,但官厅前的人差不多就能听到。特别是两人提及江西、福建等字样,让好几人的耳朵动了动。

于慧便是其中之一,贾琮提及的魏庆和所建书院正是他的就学之处。

出身寒微的于慧想起了一年多前病逝的魏庆和,他便是靠着这位当世大贤每年送去乡梓的银子资助,一路读到了会试。

贾琮等人拱手还礼,于慧简单的说了下他就学的那间书院,行知,知行合一,乃魏公一生所抱之理念。

行知书院不是一间书院,而是遍布江西各州府的书院集合。于慧本籍吉安,府中就有一座行知书院的分院。

因其才学被县学教导推荐入学,不但免其学费,更是为其提供了一份不错的兼职,令其在读书的同时,靠着自己的努力凑足了乡试、会试的路费。

在江西、福建,类似于慧这样的人很多。与南直隶豪商巨贾的资助不同,这些人大多是受前人恩泽,潜移默化中会将这种扶助后人的责任印刻在心中。

随着于慧的讲述,贾琮感叹江西、福建的助学之风,感慨魏老爷子的德高望重,同时对推行义务教育的信念更加坚定。

他盯着面前衣着普通却面容坚毅的于慧,心中已经有了打算。此人受前人恩泽,知恩图报,是个搞义务教育工作的好苗子,小本本上记上……

虽说是初次见面,不过于慧的言辞表现还是让贾琮上了心。打算拜谒完座主后,找个理由约个时间,与于慧等同年聚上一聚。

这群新鲜出炉还冒着热气的新科贡士,那可都是难得的宝藏啊。挖一挖,土地改革、教育改革、赋税改革、军事改革等等就不用单打独斗了。

两位座主接见新科贡士的速度很快,郭阁老还要忙着内阁的事,往往只是受了贡士们的敬茶,说两句勉励的话就打发了。

等贾琮与宝玉一同进去后,郭阁老接过贾琮敬上的茶,嘬了一小口,竟然拉着他说起了政务。

而宝玉就成了海青天的心头肉,这位青天侍郎见郭培贵与贾琮说起了下西洋的事,也就懒得搭理什么伯爷不伯爷,反倒是与宝玉亲切的交谈起来。

得知宝玉无意入朝想要去新设立的新闻司,海刚峰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郑重叮嘱了一番。

什么无冕御史也是御史,要不忘初衷,坚定为民请命的决心等等。

宝玉这个人老实啊,面对海刚峰的叮嘱勉励,他不但没有客套的应下,反而不情愿的摇头。

“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没错,可若君王不受,岂不白死?商之比干,楚之屈子,若能留有用之身,伺机救国岂不更好?”

“琮哥儿曾于学生说,朝中多有卖直邀名之臣,百姓民生他不管,却喜窃宫闱之事,以谏言不该谏之事求庭杖,往往令君王名声受损,以强己身之直名。”

“故而学生不愿去朝中做那卖直求名的蠢物,新闻司挺好,学生也能深入民间倾听民生,为百姓做些实事。”

还别说,宝玉的的这番话虽有不妥之处,但他敢公开怼朝中的某些人,这等赤子之心太对海刚峰的脾气了,让这位青天大老爷越发觉得自己遇到了可以传承衣钵的人。

在接下来的接见中,海刚峰几乎跟每一位新科贡士说了宝玉在会试中的策问文章,

并直言宝玉有至纯之心、有獬豸之公正,有谏臣之风骨。

等宝玉跟海刚峰说的那番话传扬出去后,他的名声如大鹏冲天扶摇直上,就连贾琮的五元之名都比不过他。

当然,宝玉的那番话就像是一点寒芒,狠狠捅了那些卖直求名的官员一下。

特别是西林一派的官吏,就像是被挖了他家祖坟一般,一封封的弹劾奏章往通政司塞。

可惜宝玉的那番话赢得了宫中二圣的喜爱,龙首宫的老圣人一高兴,给宝玉赐了一柄玉如意。

如意如意,圣人赐下一柄玉如意,就代表赐给宝玉一生的顺心如意。

皇帝老爷自然不会违逆老爹的意思,在朝会上大骂那些弹劾宝玉的官员。

“贾珏之言有何错?难道你们不是卖直求名?黄河决堤你们不闻,鞑子南侵你们不问,天天盯着朕的后宫。怎么?只准你们纳十八房小妾不许朕封个妃?”

“简直是可笑至极,朕就觉得贾家宝玉说的不错,多去民间走走看看,把心思都用到为民请命上比什么都强!”

若是以前,皇帝这么骂他们,西林一派的那些官员还不得炸了锅?

可惜这一次他们一个个都缩了缩脖子没敢出来顶嘴,因为道德的制高点被皇帝占了,不但朝中没有人支持他们,就是仕林中都有不少人在支持贾家子的言辞。拜谒完座主后,宝玉的“交际花”属性立马发挥到了极致。

贾琮的年纪小却爵位高,不少人面对这位屠过邪教妖人砍过虏寇鞑子的伯爷有些畏惧,来往闲谈时多有隔阂之感。

但宝玉不同啊,宝二爷长得讨人喜欢,又是个柔和性子,跟谁都处的来。

短短三两日,宝玉就成了京城各大诗会、文会的香饽饽,人人以与宝二爷交友为荣。

至于说以往作为仕林风骨的西林名士,我等真正的儒门弟子,羞于与此等卖直求名者为伍!

三月初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前往京郊踏春游玩的人愈发多了起来。

特别是三月初三,朝廷以人为本,给官员们专门放了一天假。

于是乎,城外各大道观、寺庙的法会就吸引了成千上百的信众香客,包括那群新鲜出炉的贡士书生。

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这日的少男少女们都是头戴荠花,车马出城赏春撒欢。

宁荣两府的姑娘们齐齐出动,在贾琏、贾琮等兄弟们的护卫下,齐至城西清虚观上香祈福。

同行的还有未来的二姑爷柳湘莲、三姑爷林柏,以及贾蔷的未婚妻涂思琪。

说是踏春上香,实际上是长辈们给这群少男少女们创造的相处机会。

估计今日过后,京城就要多出不少定亲的喜事了。

清虚观的建筑规模不大,但观外有百亩桃花林,全都是清虚观的私产。

张道士还是仙风道骨的老模样,挨个搓搓脑瓜子赐福,说些云里雾里的话,一问就是天机不可泄露。

老谜语人了!

观外桃花刚开,正值赏花好时节。

姑娘们上完香,在老君爷爷像前磕了头,就去桃花林中玩耍了。

林柏与柳湘莲等人自然跟随左右,一来是趁机与心上人亲密亲密,二来也算是保护姑娘们,毕竟桃林繁盛,安全还是很重要的。

张道士唯独留下了贾琏、贾琮兄弟二人,说是有大事要谈。

“老道上次与你们父亲说过那一僧一道,如今总算有了消息……”

哦?

这可真是大事了!

只见张道士取出一封信,递给贾琏:“龙虎山送来消息,那神秘的一僧一道曾出现在福、广两省,最后一次出现,却是在金陵。”

贾琏匆匆将信看完,递给了宝玉后疑惑道:“金陵?不可能啊,我怎么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琏哥儿,他们在防着你。年前你刚一回京,数日后就有人护送其返回金陵,你猜猜他们现在住在哪里?”

张道士没等贾琏猜测回应,直接道出了答案:“灵济寺,灵济寺的背后是哪些人?琏哥儿可想明白了?”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贾琏哪里还想不明白。

他咬牙切齿的说出了四个字:“西林党人!”

嘭!

贾琏一巴掌狠狠拍在椅子的扶手上,面露怒容:“原来是西林党人暗中布局谋害我家,还真是捶不烂打不死!”

“不,谋划此事的不是西林党人,他们只是恰逢其会,打算借僧道二人的手来除去你,或者说除去贾家、林家、薛家等有碍于他们利益的几大家族。”

张道士摇了摇头,将目光转向一旁当乖宝宝的贾琮身上。

“琮哥儿之前数次问过老道,这世上可有神仙……老道今日给你一个答案,有过!”

啊?

贾琮心中咯噔了一下,重生这事都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世上神神鬼鬼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出奇的。

但这个有过……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张爷爷,您的意思是,以前有,但现在没有。”

张道士点了点头:“实际上前朝时,神鬼妖魔虽然少有出现,不过根据我道家典籍记载,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但谁都不会想到,我朝太祖横空出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斩断天、地、人三界的通道。自此神鬼不可入世,人间的事由人间说了算……”

哇!这……大夏太祖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这么猛!

“百年前太祖斩断天路之事便是老道也知晓的不多,龙虎山典籍记载的也不过寥寥数语,唯有宫中秘藏或许会有详细的记载。”

张道士把自己知道的都讲了出来,最后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想,而且与贾琮有关。

“琮哥儿可还记得魏文正对你的评价?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天生宿慧之人,乃不可多得之修行人。这世上天生宿慧之人虽罕见却也多有流传,如我朝太祖。琮哥儿,太祖亦是有宿慧,甚至唐之建成,老道从唐时记载中看出了某些奇特之处,他亦有可能是有宿慧之人。”

啊?

这一次,贾琮真的惊呆了。

自来到这个世界,他曾在浩瀚的史书中仔细查找。这方世界自唐初就变了,李二陛下死在了宣武门,李建成囚父杀弟,登基成为大唐天子。

前朝末年,太祖高皇帝于金陵起兵,驱除鞑虏,平定小明王韩林儿、朱八八等一应诸侯,最后问鼎中原建国称帝。

原本他以为自己重生的这个世界是前世的平行空间,对于自己的重生,以及那些巧合中的巧合统统归结到了无所不能的量子力学身上。

如今被张道士这么一点,原本违和的地方突然顺畅起来了。

建成在宣武门杀了李二,大明换成了大夏,老刘家夺了老朱家的龙椅,原来都是“宿慧”的原因。

贾琮还在努力的消化着宿慧的事,张道士又扔出个大炸弹来。

шwш тTkan c○

只听张道士继续说道:“那僧道二人,应该不属于这个世界,为天道所厌弃,所以他们天残地缺,一为跛脚,一为赖头。老道已经请龙虎山师兄出马,最多月余,就会有消息传来。”

一说到这个,张道士眼中厉芒一闪,呵呵冷笑:“老道倒是要好好瞧一瞧,天路都被太祖高皇帝斩断了,哪里来的小毛神,敢来为祸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