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昏君:没有人能够背叛朕 > 第103章 驿站改革谁来

第103章 驿站改革谁来

“陛下息怒!”

大臣们在这个时候一个个的都跪下来,大声的说着皇帝息怒。

之所以会这么的紧张。

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些盯着他们看的锦衣卫力士。

这些人手持剑锐。

而且皇帝的性格,大家已经是有所发现。

这位新皇帝自从有了锦衣卫这些人的效忠之后,对大臣是一点的都不惧。

大臣们如果敢拿势压他。

他就会给你整出一些罪名出来,让大臣们低头。

而且还不只是莫须有的罪名,还是证据确凿的,并且还会公之于众。

虽然说大家在仕林有威望,所有的士子们都会信任他们,但是再坚挺的信任也架不住皇帝每月都拿出来说事,而且还给各地进行宣讲。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压力巨大。

毕竟大家的目的是要青史留名的,皇帝却让你遗臭万年,这种事情谁也架不住啊。

当然你最主要的还是皇帝不喜欢的事情,是不在乎所谓的规矩的,这样的皇帝,他们拿条条框框根本就压不住。

而且,皇帝的权柄正在加大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些跟在魏忠贤身后的人,被拿捏的死死的,因为他们所有的罪证都在皇帝的手里,皇帝只要想要对他们下手,一切都会非常的简单。

所以这些人就算是不怎么表现,但是不站出来反对,这样想反对皇帝的人就少了,那么报不成团,皇帝说什么也就会很给力。

而且,朱由检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既然你们不行,他是敢换人的。

毕竟,大明想要当官的人有很多,换人,皇帝不在乎。

因为皇帝是真的敢。

当然最主要的是皇帝有钱。

这一次,皇帝抄了山西巡抚,宣府镇总兵的家,再加上还有七家商人的家。

这钱袋子鼓的厉害。

毕竟所有的人都知道,谁有钱,谁说话就有力,有威严。

“哼,这件事暂且不说,你们既然喜欢龟缩那就龟缩吧。”

“朕今日要谈的就是这大明税赋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可加税,自太祖始,我大明粮税就是历代最低,如今时日已久,只加征一些,就可以让我大明税粮满仓,金银满箱……”

“你是故意和朕找事吗?还是说你觉得朕说话不算数,还敢在朕的面前提这件事?”

“微臣不敢,微臣所言具是肺腑,微臣只是为陛下献策耳。”一脸决然,誓死不改,皇帝就给听自己的。

那人还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皇帝说的是皇帝说的,自己说的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需要做的就是听自己的。

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皇帝相信也照办,这样就是一副非常和谐的画面,因为君王纳谏,盛世之举也。

百盟书

毕竟在这些大臣们的心中,自己可都是拳拳赤心。

一心为国。

但是朱由检不爽,顿时道:“放肆,叉出去。”

“遵旨。”

有殿内锦衣卫力士一点也不慢的向前,就把这位大臣给叉出去。

其他的大臣们刚要求情,朱由检却继续的说道:“列为,朕是大明的皇帝,朕说的话你们如果一直的当耳旁风,可别怪朕发怒。”

“陛下,臣等为国为大明计,不敢有私。钱侍郎所言亦有可取之处,陛下为何不听忠臣言呢?”

有人在这个时候继续的谈论这件事。

朱由检越想越气。

于是问道:“朕想知道,我大明的税收为何一年比一年少,你们这些高官名下那么多的田产为何不给朕纳税?”

朱由检想问的很多。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就算是把嗓子吼干,这些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做的是错的。

所以他就简单的一问。

“田税少自然是免税的人多,大明各地,各路藩王,哪一家不是尽是好低,但是他们却不用纳税,臣等家中地除了免疫,税赋从来不少。”

说话的人冠冕堂皇。

然后都推到了皇亲的身上。

如此情况,朱由检也就不再这件事上多进行说明了。

既然,这些人这么说,那么朱由检也就有了办法。

大臣们见皇帝不说话了,一个个的心中其实也在想着一些事情。

大家家里的确是纳税的。

但是最为地方上的乡绅,那么纳税是必然的,但是税纳了也是会拿回来的,不然的话那些泥腿子们又怎么可能会纳税呢?

虽然说大家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交税了,但是实际是什么非常的清楚,所以也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太多的进行谈论了,于是皇帝不说话,他们也就不说话了。

“朕打算对驿站进行改革,你们可有好的建议?”

朱由检突然的又说出来一句话,看到皇帝转移话题,大家赶紧的跟上。

不过,对驿站进行改革。

这让大家有点不太理解。

而在这个时候,一个个的看着皇帝,似乎打算要看看皇帝是如何指示的。

“朕的想法是,驿站的作用是沟通天下,让大明各地的消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达,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驿站想要和民间进行沟通,也就是说,驿站也会承担民间的一些邮寄服务,这样不仅能够让驿站有了收入,而且也能够为国库增收。”

朱由检这句话说出来。

大臣们本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

皇帝想要赚钱。

那是完全的不可能的。

哪怕是皇帝打算让驿站的收入编入到国库,也是不行的。

于是户部尚书就第一个说道:“陛下,这驿站乃是为国事而设,怎能联系到地方,如此情况下国事和民事岂不是要混为一谈。”

户部尚书的本意是好的。

他太缺钱了。

大明各地都是窟窿。

但是他没有钱。

可是就算是现在皇帝给了一个生钱的办法,他却有点不愿意。

毕竟不管做什么,前期肯定是投钱的。

t tkanco

这怎么拿得出?

还有就是,这件事非常的麻烦,大臣们没有人愿意接手,毕竟这一次如果进行改革,那么后面遇到的为题会非常大。

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那就是犯罪,谁又愿意去改革?

历史上的改革很多,但是好下场的没有几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