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2章 神奇的北海之人

我的农场通大明 第2章 神奇的北海之人

作者:二月新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9:30

第2章 神奇的北海之人

确定了援助大明的未来路线,接下来就是怎么援助,如何援助的问题了。

针对这一点,委员会一致决定,先派一个代表,直接以穿越者的身份出使大明。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想藏也藏不住啊!

之前刘斌开着米-24武装直升机外出侦察,偶遇被鞑靼包围的明军前锋,他当时没有多想,直接就开火了,现场那么多人看着,怎么藏?

再说如果藏了,还怎么搞援助?

不过这也算是个机会,首先是在古人面前秀了次肌肉,告诉他们自己这些穿越者不是好惹的。

其次是挽救了即将全军覆没的明军,还救活了两个侯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哪怕算不上一家人,可怎么也能叫声友军。

披着这么一层‘有恩于大明’的皮,朱棣总不好上来就要杀要剐,于是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

几天后,北京,燕王府。

此时的北京紫禁城才刚打了个地基,所以每次朱棣北巡的时候还是住在燕王府。

燕王府内,大明这个新兴帝国的永乐大帝,和他的臣子们,无不面色凝重。

因为从前方传过来的一系列消息,对于这个时代的古人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

今年的朱棣很忙,先是在南京册封了一大堆妃子,然后又北巡。

四月份,半路上给自己找好了墓地,取名长陵。

五月抵达北京,然后就遣使去鞑靼,紧接着使者就被那狗入的阿鲁台给杀了,朱棣暴怒,发兵十万,远征漠北。

出征前,朱棣对邱福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轻敌,千万不要冒进。

可惜这67岁的老家伙倚老卖老,仗着自己靖难第一功臣的身份,完全不把朱棣的话放心上。

大军刚刚行至胪朐河南岸,邱福就率领千余轻骑冒进,脱离大部队,麾下将领劝阻未果,只能被迫跟随。

阿鲁台佯装不敌,引诱邱福前出,极限拉扯,使明军首尾不能相顾,暗中调集主力,一举包围明军主帅!

上万蒙古精锐,包围只有千人的明军轻骑。

嗯,这个包围圈里有:大明的淇国公邱福、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

后面的十万大军群龙无首......

朱棣在北京收到战报,气的差点呕血三升,原地爆炸。

这特么打的什么烂仗,五个大将被人包了饺子,后面十万大军没人指挥,还不是被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就在朱棣气的想砍死邱福全家的时候,不到一天的时间,前线又传来战报。

安平侯李远坠马被俘,武城侯王聪重伤欲死,就在前军快全军覆没的时候,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什么‘状似河喜之巨虫’,‘长七八丈’,‘翼下飞沙走石’,‘肋插火箭,口衔迅雷铳’,‘当者披靡,所向无敌’之类的奇怪形容,出现在战报上。

朱棣一脑门子问号。

河喜他知道,民间也叫纱羊,诗里又叫蜻蜓,可那玩意最多也就手指大小。

你跟我说蜻蜓长七八丈,扇扇翅膀就飞沙走石,这难道是妖怪不成?

还踏马是个会用火器的妖怪?!

朱棣勃然大怒。

混账!!

欺君啊,这是欺君之罪,当俺没打过仗吗?竟然编造如此离谱的战报欺骗朕?!

等他继续往后看,

事情又有了转折。

巨虫护送着明军前锋跟主力大部队会合,然后巨虫落于阵前,突然从肚子里跳出两个髡发之人,众将士大惊。

待仔细观瞧,那竟是用金铁打造的物事,其上机关消息巧夺天工,不知是何办法,竟能载人上天飞行。

二髡自言有医术精湛之郎中,或可救重伤之人,国公稍忖片刻,便让对方将重伤的武城侯和安平侯接走救治。

等把二位侯爷抬上那巨虫,从虫眼处又下来一名御者。

那御者甚是古怪,一副汉人长相,操一口河南口音,问今昔是何年。

具答之,乃知有明,年号永乐已有七载。

御者云:其名刘斌,乃河南布政司,开封府人士,现居北海,其余便不多言。

又称巨虫所载弹药已尽,须尽快还家,言其在天上观瞧,有数万鞑虏精骑正直扑而来,若无必胜把握,可结阵自保,至多一日,定有北海援军前来相助。

言罢,便乘金铁巨虫,御风飞天,向北而归......

朱棣看完人都傻了,金铁打造的巨虫,还可以载人飞天?

还有那刘斌又是何人?既是开封府的汉人,为何会住在什么北海?那北海又是何处?

不明所以的朱棣,赶紧把自己的内阁顾问团叫了过来。

内阁大学士胡俨,国子监祭酒,大明官方大学校长,善天文地理,博闻强识,朱棣的人形自走百科全书,看完战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臣从未听闻有何物能载人飞天,只知春秋时诸子百家争鸣,有墨家墨者,擅制器,机关消息巧夺天工。

“又言公输班者,擅制器,曾制一木鸢,自行翱翔三日不坠,可那木鸢也未闻能载人上天啊!

“至于北海,大军已至漠北,那人却向北而归,可见那北海定在极北之处。

“《汉书·苏武传》载:武帝遣苏武出使匈奴,匈奴欲使其降,武宁死不屈,遂使匈奴单于流放北海无人之处,待公羊产仔,才允其归。

“那北海乃是匈奴的流放地,冰天雪地,连居于漠北苦寒之地的匈奴都不愿居住,可见其寒冷。

“历朝历代,未闻有居于北海者,更何况还能从北海拉出一支援军,真奇哉怪也!”

完了,连大明最有学问的都说不明白,那怎么办?只能继续等战报了。

果然,不出一日,又有战报送来,而且比上次更加离谱。

‘待巨虫北归,贼军果至,发精骑五万,直扑我大军。

‘我军仓促接战,准备不足,二位侯爷被接走救治,大军左翼无人指挥,更加前军战败之情传开,军心动荡,士气大跌,左翼已有崩溃之势。

‘战至黄昏,我军已损兵万余,贼骑被我军铳炮所伤,亦折损近万......

‘我大军左翼已然崩溃,溃军受敌骑驱赶,冲击中军大营,大军军心动摇,淇国公命神机营转向左翼,以铳炮拦射敌军。

‘战至天色渐黑,大军人困马乏,饥渴难耐,铳炮滚烫已不能射,虽全军尚有八万余兵卒,主力尚在,然颓势已显。

‘淇国公令大军以武刚车前出,结车阵固守,以铳炮零星射击扰敌,多打火把虚张声势,言明日定有北海援军相助,军心稍安。

‘是夜,敌军以数千精骑,六次从相左方向进攻,欲夜袭劫我大营,毁我粮草,皆被我军铳炮弩矢击退,然我军亦疲惫不堪,箭矢、火药、炮子耗费颇多,弹药将尽。

‘淇国公有心待天明便率军后撤,待补充弹药粮草,再做打算。

‘四更时分,天色渐亮,大军悄然整军,然鞑虏早有准备,出一万养精蓄锐之重甲精骑,迂回突袭我军后阵,后军顿时大乱。

‘危难关头,靖安侯王忠,率中军两万精锐悍卒,拼死结阵抵挡,敌骑攻势顿挫,然我军主力亦损失惨重,已无力南归,恐将全军殒命于塞外......恰逢此时,天边轰鸣突至。’

‘众将士抬眼观瞧,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其声如滚雷乍现,声震四野,敌军闻之心惊胆寒,战马皆惊,以为巨虫复来,有贼骑不听号令,口呼妖魔,擅自奔逃者众。

‘我军则一扫颓势,士气大振,不消片刻,天光骤亮,五色霞光漫天,有一巨物长如大鲵,却背生双翅,如鱼似鸟,状似鲲鹏,长数百丈,周身祥云相伴,彩霞披身,翱翔于高天之上,如鹰击长空,猎隼捕食,自九天直扑而下。

‘待鲲鹏稍降,其形遮天蔽日,其鸣如雷霆炸耳,闻者头晕目眩,敌军肝胆俱裂,骇然皆惊,四处奔逃,军心士气顿时尽丧。

‘然鲲鹏紧追不舍,待游至敌军上空,忽投铁弹上百枚,铁弹如牛犊大小,当空而落,一路啸叫不止,其声尖利刺耳。

‘待铁弹落至离地数丈,忽有素绸华盖自后弹出,顷刻间当空炸裂,一朵白云自内而生,如烟似雾,笼罩千军万马。

‘尔后,白云内火光乍现,顷刻烧作一团,火球阔数十丈,明亮非常,如煌煌大日坠于地,灼目不可直视,有人马囊于火球之内者,顷刻化为飞灰,死无全尸。

‘火催风生,风借火势,热流激湍,分裂敌尸,有人马行于火球间隙者,热风卷扬,人马俱被抛至高空,于火球罡风中撕扯破碎,未待落地,便已在空中化作飞灰。

‘鲲鹏凌空,天罚降世,如白云落地,如地火翻涌,火球鳞次栉比上百枚,连营十里,顷刻间灭敌巨万,何其壮哉!

‘将军观之,赞曰:此鲲鹏天罚火云弹也!遂全军士气大盛,携无边威势, 宜将胜勇追穷寇!

‘此一战,鞑虏肝胆俱裂,从此不敢闻雷声,下马跪地乞降者数以万计,阵斩首级两万又四千颗,烈焰之下尸骨无存者无以计数。

‘敌酋鞑靼可汗本雅失里被生擒,斩获鞑靼宰相,王子,万户十余人,仅鞑靼太师阿鲁台,携数千残军败将远遁漠北而去。

‘悠悠我中华数千载,自汉武冠军侯始,从此漠南无王庭,此近千年来中原王朝前所未有之局面,我大明天命所归,壮哉!。

‘此战我军大胜,特泣血奏明陛下,幸不辱命,大捷!!!’

朱棣看完只想骂娘,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要不是有人家北海援军相救,恐怕这一仗早就输了。

不过朱棣因此对北海更加好奇了,这北海之人为何如此神奇,说是定有援军相助,结果援军竟然来自天上?!

同时他又有些担心,如果这什么北海之人各个都会飞,那修建长城、关隘、城墙,还有什么用,他们要是飞到自己头上扔‘火云弹’又怎么办?

好在目前北海之人表现的对大明还比较友好,对鞑靼下手那真是心狠手辣,毫不手软,或许这鞑靼也是北海的仇敌?

敌人的敌人,岂非朋友?

昔日汉武帝时,汉朝尚且出使西域,寻找乌孙、月氏、结盟抗匈,那自己是不是也该遣人出使北海,联盟抗元?

就在朱棣胡思乱想之际,前线又有塘报传来,不过这次倒不是打仗的事,而是那个北海之人,要来出使大明。

嘿,对方的使者竟然先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