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3章 摊牌了,我们是穿越者!

第3章 摊牌了,我们是穿越者!

听到北海之人出使大明,朱棣非常高兴,对侍立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问道。

“那北海使者来了几人,现在到了何处?”

纪纲立刻躬身回答。

“回陛下,只来了一人,那人自称刘斌,便是战报中所提的巨虫御者,那人现正在京营校场。”

“京营校场?!”

朱棣闻言霍然起身,惊问道,“他如何能到京营校场?我大明京师,重兵防守之地,竟是让人说来就来的吗?”

纪纲连忙解释。

“陛下,那人,他是飞来的啊,从天而降,将士们如何阻拦?而且那人还携带了安平侯和武城侯的书信,另外此人并无敌意,还带来颇多礼物,说是要献与陛下。”

言罢,纪纲赶紧从怀里掏出两封书信,还有一个牛皮纸的档案袋。

“陛下,这是两位侯爷呈给陛下的书信,还有那北海之人的礼单。”

朱棣一把接过书信看了起来,但里面的东西却让他惊愕不已。

里面有安平侯李远坐在轮椅上的照片,背景是一个机场,后面停着一架图-95熊式轰炸机。

先不说后面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光是这张照片,就够人惊讶的了。

色彩逼真,人物纤毫毕现,这哪是画,这简直是驻影停时的神仙手段。

另一张则是武城侯王聪斜躺在病床上的照片,旁边还有一个亲兵在旁照看。

朱棣惊疑不定,赶紧拿出两封信看了起来。

王聪的信不是很长,里面说北海之人医术奇特。

王聪身中数十刀,幸好他是侯爷,盔甲比较厚,扛下了大部分伤害,但还是失血过多,搁大明这伤势早就死了,可这北海之人竟然能给人输血。

李远的信就比较长了,这货只是坠马摔断了腿,接上腿之后还能坐着轮椅到处跑,所以在那看到了很多东西。

能载人上天的飞机,钢铁打造的火炮战车,可以一直发射,根本停不下来的火铳,一次能载数万斤,却不需要牛马牵引的铁车,到处都是异域风格的楼房,屋舍俨然,鳞次栉比。

温暖透光的房子,冰天雪地里竟然能够种菜!而且蔬菜种类比大明还多。

那里有吃不完的粮食瓜果,数不清的猪牛羊。

在李远的笔下,北海简直是个世外桃源,什么都很新奇,什么都有,就是没人......

李远又在信里说,那里有几百个汉人,对他和王聪很好,两人正在那里养伤,让朱棣不要挂念。

最后又介绍了一下刘斌,说这个人是北海的军事长官,之前救他们突围,把他和王聪带回去救治,又驾着飞机去支援大军的就是这个人,是他们的恩人。

又说北海之人不懂大明礼数,他们那里有握手礼,但从不给人下跪,若是这人到了大明,礼数不周,还望陛下看在此人有恩于他的份上,万勿责怪。

看完了信,朱棣又打开那个牛皮纸的档案袋,里面是一沓子a4打印纸。

每张纸的上半部分,是打印出来的彩色图片,下面是竖排的繁体字介绍,第一张就是玉米,两张图片,左边是玉米地,右边是玉米棒子的特写,下面介绍写着亩产一千五百斤!

都没等看第二张,朱棣噌一下就站了起来。

“摆驾!摆驾京营校场!”

......

京营校场。

给直升机重新加满油,刘斌长舒一口气,从伊尔库茨克到大明京师真的太难了。

两地的直线距离是1600公里,这点距离对于固定翼运输机来说,其实不算啥,但大明这边没有机场,飞过来也无法降落。

普通的直升机,哪怕是米-171河马,挂满副油箱,最大航程也才1300公里。

最后实在没办法的刘斌,找了一架米-26,加上两个舱内副油箱,勉强达到了1900公里的极限航程,这已经是他们目前唯一能直飞大明京师的交通工具了。

修机场,必须修机场!

只不过想在大明修机场,还得先搞定大明君臣再说。

看了看这次带来的礼物,刘斌并没觉得这任务有多难,只要朱棣和他手下那些官员不傻,就知道自己这些穿越者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谁要是把古人当作傻子,那他肯定是个白痴,一群能混到国家中枢的政治生物,玩心眼能玩死你......

朱棣是个马上皇帝,不怎么讲究,也没搞排场,很快就骑着马赶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大票锦衣卫,和他的内阁智囊团。

一行人刚到校场,就看到了空地上停着的那架巨型直升机,直升机后舱门打开,一辆四个轮子的怪车就停在旁边,还有个人在那里,正在摆弄一些东西。

朱棣勒马停在直升机旁边,先是打量了一下这台能飞的怪物,又看向站在那的刘斌,直接问道。

“你便是那北海来的使者,安平侯所说的恩人,刘斌?”

刘斌看着这一行人的架势,已经猜出了面前之人的身份,他不卑不亢地说道。

“不止是安平侯的恩人,而是整个北征军的恩人,要不是我,你的十万北征军早就全军覆没了。”

“......”

朱棣被噎了一下,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毕竟人家确实是帮忙了,而且此人口口声声有恩于大明,他身为大明皇帝总不好恩将仇报吧。

朱棣紧接着从怀里掏出那沓子a4纸,再次问道。

“你说前来大明送礼,这礼单上所说,能亩产千五百斤的玉米,可是真的吗?”

刘斌没有答话,而是直接从机舱里拎出一个蛇皮袋,从里面掏出个玉米棒子,扔给了朱棣。

“这就是玉米。”

朱棣拿着玉米上下打量,抠下一粒直接放嘴里嚼了起来,品了品味道,然后又啃了一大口生玉米。

粮食淀粉特有的那种甘甜顿时充满整个口腔,再看这一个棒子就有那么大,想来定然能够高产,果然是好粮食!

朱棣拿着玉米兴奋不已,翻身下马,扒开玉米袋子瞅了瞅,看里面还有不少,这才放下心来。

他抖了抖那一沓子礼单,又问道。

“除了此物,还有什么宝贝?”

刘斌见状又拿出其他东西介绍起来。

“这是土豆,又称马铃薯,生于地下,收获时可从地下挖出,亩产最少三千斤,亩产五千斤也稀松平常,如果精耕细作,亩产万斤也不稀罕,宜菜宜粮,可做主食,最关键的是,它可在漠北种植。

“这是红薯,同样生于地下,亩产数千斤,虽然不宜当主粮,但却能饱腹充饥,有了它,大明便不会再有饥荒。

“还有这张杂谷,是一种粟米,可在陕甘西北塞上种植,耐旱耐寒,亩产千五百斤,就算土地贫瘠,亩产七八百斤也不是问题,有了它,大明便可拿回西域,打到葱岭。

“还有这,这是步兵火铳,拉栓换弹,扳机击发,一次能打五发,五百步内,能击穿最厚的甲胄,而且不怕雨水,就算刚从河里捞出来,一样能打,插上刺刀,又能当作短矛近身搏杀。

“这是手铳,可用于防身,三十步内,打谁谁死,可连射十五铳。

“望远镜,手雷,60迫,82迫,还有这通用机关铳,重型机关铳......”

看着不远处,那棵直接被郭留诺夫重机枪,连射两条弹链,生生从中间拦腰扫断,又被单兵火焰喷射器点成火炬的大树,朱棣君臣都沉默了。

众人齐声咽了口唾沫,半晌朱棣才问道。

“你究竟从何而来?北海有如此杀伐利器,为啥俺从前从未听闻半点消息。”

刘斌闻言看了看左右众人,对朱棣问道。

“陛下,除了内阁诸公和锦衣卫,其他人可否屏退一二?”

朱棣挥了挥手,闲杂人员立刻退走。

刘斌这才抱拳拱手说道。

“陛下,实不相瞒,我等北海之人,还有这些精巧的器物,皆来自六百年后。”

朱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